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职业教育类院校的特点,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方式和实验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改革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职业教育类院校的特点,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方式和实验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改革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类、通信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公共技术基础必修课,受到各个专业的重视.本文基于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设计和探讨,提出了课堂教学实现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及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类、通信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公共技术基础必修课,受到各个专业的重视。本文基于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设计和探讨,提出了课堂教学实现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及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竞赛化"实践教学路径,包括明确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改革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最后阐述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竞赛化"实践教学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6.
电类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对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为此,以北京工商大学深化教学改革为契机,针对电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多平台、多层次电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增加实践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实行了相互衔接的阶梯式实验教学环节。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素质和工程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最终有效地实现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32):169-170
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点散、专业面宽、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点。本文分析了该类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创新性地提出了理论学习、课程设计和工艺实习等多环节一体化教学方法,对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是对我国各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探讨了该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对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材使用、教学师资、教学过程各环节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具体实施过程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近况,研究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基于B/S模式与ASP.NET技术,开发电子信息类专业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络平台,实现智慧教学。不仅能够实现优质资源网络课程共享,同时注重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信息化带来的一些新问题。基于网络平台,把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知识与先进技术正确的信息主动及时地、更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学生,并且进行在线课程学习活动综合评价。注重进行交互式辅助学生参加竞赛等专业实践活动,助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信号处理类课程内容的紧密关系,为充分发挥课程群结构整体功能效益,提出并建立了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的树状交织模块化信号处理课程群体系,强调了融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优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依托我校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三平台、五层面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详细描述了该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想和实现过程。实践表明,构建的课程群教学、实验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加强了学生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综合协调发展,对整个专业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