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地域作家的典型代表,沙汀一方面是巴蜀地域的优秀表现者,另一方面也以左翼阶级斗争的架构反观与批判巴蜀大地的生存,从而使其小说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质地。这反映到小说内部,包括:富于巴蜀社会内容的场景描绘;对民族精神心理的开掘和地域特色人物的塑造;小说语言方面的地域气质探索。它形成了一种沙汀式的现实主义小说,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乡镇小说是沙汀乡土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乡镇小说里,“茶馆”是最常见的学场景之一。在作品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还在人物的性格塑造,情节的叙述及区域化意蕴的表达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其它地域场景一起构建起了沙汀作品中的巴蜀化意象。同时对这种区域化的批判也反映出了作家勇于自省的精神。与困守于传统乡土化的作家相比,沙汀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化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沙汀笔下的女性形象,来自对巴蜀乡村生活的真实提炼,充满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烈的地方气息。从其对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出巴蜀传统文化积淀对沙汀的滋养和启示,以及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4.
沙汀小说的成就之一,在于塑造形象的功力和独创性。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来自对巴蜀乡村生活的真实提炼,充满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烈的地方气息。从其对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出巴蜀传统文化积淀对沙汀的滋养和启示,以及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巴蜀文化给予过强烈关注,将《蜀碧》视为“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并直接体现在对国民性的思考中。又在邹容《革命军》关于国民奴隶劣根性的批判中,找到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他对“五四”青年时期巴蜀作家群给予了充分地评说,并且大量编选巴蜀青年作家的作品。对巴金、沙汀、艾芜、周文等巴蜀现代作家给予过热情扶持。现代巴蜀作家沾泽于鲁迅甚多,他们对“鲁学”的建立,也贡献颇大。吴虞、郭沫若、敬隐渔等对“鲁迅学”的建构,都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巴蜀山水画艺术孕育于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体现在巴蜀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和地域审美特质。巴蜀山水画艺术根植于丰富的巴蜀人文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品格和创造出了强烈的山水画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宋初文人张咏是在兵乱战火之余入蜀,对巴蜀地域实行驯化,敦促蜀人应举入仕,提倡俭约之风,改变了巴蜀地域的士人风习,使巴蜀地域迅速成为赵宋王朝的归化之地.张咏的入蜀,对巴蜀地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艾芜与巴蜀地域文化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蜀地域文化构成了艾芜现代体验的独特个性 ,决定了他厚重的气质 ,并滋生出进取、浪漫的情怀。在五四新文化洗礼下 ,艾芜超越了巴蜀地域的生存状况 ,巴蜀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 ,仍深刻影响到他的人生和作品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化的视野看四川学,其巴蜀化特征,体现在小说空间上的巴蜀地域化,致力于“四川蛮子”、“四川嫂子”、“四川才子”系列形象的塑造,用巴蜀乡音“讲古”“摆龙门阵”,具有四川民间学的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命持续发展,没有中断,跟巴蜀地区非常有关系。在巴蜀可以找到一个极佳的立足点和精神关注点,总览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的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冲突融合,总览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且往往是“谁得巴蜀,谁得一统”的历史进程。巴渝歌舞汲取了民间营养,始终接上“地气”,又生长出《竹枝词》等分枝。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要实现“三个回归”:“文学”回到“文学”;现代回到现代;中国回到中国。四川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大省,出现了郭沫若、巴金、李劫人、沙汀、艾芜、林如稷、何其芳、周文、罗淑、陈翔鹤等一批重要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李白巴蜀诗总43题52首,其可粗分为青少年蜀中生活诗、出川后写到巴蜀的诗、流放夜郎至三峡及遇赦回棹诗三阶段,题材上可粗分为政治抒情、抒怀访道、写景咏物、交游赠别、爱情五大类型。李白巴蜀诗内容、题材、风格、体裁皆有自身演变发展轨迹可寻,李白巴蜀诗变原因有三:崇仙尚道、兼具儒学信仰所致;个人不幸的经历遭遇使然;自身写诗能力提高的结果。李白巴蜀诗不仅对其自身思想、性格的形成,及其一生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对唐宋诗的演变发展多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崽崽以海口做为他小说人物活动的空间,以土生土长的海口人做为主要人物形象,展示了海口地域文化特点。文章在对崽崽的作品研读的基础上,从人物、情节、环境方面分析了崽崽小说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探析了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一代文学批判大师,毕生致力于思考中国国民性的改造问题,他的小说也被认为是剖析和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最锐利的"匕首",不过其中大部分小说是以其故乡为写作背景,饱含浓郁的故乡情,这种即坚持批判又依依不舍的情感致使地域文化特色在鲁迅的小说中大放异彩,故而本文将从小说中的地域文化底蕴、地域性民俗和地域语言对鲁迅小说作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支,并以其显著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鲁迅对巴蜀传统文化给予过强烈的关注,对史籍《蜀碧》、蜀籍文史专家的推崇,对巴蜀文学的历代辉煌的由衷感叹,与历代蜀人的心灵共鸣,对巴山蜀水的喜爱,对巴蜀人文情怀的赞叹,影响着鲁迅思想的形成和生活、创作的方方面面,同时鲁迅对巴蜀传统文化的评述和解构也为现代巴蜀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中的维扬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属于一个地域性作家,他的小说显示出浓郁的维扬文化意蕴。自然景色显示出典型的水乡特点,人文景观呈现出维扬文化归趋世俗、崇尚自由的精神特质,而风俗生活与维扬这块自古疏离政治而又经济繁华的土地密切相关。另外,汪曾祺小说刻意表现一种不拘礼节的人性自由,可以看出作者受到维扬文化崇尚自然人性的诗意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余德庄是新时期重庆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以《忧魂》、《海噬》、《太阳雨》等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实力。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而作品的时空体形式却有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反思和审慎的间离,及不断超越自我的鲜明意识。将城市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作有机的统一和融通,是读者对余德庄新一轮创作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乡土小说作家 ,师陀的作品力求超越特定的历史对象而提升为民族生存处境的概括和整体象征 ,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泛指化倾向。与一般乡土小说地域描写的具体性、清晰性不同 ,师陀有意淡化地方色彩 ,使作品的地域描写指向更广阔的空间 ,成为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他常常稀释现实生活的原生态 ,忽略时代和社会的背景 ,反复讲述人生的各种悲剧性故事 ,突出生活中不变的阴暗与丑陋 ,引导读者去参悟宇宙和人生的奥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师陀竭力寻找人物身上有普遍代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往往通过一个人来表现一类人的特征 ,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在文体方面 ,师陀运用了简化和议论的手段来加强作品的所指 ,又用诗意和讽刺来补偿理念化的弱点  相似文献   

18.
用现代意识审视幽远的民族地域化,是易光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从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地域化作直接的、自觉的书写,更是易光的一大优势。易光从自身的精神品格和化素养出发,对民族地域化进行全新的学阐释。在本建构、意象使用、语言表达等方面,易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上,徐訏无疑是别具一格的作家,这主要缘于他作品中特有的奇异色彩和浪漫情调,以及他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边缘位置.本文主要从他的经历与文本去了解这个漂泊的都市之魂,了解他的孤独与创作,失落的悲情之旅对他的心理情绪及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