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正确的劳动观点,并从中获得生产劳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一、中小学校亟待更新观念,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智力资源主要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开发青少年创新…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的社会里,需要各种各样具有较高创新素质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  相似文献   

5.
全面实施德育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德育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和核心,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知识经济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构成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未来社会人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既要有创造能力,还必须具有事业心;既要有竞争开拓能力、交际适应能力,又必须有责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课堂教学要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参与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成为推进我国各行各业改革的具有优良创新素质的人才。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以下几大原则: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军事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知识创新和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素质,培养大批合格的跨世纪军事人才。因此,在各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继续教育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军事院校应充分发挥在教育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开展远程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远程教育,是加速培养现代军事人才的需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官兵素质已迫在眉睫。特别是以…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素质结构与高师课程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高师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师资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 ,这是高师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知识经济社会要求高师教育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从而推动 2 1世纪经济的发展。一、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 ,掌握创新方法 ,具备创新人格 ,能顺利地完成创造性活动 ,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探讨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 ,有利于高师教育围绕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构建课程体系。1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创新能力,就必须拥有大量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而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抓好我们教师的师德已成为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使命。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创新意识、创造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知识创新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整体作用的发挥是国家能否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中取胜的根本条件,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这就对教育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军事院校担负着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力开展军事创新教育,是摆在全军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改革军事教育,培养大批新型军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年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是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征。知识经济要求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因此,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必须树立创新的理念,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  相似文献   

16.
浅论新世纪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灵魂,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创新知识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资本,历史发展到今天,创新和竞争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征。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社会人才素质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西方国家的学者提出了“现代型”素质模型,其中以美国学者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们一般认为,现代型人才素质必须具备10个方面:即献身,活力,热忱;创造性;精力集中;适应性;广集资源;个人权威;坚韧不拔;乐观;目标明确;时间有效性。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对现代人…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 激烈。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性能力的民族,难以屹力于世界先进民 族之林。”现在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靠创新教育。我们的教学该怎样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我们认为应该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素质,归根结底,即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但逻辑教育无疑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素质的根本方法。面对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职业院校在培养创新精神、开展逻辑素质教育方面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1]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创新成为其显著特点,而人才则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新时期高校应把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一对创新素质的认识与思考创新素质是一种整体素质,它以人的内在生理和心理为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将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中学历史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作用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从多维联想,怀疑求异、抓住矛盾、互相交流,对比推理等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素质基础,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