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是否充当谓语成分来分别考察“V+一下”格式的不同情况,我们得出, 在“V+一下”格式作谓语的前提条件下,不能够进入“V+一下”格式的动词可以归纳为两类,综合描写为:i V[-自主];ii V1(v+n)[+自主]。换言之,第一类是所有的非自主动词;第二类是内部为动宾结构的一价的自主动词。  相似文献   

2.
马荣荣 《文教资料》2014,(35):19-21
现代汉语"好(hǎo)V"式组合的意义多样、用法灵活及结构较复杂。本文主要根据上声"好"的语义类型和词性状态将整个"好V"式组合分为四大类型,即好[形]V、好[副]V、好[助]V和好[连]V,并对这四种类型的"好V"的内部结构及子分类作出共时描写。  相似文献   

3.
先秦汉语中“V1而不V2 ”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 ,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 ;V1与V2 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 ,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 ;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 ,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4.
先秦汉语中“V1而不是V2”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V1与V2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5.
动结式“V好”表示动作完成或者达到完善的地步。本文在对语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V和“好”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的探讨,认为“V好”中的V是动词中表示动作行为的那一部分,具有[+自主]、[+持续]、[+完成]的语义特征,V表示的动作行为必须能够产生动作或者说话者心理期待的结果,V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带受事、结果、对象、工具等宾语的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参考郭锐给动词进行时间意义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刚才”一词的语义要求,分析了出现在“刚才+V+了”格式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是[+瞬间/短时,+时点,+完成/开始];与此相关的另一格式“刚才+在+V”中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持续,+短时,一瞬时]。  相似文献   

7.
利用模的有关性质,把复数域上n维向量空间V看成是一个V上线性变换T所决定的C[x]—模,将有限加群的结构定理推广到C[x]—模V中,得到了C[x]—模V可以分解成一些循环C[x]—模的直和,进而得到任一个复矩阵都与一Jordan标准形相似。这样,在模观点下矩阵相似于若当形矩阵就与C[x]—模V分解成一些循环C[x]—子模的直和是相当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经常听到“V+他+NumP”格式的句子,这一格式中的“他”不是人称代词,而是兼具结构和时态功能的助词,读作[t^hδ0】,“V”为单音节的自主动词。整个格式是是非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融合,所表达的语气、语义特点是委婉的请求、建议和痛快的决定、同意。  相似文献   

9.
(文中所用代号:V——动词谓语,R——补语,O——宾语,D——定语。括号中的“个”表示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在“V 他(个)R”结构中,由于其中“R”的性质不同,“他”的语义各异,又可将[3]、[4]类记为“V 他_1(个)R_1”式,[5]、[6]类记为“V 他_2(个)R_2”式.  相似文献   

10.
“不V了”是个多义格式,分别表达“谢绝”、“打算”和“变化”的格式义,但它们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笔者分析了“不V了”结构的语义差异及“不V了”结构的句法差异,最后总结了“不V了”结构在句子运用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钱召 《学语文》2010,(5):45-45
“好V”和“好好V”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常见格式,如:“好V”:好看、好吃;“好好V”:好好听、好好休息。“好V”和“好好V”.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时常有偏误.原因在于“好”的语法意义比较多,而“好好V”不仅存在读音问题,还有层次问题,凡此,都需要仔细辨别。  相似文献   

12.
有关韵律构词理论,有几个问题一直争论不清,一是[1 2]的[形 名]结构的韵律格式如何划分,二是[1 2]的[名 名]结构为何存在。之所以争论不清,是因为各家都没有把一个重要的因素——意义考虑在内。本文通过论证得出结论:意义在韵律词的形成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根本的。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作文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训练步骤] 1.按照“以读带写”的精神,要求学生用2~3分钟时间默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合理安排论证结构”一段,然后用图表显示四种论证结构格式,并为每种格式举一实例(可从读过的课文中举例,最好不要重复知识短文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以句法结构为着眼点,考察了“V着AP”这一特殊格式。发现“V着AP”格式主要表示三种结构关系:主谓关系、状中关系、连谓关系,同时在结构上具有临时性、结构松散性的特点。“V着AP”格式的句法功能是比较活跃的,它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V+A+N”格式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形式与意义两个层面展开对歧义格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V+A+N”格式是一个潜在歧义结构。在该格式实例化过程中,若A既可指向V,又可指向N,潜在的歧义得以保持,成为真歧义结构。能够进入真歧义结构的V、A和N有着一定的条件。真歧义结构“V+A+N”可作两种意义理解。人们在认知理解这一格式的不同实例时,选择意义的优先顺序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语义、语用两方面的标准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潼关方言“了1[.li?]”是动词“了”字声调虚化的结果,“了2”有[.lia]和[.li?]两种语音形式。潼关方言常见的“V了1N了2”式可以分为动宾式和动补式两种;潼关方言可以如普通话那样说“吃了1饭了2|嫁了1人了2”,也可以如西安方言那样以把字句的形式来表达;潼关方言“V了1N了2”等形式具有宽泛性,其谓词限于动宾式结构、动补式结构或形容词。潼关方言的“了”字还可以表示假设等;潼关方言“了2”的语音形式([.li?]或[.lia])常常可以处于“了1”的语法地位,而处置式把字句里的“了1”不能是“了2”的语音形式。  相似文献   

17.
"好+V"与"好好+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V”与“好好+V”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形式相近的两种格式。王为民先生将“好V”分为五种类型,详细入微,.但他提到能够重叠“好”形成“好好+V”的只有礼貌用法一类。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语言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用法,本文主要谈谈“好好+V”的三种用法,其中包括王为民先生所提到的不能重叠的那类。  相似文献   

18.
2 一个数形结合的思路文[1]“由形到数”产生失误,文[2]放弃“数形结合”获得正确结论,似乎已从正反两方面给本例关上了“数形结合”的大门.其实,尚未成功并非总是方法本身无能为力,常常只是我们对方法没有用好.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首先给出一个数形结合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句法结构“ V+也(都)+VP的否定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句法结构“V+也(都)+VP的否定形式”作描写和分析。V代表动词,VP代表动词短语,也可以是重出的同一动词。这一结构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一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之间用副词“也”或“都”关联起来的一种固定格式。这种格式常与“连”配合使用,常见于口语语体。 1 结构类型和结构成分 1.1 VP的否定形式有三种:不VP、没VP和V不C(V带否定补语),加上对用来关联前后项的副词“也”和“都”的选择,这—结构可以划分出如下几种下位格式:  相似文献   

20.
动宾十的十中心语[记作(V+N_1)+的+N_2]是动宾短语作定语的前定式偏正结构,如“写小说的人”“看书的小朋友”。在这一显性语法关系背后蕴含着比较复杂的语义关系。本文试根据这一格式的语义关系及变换形式,对中心语进行语义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