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近几年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在网络环境下采用协作的方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状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群体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的认知方式、情感、协作学习技能与协作行为等方面的特征,结论认为只有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处理好协作与竞争的关系、关注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及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才能使网络协作学习更切合学生实际,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主义学习模式到认知学习模式,再到建构主义以及协作学习模式,教学的有效性是个永恒的话题。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技术、学习模式和学习理论的创新和相互影响,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我们所期望的学习目标也变得模糊起来。本期高端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世界知名教育心理学教授保尔·科士纳( Paul Kirschner)博士来分享他关于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洞见。科士纳博士是国际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荷兰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和学习与认知项目负责人,芬兰奥卢大学教师教育研究访问教授。他曾任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CSCL)委员会(属于学习科学国际社区下属组织)及学习科学国际社区执行委员会主席(2011-2012年)、《计算机辅助学习》期刊主编和《计算机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期刊副主编,出版畅销书教学设计专著《复杂学习的十个步骤》(目前该书已是第二版)。他还与人合著《论证的可视化》、《我们所了解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领域包括终身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电子学习环境和其它创新学习环境设计、开放教育资源、教育媒体应用、教师教学资源开发、认知技能和能力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主流的教学模式,如何有效融合线上和课堂部分的小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协作学习促进认知和非认知发展的教育价值,已成为当前混合式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探究社区框架、协作知识建构等理论,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型,并将理论模型应用于真实的课程环境中,从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协作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3个方面探析其应用成效。结果表明,混合式协作学习能够显著提升课程学习成效: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4.
认知参与是协作学习中小组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项目式多粒度协作学习模型,将项目式学习与多粒度协作学习策略结合起来,以提高工程教育中设计类课程的认知参与和学习绩效。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从一门工程设计类课程中采集了学习者进行数据库系统设计时的协作会话数据。数据分析显示,在基于项目式多粒度协作学习模型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习者的高阶认知参与被不断提升。其中,反思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高阶认知参与。此外,个体准备和同伴评估中的高阶认知参与可以极大地提高协作中的小组表现。这些发现对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具有参考价值。项目式多粒度协作学习策略可以提升工程设计类课程中学习者的高阶认知参与和小组绩效。教师应重点关注个体准备和同伴评估活动,激发学习者在这两类活动中的高阶认知参与,这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小组协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协作过程以及在线环境所带来的认知负荷,支架是降低认知负荷、促进认知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认知图式和认知负荷理论,对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四个问题解决环节(问题表征、问题解决方案论证与生成、方案实施、监督与评价)和三类认知活动(同伴交互、个体反思、建模)中学习者面临的认知负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环节中存在由于问题复杂性、任务高交互性以及自身领域知识不足和问题解决策略缺乏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协调等管理所带来的外部认知负荷。在认知活动中存在因缺乏表达策略与技巧、元认知知识与策略、理解与迁移困难而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以及协商沟通导致的外部认知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的四种主要学习支架策略:结构化支架、模型化支架、问题化支架和知识化支架,并对其应用方式及来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校际协作学习被认为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是校际协作学习开展的核心,目前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指导.校际协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增加了学习者认知的广度,但在认知深度方面作用不力.因此,文章从促进深度学习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质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采用“现状分析→理论建构→区域检验→反馈完善”的技术路线,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理论框架,并介绍了省城内高校间协作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7.
如何设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绩效一直是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焦点。本团队从学习科学视角入手,以"语义图示"为技术着力点,试图通过对图示方式的探索以及图示技术的设计与开发,增强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方式并提高数字化学习效果。理论上,在认知任务更为复杂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语义图示有潜力缓解认知负担从而为协作任务提供支持。本文试图探查作为可视化技术的图示方式与工具在远程协作学习中的使用成效,以了解图示工具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使用特点,深入挖掘图示方式与工具在协作学习中的潜力。论文通过文献与理论研究提出假设,采用干预自然教学情境的设计研究方法,将图示工具与方法应用于协作任务设计中,通过观察与访谈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质性分析以说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协作任务中,图示方式与工具可以直观明了地呈现内容,并能辅助沟通,缓解学习者认知负荷。其具体表现形式和功用与学习任务、环境与条件有关。初步结论是:图示方式与工具可以通过平衡工作记忆、聚焦思考,促进理解与认知并辅助表达;在协作沟通中,图示工具的使用扩展了沟通方式,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甦  方芳 《成人教育》2019,39(12):7-12
"互联网+"背景下,协作学习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CNKI中与协作学习相关的1 02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对我国协作学习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协作学习的研究热点包括研究性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网络课程和协作策略等七个方面;相关研究转向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中的协作学习和基于知识建构的协作学习,技术促进的教学模式研究也待探究。  相似文献   

9.
协作脚本是为推动学习者在协作活动中的协作进程而设计的脚手架,是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作脚本是学习科学中的认知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智慧结晶,是个体支架到协作支架的发展产物,更是学习科学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理论导向的产物。运用Bicomb、Gephi与SPSS软件,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528篇协作脚本研究核心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脚本作用机制、学习环境与教学策略优化、科学教育、语言教育是国际协作脚本设计的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其内容与学习科学中学习发生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分析技术等三个核心领域高度契合。通过展示协作脚本设计的六个案例,进一步总结528篇国际协作脚本研究,从设计的科学性角度提出了"4S-4W"协作脚本设计框架。结合学习科学三个核心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文献计量结果,对172篇具备低内部成熟度、高外部影响力的新近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探明了国际协作脚本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认知科学认为,人类高阶心智能力最先是从社会文化情境中的人际交互获得的,群体认知可以被视作小组成员协同交互的过程性表现,个体间的分布式认知系统通过群体交互实现个体认知和群体认知的联接。协作脚本作为群体交互的约束与指导,影响着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与认知发展。协作脚本中的角色互动融合了个体特征与群体文化,能够将小组成员的认知参与充分外显,为理解和表征群体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面向群体认知的三层级角色互动分析模型,从角色展现、角色协调和角色结构三个层级来诠释协作脚本中的角色互动。角色展现分析旨在深入描述与呈现小组协作中的多种生成性和脚本化角色;角色协调分析主要从时间维度呈现小组成员角色转换、行为模式的形成与演化;角色结构分析重在从空间尺度上展现不同角色在互动中发展的关系网络与认知网络。对角色互动进行深描,需要从质性与量化研究的双重视角,融合多维的分析方法,不仅分析角色的当前状态,还要呈现其协调过程与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合作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认知观。从认知视角建构合作学习的认知互动模型,并且对合作学习的核心认知过程与认知属性进行阐释,能够将合作学习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229名9~14岁儿童的合作认知与合作动机,并通过年级比较来揭示其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9~14岁儿童认为与合作关系最密切的因素依次是互相帮助,一起行动,主动寻伴和共同目标,各年级学生对一起行动,相同任务,主动寻伴,关系要好等因素与合作的关系密切度判断上存在显著差异;(2)9—14岁儿童认为对小组合作成功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信任和共同目标,其次为沟通和分工。各年级学生在让步、共同目标、做同样事情和能力等因素的重要性评价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3)在儿童的合作动机中,情感动机取向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任务动机取向,权威动机取向和关系动机取向。通过方差检验,发现各年级儿童在关系取向和权威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儿童在情感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STAD型合作学习:教育学课程教学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D型合作学习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合作学习类型。基于STAD型合作学习的教育学课程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互相合作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解桂芬 《成才之路》2021,(14):108-109
合作学习法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文章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的意义,探究提升合作学习法教学效率的策略: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确定合作时机;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重视成果展示,开展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杨晓娟 《成才之路》2020,(1):136-137
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文章分析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具体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坚持科学分组,促进合作学习实施;设置探究任务,增强学生合作热情;指导合作技巧,提高合作学习效果;重视合作评价,改进合作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改革与发展阶段,各高校英语教师积极探索大学英语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作为目前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备受大学英语教师关注。本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研究背景,从课堂与课后英语教学实践出发,深入探讨合作式学习对学生英语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合作式学习促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意识;帮助学生逐渐消除自我中心意识,加快构建学生关系融洽的学习共同体,培养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高职产学合作绩效的涵义入手,论述了高职高绩效产学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宁波高职院校高绩效产学合作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指出:只有构建起高职教育产与学双方绩效藕合机制才是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绩效优良是以产学双方双赢互动为基础的;双赢既是产学合作的切入点,又是产学合作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teachers' use and evalu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long with pupils' reactions to cooperative grouping and the quality of the group cooperation in a sample of Dutc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ho implemen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Teachers reported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occurred in their classrooms about four times a week. Teachers reported social skills, on-task behaviour and pupil self-esteem to improve as a result of having pupils work in groups. The pupils report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cooperative group learning and rated their work in groups as effective. About half of the teachers reported problems with the monitoring of the cooperative groups. Observations showed the time-on-task levels of the pupils working in groups to be high, but effective learning and cooperation not to be promoted. The teachers devoted little time to the teaching of groupwork skills. In gener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operative grouping was found to lack the features recommend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effe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教学中常以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掌握学习理论,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对象,设计翻转课堂深度合作学习案例并开展教学实践。实践结果显示,通过对比信度、效度及相伴概率数值等指标,发现学生在知识获取、合作学习参与情况、问题协作解决能力、合作学习意识与态度4个维度前后测数据出现显著性差异,证明翻转课堂中深度合作学习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实例合作学习模式是数学建模教学中一种“实例研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选取典型实例,构造合作学习愿景;组建团队,搭建合作学习平台;有效管理,提升合作学习效果。该模式融合实例研究性教学的趣味性与团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