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我的快乐     
六和钟声浑厚悠远,因为这钟声里有慈善的义拍,有爱的力量。愿钟声携着人间的真爱飘扬四方、散播到每个人的心中。先且不论文章好坏,能用文字记录一场义拍盏举,并能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很好很向“善”,边边要说“Yes”。  相似文献   

2.
吃亏是福     
赵秀明 《母婴世界》2012,(12):16-17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 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爱     
边际 《中国考试》2006,(11):1-1
人类之爱缘何而生,无从考证,但大概谁都会相信,自从人类的第一个母亲哺乳她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爱就已然萌发了。迄今,我们仍视母爱为最伟大的爱。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世界三大宗教相继问世,尽管教义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宣导普世之爱。如果说普世之爱源于母爱,并由母爱走出家庭走向人间,这确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至此为止,“爱”仍囿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任何一种人和人的关系都不是无条件的,都存在相互对立的因素,有爱就有憎,有爱就有不爱。事实上,在21世纪以前的历史当中,有无数的人为爱而献身,亦有无数的人为不爱而献身,爱和不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5.
侯芬辉 《新课程研究》2009,(10):189-189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由家庭关系出发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仁”由礼和乐相辅相成。礼区别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乐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慈善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理性发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学界讨论不休的话题。地方性慈善组织产生的“二次哺乳”现象,导致了政府、企业、公众三大慈善参与主体在慈善策略上作了相应调整。研究发现,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中国慈善组织发展要依赖社会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其发展状况取决于多元社会主体之间的慈善策略选择。其中,政府与企业在慈善事业上的博弈互动在短期内将主导着我国慈善组织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 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 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钟灵毓秀     
阿菁 《母婴世界》2012,(8):16-17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小宝宝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将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学会怎样爱自己、快来播下“爱”的种子,灌溉以“善”的雨露。施以“真”的养分.让宝宝能够在逐渐的成长中能够保留最宝贵的真善美。法国婴姿坊和《母婴世界》杂志与你们一起来寻找爱心天使,一起来感受这个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陈晓慧 《考试周刊》2012,(82):183-184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更有耐心,更有恒心,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些做法都因为“爱”。因为“爱”,所以师生间就有了“和谐”。  相似文献   

12.
我该知道的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均阐述“天下兼相爱则治”的道理。这里选录其上篇。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对一切人同样的爱),与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即爱是由近及远,由亲即疏的爱)相对立。但墨家的这种兼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面对亲人或朋友,“爱”这个字眼总是令我们难以启齿。然而我也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或许与你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因为有爱的存在,却也是你的亲人。  相似文献   

14.
韩佑先生,字刚羽。根据中国人的名与字之间都有一定联系的规律,“佑”与“刚羽”之间在意义上应该是有关联的。但乍一看,好似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所以容易给人造成误解。本对此略加考证,揭示二之间较为隐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动物——人,有爱的能力,爱的本能。任何事情只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就有幸福感,有快乐。教师要在教育的岗位上感受到快乐,同样离不开“爱”字。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意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总是为人的活动,应当充满对于人性的关爱。适于人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那种充满自由、和谐、趣味、爱的活动,总是有“意味”的活动。教学的“意味”来自师生真实的交流与沟通,来自师生双方作为人性个体之间的真实交往。提出教学的“意味”意在在我们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中凸显教学活动的为人性、教学意义的丰富性以及师生在真实教学情景中的自由创造性,而非对教学活动的随意与浪漫的简单怀想。  相似文献   

17.
一、感情上倾注“爱心”要想受人爱,必须先爱人。人都是有感情的,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感情上应充满“爱心”,要多“投资”,不要吝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同时,要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爱心暖人心,以真心换诚心。这样让学生在学校如同在家一样,能够安安心心地学习,从而也能够热心服务于班集体,全班就会产生一股合力、凝聚力,班级工作就会“一顺百顺,一通百通”。二、日常学习、生活多“关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发生一些诸如感冒之类的小问题。作为班主任,也要将学生的这些小事情挂在心头,当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11,(5):21-21
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每个人演着各自的角色。我每天转换于妻子、母亲、经理人的角色之间,最大的安慰就是一双儿女甜甜的笑容和那一声柔柔的”妈妈,我爱你”,我家的“好”字:女儿,一匹自由自在的“马”;儿子,一只机灵调皮的“猴”。  相似文献   

19.
爱的哲学是泰戈尔思想的重要方面,它为“五四”人认同并接受,影响了五四诗歌爱的主题书写。其影响是多层次的,有童真爱、母爱、自然爱,有男女之爱,有泛爱等。泰戈尔爱的哲学也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责任即是爱心,爱心的体现即是教育。爱不但是治愈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药物,爱也能改变并调适人的心态,并能扩展人的包容力。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做人和处世的“敲门砖”。教师是“爱”的化身和象征,只要能使教育有效,进而收获有效教育的理念、行为、语言、情感、方法、方式,无论它有多少,也都是“真爱”,否则,便是“假爱”。即使是“爱”也只能算作溺爱、偏爱、错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