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自中宣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活动)以来,全国各级新闻媒体积极行动,记者编辑乃至播音员纷纷上山下乡、进工厂下农村、蹲田坎访民间,各大媒体开辟专栏,大量刊发来自最基层、最鲜活、最淳朴的新闻,确实让广大受众倍感一阵久违的春风,沁人心脾。笔者从业新闻工作多年,仿佛又看到昔日敬重的老记老编们身影,读到听到带有泥土和机油芬香的新闻。为啥要开展“走转改”活动?它有什么现实意义?如何在新闻界建立“走转改”长效机制?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佚名 《出版参考》2009,(10):26-27
刚刚组建的志愿军“雏鹰”,与二战劲旅美国“秃鹫”较量,却能战而胜之,诀窍何在?旅顺苏军烈士陵园中,为何耸立着巨大的苏联飞行员烈士墓碑方阵?新发现的史实揭开了尘封半个世纪的苏联空军参加抗美援朝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谭荣 《大观周刊》2011,(37):227-227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怎么了?教师怨、学生气,社会不满意,症结在哪里?在教材?在学生?在环境?还是在教师?本文试图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强化师生的“问题意识”,构建“职业教育问题教学模式”。重点讨论“问题”的产生及其心理学意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个途径,旨在让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雪艳 《大观周刊》2012,(17):183-184
课堂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悠闲的心态,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适当的等待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思维,这远比教师面面俱到的指导具有更好的效果。在等待中,学生学得主动了,学得灵活了,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吗?课堂因等待而精彩。让爱放慢脚步,我们要时时有“等待”之念,常常有等待之举。课堂上慢慢走,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积极地等待,会创造出更多的教育精彩。让我们学会等待,要知道,一切的关爱和理解全都是从等待开始的。反思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由于过于追求知识的容量,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课堂教学需要等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体验学习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立足于启发,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或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诱发创新的灵感。对于任何一个知识,学生都会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们需要一个空间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思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在碰撞中产生见解多样化,在多样化的见解中进行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胡延宁 《军事记者》2003,(11):40-40
★写消息,大都要涉及到背景。背景在消息写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常常能起到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受众明白和弄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美国记者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写到:“迄今为止,‘背景材料’一词都用于表示那种为读者完全理解一篇报道所需的事实信息。它从基本的信息,如新闻事件所涉及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和住址等,一直到与此前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记者只要提出正确的问题一般差不多肯定可以获得的信息。”我以为,这段话基本上回答了消息需要什么样的背景。要使背景成为一景,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把背…  相似文献   

6.
闭上嘴巴,我们能做什么?──游离语言传播的"死海"申家宁在传播学中,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概念的总称。雷·伯德惠斯特尔(RayBirdwhistell)研究姿势传播时发现,在...  相似文献   

7.
黄兵 《新闻世界》2006,(4):30-31
将牛骨煮出时尚的味道 6年前的一天,在武汉市蔡甸区新农街开牛肉面馆的毛晓林排队购买牛肉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屠宰场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堆着高高的一堆牛骨,每根牛骨上都残留着鲜红鲜红的牛肉,好像要被扔掉似的。他顿时灵机一动:何不在牛骨上做一做“章”,让它变成一种人见人爱的吃食呢?  相似文献   

8.
魏鑫 《新闻窗》2012,(4):108-108
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今天的听众对广播的要求比过去“苛刻”得多了。好的节目已不仅仅意味着舆论导向正确,它还必须有较强的可听}生。广播要本着“突出特色,走近生活,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将更多有效信息传递给受众”的主旨思想,在可听性上做足文章。即使是严肃的主题,也要善于运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去阐发。  相似文献   

9.
杨功玉 《大观周刊》2011,(37):182-182
“人”这个字,一撇一捺多简单啊,可是做人难啊,教人做人就更难了。一个家庭教一个孩子有时候都感到头痛,更何况一个教师要教几十个学生。现代的学生接受了很多新思想、新意向,他们崇拜、追随、模仿偶像、明星,对于老生似的说教他们是不会接受的,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漂亮、会唱流行歌、会跳流行舞就是潇洒,就是酷,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不感兴趣。于是教者和学者产生了“鸿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0.
李廷芬 《大观周刊》2011,(37):225-225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同时又能让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本文从巧设导语、艺术课堂、调动学生三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保定“油条哥”刘洪安火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八上央视,百度搜索相关信息高达350余万条,连获“保定好人”“河北省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成为草根创业的传奇。发掘并首刊了这一新闻的《保定晚撼如何发掘了“油条哥”?过程与启示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给当今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它对社会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现象分析深入解剖了新媒体在当下传播中出现的“搜索暴力”、“传播暴力”和“娱乐暴力”现象及其对社会产生的负影响。本文认为,新媒体发展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规避是十分重要的,当今新媒体的使用与其在今后的发展都不能忽视了媒体公共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时下,DV机已经成了普通家庭日常消费的热门商品之一,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利用DV机拍摄个人的视频影像。平常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提起“DV”一词,可是说到“DV”这两个字母的具体含义时却鲜有人能够说得上来。笔者曾随机提问过周围一些朋友:“什么是DV?”听到的回答大部分指向了小型家用数码摄像机,  相似文献   

14.
女儿你是在织布吗?毕淑敏正式写作十年以后,我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名为《红处方》。之前,我一直踌躇要不要写长篇小说?它对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是一场马拉松。我年轻的时候受过苦,从此落下毛病,对所有长途跋涉,都要三思而后行。有几位我所尊敬的作家,写完长篇后...  相似文献   

15.
金本 《新闻与写作》2002,(4):35-35,36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深山里,有人发现一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一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  相似文献   

16.
究竟应该把经济增长的国王桂冠戴在谁的头上?张维迎在《企业家》一书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正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配置带来了经济的增长。 什么样的企业家能够戴上这项桂冠?是那些能够发现机会的人。所谓发现机会就是寻找市场潜在的不均衡。市场本质是个不均衡的体系,赢利机会正是蕴藏在这种不均衡之中,善于识别市场中潜在的、尚未被发现的赢利机会,并充分利用它,乃是企业家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董洁儒 《报刊之友》2012,(1):150-151
当前中国的奖学金制度存在重大缺陷,2008年增加了什么“励志奖学金”一类的忽视成绩而考虑“硬件”的奖学金。这类硬件包括家庭贫困证明等,以往“奖高分”的奖学金制度被打破。国家投入了更多的钱,但是是否达到的了预先的政策预期呢?我们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此次政策的结果存在着“知沟”假说的痕迹:做了,但是“鸿沟”却更大了。  相似文献   

18.
"领导"     
“领导”是很有力量的,就算你看不见它,它还是可以实际地影响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张在“读图时代”问世的新生报纸,三峡商报如何实施“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谋略?选择何种图片激活版面?用什么图片开发读者注意力?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新闻图片运用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读图”。摄影记者会“读图”,就能抓拍到新闻含量大、冲击力强的图片;编辑、主编会“读图”,就能充分发现或挖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在版面上为它安排一个最佳位置;社长、总编辑会“读图”,就能在整个报社营造一个高度重视和科学运用新闻图片的良好氛围。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运用新闻图片上逐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20.
王惠萍 《大观周刊》2012,(17):42-42
何谓“可转化性”雕塑创作形式,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先以一个雕塑原体为基本,作为转化到其他类别的独立的作品的这么一个创作形式的转化。它本身是一个过程,但是这种过程赋予了作品另一种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