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有差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不同的儿童个性。儿童在关键期内要养成良好的个性,离不开科学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主要讲述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个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早期教育包括知识、能力、性格等方方面面,归根到底要抓好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从婴幼儿时期产生、发展,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英国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以看的出,“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重视和加强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农村经济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这必须要引起当代幼儿教师的注意,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目前,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教育,这就俗话说的"隔代家庭教育"。"隔代家庭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留守儿童养成勤朴节约、乐于助人、尊好爱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由于祖辈教育方式的单一,文化素养不高,导致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较差,且心理发展和人际交往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文中,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探究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性格形成的作用入手,对家庭教育在独生子女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分析,造成独生子女性格缺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的片面育人观,教养方式不当,消极言行等所导致。进而提出要更新观念、树立全面育人观、采用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创建和谐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5.
徐梅 《科教文汇》2010,(15):188-189
本文从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性格形成的作用入手,对家庭教育在独生子女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分析,造成独生子女性格缺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的片面育人观,教养方式不当,消极言行等所导致。进而提出要更新观念、树立全面育人观、采用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创建和谐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6.
正在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主要的教育环境之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帮助儿童走向成功的助力棒,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堂课,对儿童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只有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儿童健康教育观念,准确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向,才能为儿童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敏 《科教文汇》2012,(29):73-74
家庭在儿童人际关系社会化中的作用是显著的。本文在论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人际交往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合理方法来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顾美芹 《科教文汇》2008,(36):58-58
对家庭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家长的体育价值观对儿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影响巨大;家长掌握着解决营养结构均衡搭配问题的主动权。学校体育应向家庭教育渗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体育观念;向家长传授体育基础知识,进行健康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9.
体验式家庭教育更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亲子关系好坏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在个体家庭环境中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逐步渗透体验式的教育理念:构建平等民主的亲子沟通氛围;发挥良好家庭文化示范作用;在换位思考中理性表达情绪;在持之以恒中养成良好品性。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体验式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立自强、互相理解、感恩社会,这也是体验式家庭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方建华 《今日科苑》2009,(16):206-206
古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虽然受到先天气质的影响,但后天的教育和训练时习惯形成的决定因素。幼儿期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1.
黄达 《科教文汇》2010,(5):19-19,29
社会公德是个体立足社会的基本道德,培养良好社会公德是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现实问题。家庭教育中要重视从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儿童的良好社会公德,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对性别角色有特定期待,家庭是社会文化传承的载体.家庭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的期待反应了社会文化内容,家庭教育所持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理想性别角色态度能促使儿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陈燕妮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195-195,197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家庭关系、家庭长者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因此,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本文论述家园合作方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洛克和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两位巨擘,两人都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家庭教育也有深刻的论述。本文通过比较洛克与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发现两人都重视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的儿童应是身心和谐的人,启示当下的家庭教育应培养完整、和谐的人,学校和家庭要共建良好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6.
儿童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能够对其生命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儿童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和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家庭观念、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的期望值、家庭教育的方式均能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成长构成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家庭对策,以期为广大父母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1]),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占据着很大的比例~([2]),在家庭教育中,积极地激发幼儿好奇心,对幼儿智力开发以及早期教育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采取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通过三个学前儿童家长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家庭教育对幼儿好奇心的影响。对A、B、C三名儿童家庭教育的培养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家庭教育对幼儿好奇心培养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何赏识和激励孩子,如何加强沟通和尊重孩子,怎样有效地帮助孩子,怎样给予孩子正确的管教,怎样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就是家庭教育、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然午 《科教文汇》2013,(4):138-13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据调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大概有5800万人之多。在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背后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为家庭教育在儿童一系列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个人初始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基础,所以本文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意义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晓蕊 《科教文汇》2013,(12):138-13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据调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大概有5800万人之多。在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背后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为家庭教育在儿童一系列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个人初始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基础,所以本文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意义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