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套"是毛南族人将感恩与祈求融合一体的傩愿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其复杂性体现在其仪式、造型艺术、师公唱本、舞蹈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烙印着毛南族人历史记忆、民族信仰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於菟”舞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祭祀山神时驱灾纳吉的一种重要仪式,它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舞蹈是以在山神庙举行仪式为序幕,以驱除村庄、室内之邪魔为内容的一种驱邪纳吉民间祭祀仪式活动。由7名土族男青年扮成虎模样进行表演,面部、身体均涂为虎豹纹作为服饰。乐器为一鼓(单皮鼓)一锣。其表现形式以跑、跳、吸腿垫步等拟虎动作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肥套是我国毛南族影响最深远的民俗习惯,它以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展现了毛南族人祈求人丁兴旺、财源广进、平安幸福等思想,表达了丰富的民俗礼仪和文化内容。本文从艺术学的视角来分析毛南族肥套仪式剧的文化内涵,并提出对其进行保护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猫猫舞"是由"北母"、"北干"主持下的大型民间祭祀性仪式"跳曹盖"中的再次级。"跳曹盖"是全民性的活动,活动由"北母"、"北干"主持的祭祀活动和群体性的舞蹈组成。结构上讲分为神的祭祀性的舞蹈和大众的娱乐性的舞蹈两个部分,从祭祀功能上讲分为主祭,次级、再次级三个层次。"猫猫舞"虽然是属于再次级的仪式,但却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  相似文献   

5.
舞在古代被称为“跳魈”,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鬼逐疫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舞蹈,而万载傩舞就是由这种特殊的舞蹈所演变而来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万载傩舞,我通过其起源以及现状、表演形式、傩面具、傩乐与傩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研究,解开万载傩舞的神秘面纱,了解万载傩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婺源傩舞又称“鬼戏”,它是一种最古老的祭神跳鬼、祈求幸福的传统舞蹈。据说,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开始流行。这种舞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演员在演出时必须戴着面具。  相似文献   

7.
在毛南族集中聚居环江“三南” (包括上南、中南、下南)地区,毛南人谭姓居多,约占当地毛南族人口80%,闲谈中人们都说“都是勒公三孝”,译成汉语就是“我们都是三孝公的子孙后代”。因此流行一种说法:“谭三孝便是毛南族的始祖”。到底谭三孝是不是毛南族的始祖?我们认为有必要作一些具体分析。在部分毛南人家的小神龛上的“本奉纪堂上谭氏门中历代祖宗之灵位”右边的五祖、三祖名单上写着“始祖谭三孝”的名字,人们把他同祖先一起来供奉。但在信仰多神教的  相似文献   

8.
舞在古代被称为“跳魈”,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鬼逐疫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舞蹈,而万载傩舞就是由这种特殊的舞蹈所演变而来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万载傩舞,我通过其起源以及现状、表演形式、傩面具、傩乐与傩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研究,解开万载傩舞的神秘面纱,了解万载傩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我爱舞蹈     
从小我就特别爱跳舞。我觉得舞蹈是优美的,可以展现出女孩的柔美和男孩的阳刚。说起我最喜欢的舞蹈,非印度舞莫属。我之所以这么钟爱印度舞,是因为它跳起来特别欢快。另外,我认为印度舞有一点像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优美而不失奔放。其实舞蹈也是一种语言,精通舞蹈的人就像多学了一门外语,掌握了一门技能。  相似文献   

10.
万载傩舞也被称之为"跳傩"是一种以祭祀、祈福为载体的古老仪式。经过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在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中,傩舞表演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这种戴着面具的舞蹈表演具有显著愉悦身心、健身以及一定的育人作用。万载傩舞在2006年5月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傩并没有因为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而发展,反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艺术表演。因此,保护并传承万载傩舞这一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体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南族人口约14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这里被称为三南,素有毛南之乡之称。毛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  相似文献   

12.
傩舞是湘西侗族在古代祭祀神灵仪式中所产生的一种古老原始的舞蹈,湘西侗族地区至今仍旧保存着数量繁多种类多样的傩舞。傩舞是我国舞蹈研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舞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欣赏意义。本文通过对湘西侗族傩舞的艺术特征与民俗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探析傩舞中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3.
毛南族自称“阿难”,意即“此地人”,历史上与古代的百越、僚、伶等有密切的渊源,新中国成立后称“毛难族”,后改为“毛南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以环江县为中心的上南、中南、下南地区,另在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县市也有少量分布。毛南人操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兼通壮语和汉语,使用汉文。传说故事·民歌·舞蹈毛南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极为丰富。如《盘古的传说》、《覃三九赶山造海》、《三娘与土地》、《格射太阳和月亮》、《李海进…  相似文献   

14.
方形舞(square dance)是一种四对男女跳的舞蹈。根据民俗学家福瑞德兰德(Friedland)的观点,方形舞起源于北欧的一些舞蹈,像英国乡村舞蹈(the English country dance)和法国方阵舞(the French quadrille)等。18世纪时舞蹈家把欧洲最新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普遍流行、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的仪式舞蹈,具有崇拜祖先、崇尚自然等鲜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跳菜”是南涧彝族审治县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是当地彝族祭祀活动和招待贵客而举行的一种隆重的上菜仪式,历史源远流长,体现了彝家人坦荡、活泼、乐观的天性,凝聚着彝家人热情好客的感情,既是南涧彝族的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又是南涧彝族饱涵文化内蕴的一种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17.
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跳虎”是一个年度性仪式舞蹈,它隐含着人与动物之间深层的结构关系:即人弱兽强和人强兽弱结构的周期循环往复。“跳虎仪式”舞蹈是这个结构关系运作的戏剧性象征符号,同时,它也是维持当地自然社会结构动态平衡的一个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集群生活的蜜蜂用“舞蹈”未交流并采集蜂蜜和花粉。侦察蜂根据食物的位置跳两种基本形态的“舞蹈”,一种是"0"形的“圆舞”,另一种是"8"字形的“摆尾舞”。“圆舞”的含义:1,食物与蜂巢的距离在50米以内。2.“舞蹈”幅度越大,食物离蜂巢越近。3.“跳舞”的蜜蜂散发出的气味可告知食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实地调查、专家论证、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贵州世居毛南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毛南人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既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又能健身娱乐,但传承与发展令人担忧。因此,建议把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5岁的安娜贝拉是镇上的跳舞皇后,她总是旋转着、舞蹈着。每次去幼儿园的路上,安娜贝拉也都是蹦蹦跳跳地跳着舞。镇上的人都对她说:"嘿,孩子,别跳了,好好走吧!"可舞皇后跳舞的步伐就是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