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该时期幼儿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而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许多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造成了许多幼儿尤其是跨世纪的一代出现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当然,光靠幼儿教师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幼儿家长的积极配合。简单来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受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家园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本文从笔者多年幼教经验来谈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宋丹 《黑河教育》2012,(2):49-49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三至六岁是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家庭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还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于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家庭教育方法的偏差与不当,导致幼儿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产生  相似文献   

5.
田慧 《考试周刊》2013,(53):187-187,112
当前许多研究表明,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最大,但家庭和幼儿园存在脱节问题,二者矛盾重重,这一矛盾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必须合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与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先导和准备,它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自然强化效应。特别是在幼儿期,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依恋情感深,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也成了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首先,重视家长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第…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  相似文献   

8.
据研究表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在3~4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进行良庭教育、学前教育,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当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更加的重要。培养幼儿注意力是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及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家庭当中,家长应充分地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注意力品质和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一系列原因;其次提出了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四个原则;最后探讨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特色之一就是重视道德教育,当今社会也特别需要加强幼儿家庭道德教育,教育的重点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成功实施幼儿家庭教育有它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光靠幼儿园的力量,去培养幼儿是远远不够的。因 此,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与幼儿教进行互补,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本文围绕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互补效用展开论述,旨在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