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作家麦家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提醒中国本土的推理小说作家,“写推理小说的作者,首先应该是作家”。他认为目前中国类型小说还很弱势,它们最大的缺陷是过于“快刀斩乱麻”,把丰富性砍掉了,以至于读者读过之后会觉得“隔靴搔痒”。至于那些红遍网络的各种盗墓、惊悚小说等类型小说,麦家尖锐地指出,很多作品都是粗制滥造,缺乏文学性,而且往往破绽百出,对故事不讲究来龙去脉,完全达不到一部小说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沈平 《今传媒》2003,(3):20
《中华读书报》2月19日在《国际文化》专版刊登一篇文章《畅销小说还是美国的好看》,其中有一句话说:“一部小说、一个作家,无论来自何方,要想成为国际性的畅销书,捷径之一便是想方设法先在美国成为畅销书,畅销作家。在几国畅销、轰动的小说,若没有进入、打开美国市场,其畅销的国际性便要大打折扣”。别的暂且不论,单就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了“布老虎”之后,当代作家似乎就不知道怎么写小说了。除了讲故事还是讲故事,80年代一息尚存的文学梦想一古脑儿投进了故事会。看这几年来的小说会让人产生幻觉:当代还有长脑子的作家吗?或者说,作家的脑子为什么一齐休息了?大概是因为我大学里学的就是文学,后来又想在文学上有点进步,所以,我把作家看做“自己人”。不过,我现在总在为“自己人”感到羞愧。你蒙蒙普通读者当然没问题,但你面对我这样的读者你就该自己羞愧了。有时,我手上捧着装帧华丽的新书,读着读着就想:他怎么能把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被称作“晚生代作家”的葛红兵,其自传体长篇小说《我的N种生活》去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评论界也产生了热烈反响。葛红兵是一个大学教授,在一般人的眼里,教授似乎是只会看小说而不会写小说的,他是怎么写起小说来的呢?他到底是精神撒娇还是灵魂忏悔?通过电话,记者同远在上海大学的葛红兵教授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5.
1>339的联想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一部”。女士回答。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时至今日,世界上知道小说《飘》和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人数很可观,而对上述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年轻作家,人们无从查考也无人愿意去查考。看来…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余华作为一代先锋作家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从小说发展的历史看,80年代末,一群被称为先锋小说的作家,在传统遭到否定、现实变得朦胧的非理性氛围里,在西方“上帝已死”的虚无的影响下,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开始怀疑写作的现实目的,淡化文学传统的本体性,而日益看重文学形式的本体性。他们把叙述的形式和文学的目的性叠合为一,把对叙述形式的追求上升到文学的本体地位,于是叙述的形式受到先锋小说的特别关注、叙述的游戏意义,叙述的直感愉悦,叙述的语言快感,成为先锋小说作家们争相表现的写作目的。可以说,对写作形式上的追求一度成为当时先锋作家的主要目的,如果说先锋小说当时是对中国小说的一次变革,那么其变革  相似文献   

7.
虚拟的真实与真实的虚幻——莫言《蛙》阅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期生育”牵连着作家的创作动机,它也许是小说诞生的缘由。但是不是小说最终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8.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大多在千字以内,最短的仅六百余字,分把钟可读完。不少作家、业余作者和读者对“一分钟小说”很感兴趣,热情支持。“一分钟小说”出世以后,来信、来稿激增。最初两个月内,晚报副刊平均每天收到的小说作品30篇,每月有八、九百件之多。这些作品,有的来自知名作家,大多出自业余作者之手,有相当数量是“处女作”。北京晚报复刊后的8个月内(截至10月中旬),共发表“一分钟小说”39篇。其中以四、五月份刊发较多,平均每星期超过两篇。许多读者来信希望多发这类作品。有的读者说:“‘一分钟小说’的生活气息浓厚,在短  相似文献   

9.
我为什么要写战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有人称我作家了,不久我又发现我被人称为战争小说作家,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说有没有必要接受“战争小说作家”这个称谓。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确实写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小说,并且给人的感觉我是以此为创作主项,从这个意义上讲,被人定义为“战争小说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牵强。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头看看了,我为什么要写战争小说。 事实上,不仅是战争小说,就连战争这东西,我本来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参军到了军营,并不是冲着战争来的。天晓得怎么会那么巧,我…  相似文献   

10.
穷人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 《蜗居)是作家六六继小说《双面胶〉之后,又一部直面现实、极具畅销潜质的都市题材小说。故事发生在上海房价飙升时期,描摹了以上海为代表的白领一族生存状态,是一部“高保真”的都市房奴心态写照。由本书改编的电视剧,引起了各电视台的新一轮热播,也吸引了许多的人去看,并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相似文献   

11.
古典小说、青春小说、现代小说、文学理论,张大春的写作版图几无边界;作家、书法家、学者、说书人,他的身份也复杂含混。他的学识被很多文化人称道,但他更愿意做一个有趣的“小作家”  相似文献   

12.
5月10日,由新世界出版社、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迷小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迷小说》是由有“中国悬疑天王之称”的畅销作家蔡骏创意并监制的悬疑小说丛书。这本以“知识悬疑”为卖点的杂志书,首期十万册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13.
收到一位作家朋友的“伊妹儿”,说他在省里得到一个信息,省里的一份一直很有名气的“纯文学”刊物,没想到竟然只发行千把份,其中还有不少是赠刊,而一位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小说作家,竟然说作为纯文学的小说即将死去,因此我的这位朋友说他也不打算再一个劲地在小说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了,而改写随笔和纪实类的作品。十多年来,我也是订了好几种以发表小说为主的纯文学刊物的,但现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不宜”不久前,我和几个同志观看了一部标有“儿童不宜”字样的文艺录像,名叫《杀夫》。这是根据台湾作家李昂写的小说《杀夫》改编制作的。小说通过揭露一屠夫对其妻进行性虐待的兽行,控诉封建伦理道德对妇女的摧残。小说发表后在台湾引起了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以"傲慢"与"偏见"为题,表现了傲慢和偏见所带来的危害,这一主题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婚姻问题展开的,清晰地表现了作家的婚姻观。《花凋》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作品,小说以女主人翁郑川嫦被粉饰的墓地和墓志铭为始,带出她的“美丽而悲哀”的人生真相。小说虽然主要表现亲情的冷漠对川嫦生命的扼杀,但小说情节的展开还是围绕川嫦的爱情经历,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家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6.
由记者而作家,由名记者而名作家,在世界在中国都是一条路。许多人正是这样走着,许多人是这样走过来。然而一个是“作”,一个是“记”,相去较远。近些年这二者的距离,常令我反侧辗转。作家重在自个儿“作”,把生活嚼细,咽下去,消化掉,再吐出来,“作”成文学作品,“作”成形象、情节、故事、冲突。而记者不然,重在“记”,记下哪儿有那么一档子事,记下航天飞机掉下来,记下赵紫阳在记者招待会上满怀信心地展望中国改革。如此等等。我以为读作家的作品,理所当然地感受到一个作家自个儿。小说、报告文学如此,诗歌、杂文、散文尤甚。“我欲乘风归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自个儿”就摆在明面上。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作家的“我”也是明摆着的,焦大若登临泰山,未必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再如鲁迅杂文、巴金小说,即使没露出一个“我”字,读者也是始终可以感到一个活灵活现的作家自个儿。  相似文献   

17.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当代中国文坛执着于颂扬市井平民凡俗生活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蕴含着一种宽容的审美意识,蕴含着对凡俗人生的深情关注,体现出鲜明的世俗情怀;展现困在爱情婚姻中的市井平民的生活,消解了神圣的爱情。  相似文献   

18.
甲:最近看些什么书? 乙:因为牙疼苦不堪言,所以只看小说以转移注意。 甲:看了什么小说呢? 乙:我看小说历来不喜欢依傍名著之作,无沦是“节外生枝”式、“表里映衬”式、“狗尾续貂”式,都不喜欢。但这种不喜欢还没有超过不喜欢牙疼的程度,而手边又只有一部台湾高阳先生所作的《红楼梦断》,因此只得拿起来看。此书全部为四册,现在看了两册,倒觉得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冯唐凭借其散文作品《浩浩荡荡的北京》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之后又以小说《北京三部曲》被大众所熟知。不得不承认,其小说确实以一种“调侃且辛辣”的表达“俘获”了不少读者与批评家。2013年,冯唐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更是引起广泛热议。似乎,冯唐热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然而,他的唯一一部诗集《冯唐诗百首》,却在诸多方面显示出了这位青年作家在对诗意的控制、诗情的表达、诗歌的本质上所存在的不足,整部诗集呈现出一种“浮躁”与“牵强”。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日本著名作家岛田雅彦的小说《徒然王子》,并在上海书展期间,邀请到这位有“日本后现代文学旗手”之称的作家与知名作家孙甘露在上海图书馆畅谈“文学与城市的未来”,与中国读者分享独特的文学理念。岛田雅彦是日本极具实力、又有着极高人气的重量级作家。1961年生于东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