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粤商人格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岭南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和经济活动中,粤商形成了讲求实际、敢想敢干、灵活善变、迷信及淡泊政治的人格特征。探讨粤商人的格特征,分析粤商在岭南社会历史文他条件下和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粤商在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粤商以其独特的经营战略,使一代经济之新风,使整个珠江三角洲成为最具经济活力和最具时代想象力的地区之一。粤商的经营方略也愈为国人瞩目。在逐步形成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阶层的今天,走近粤商、认识粤商、研究粤商、学习粤商。这成为每一名CEO的必修课。 -编者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重庆是粤商重要的活动区域之一,而论者在考察晚清粤商的历史活动时,对此未予充分关注。实际重庆开埠前后粤商在渝的经济活动十分活跃,香港又因特殊原因成为粤渝贸易的中转站,所以,考察粤港渝之间的贸易状况,可为晚清时期粤商群体研究作以补充。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粤商作为发展较晚的地方商人集团,迅速向内地拓展,足迹遍及全国各主要省区,甚至控制了一些地区的重要商业贸易。鸦片战争后,粤商多从事与外贸有关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成为我国早期买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粤商在内地的拓展,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粤商与近代广西城镇经济新主干行业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广东城镇经济的行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粤商在广西城镇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粤商改变了广西城镇经济的行业结构,若干新主干行业如经纪业、洋货业、轮运业等创立起来了,两广城镇经济因而保持了自明清以来的一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社会流动的分析维度,可以进一步揭示特定历史时期牙商群体的动态特征和一般趋向,为牙商群体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民国时期,华北牙商形成了上下流动、职业流动和区位流动的现象。从本质上讲,牙商的社会流动是牙商群体社会作用日益凸显的必然结果,并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牙商阶层在近代发展演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由经济法制转向经济法治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根源。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直接影响着一定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全。因此,作为最具强制力的社会规则———法,自产生以来,就担负着调整经济关系的职能。这既是其重要作用之一,也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通过对经济关系的规范、调整,就可以使统治者在经济领域的意志得以实现,在经济领域的地位得以巩固,从而获得统治者所期待的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安全。由此,在国家和法律产生以来,历史上所有的政权组织无一例外地、均以法律手段对经济关系进行了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时事画报》中收录的新粤讴为研究对象,聚焦新粤讴的风格特征。通过新粤讴的具体文本,分析其常见的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探讨其表现出的语言和内容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时代背景对记叙、抒情、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分析,探讨其在岭南地区推动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纪录岭南社会文化变迁、批判岭南社会陋习和封建迷信、反映清末民初广东地区不同阶层的民众生活和社会百态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羊的门》所描绘的呼家堡四十年的社会风貌,既是现代中国社会的写照,更是中国数千年历史化进程的高度浓缩。呼天成奇迹般地使呼家堡富甲一方、对呼家堡百姓的成功“驯化”,及其对外的“人场”经营,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精髓与自然哲学大智慧的有机结合。呼天成遂成为中国化土壤中孕育出的传统政治家的艺术典型。作品的深刻之处,更在于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展开对中国社会严峻的化反思与批判,探寻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潮商的文化特质与取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大商帮的潮商之所以历经曲折仍能保持崛起而不衰的能量,进而成为时下华人社会中最具财富的族群,无不与承载着传统的潮汕文化以及因海外贸易而浸染的海洋文化有关.潮商的文化构成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其精髓体现在"精、拼、信、义、亲"五个方面.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浪潮背景下,潮商应当通过学习与吸收各种商帮的优秀文化,整合与创新传统文化资源来传承、提升和发展潮商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兰州市三中张蓓蓓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