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预处理对大鼠一次性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单纯运动组、艾灸运动组.艾灸运动组实施单侧足三里悬灸,左右交替,时间为1周.1周后,单纯运动组、艾灸运动组大鼠在小动物跑台上进行一次性力竭性离心运动,安静对照组不运动.运动结束后,分别在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取材,观察骨骼肌形态结构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骨骼肌组织形态结构,镜下观察艾灸运动组运动后各时相骨骼肌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单纯运动组,运动后72 h损伤基本修复.艾灸运动组运动后即刻、24 h和48 h血清SOD和MDA明显低于运动组相同时相,骨骼肌SOD活性明显高于运动组相同时相,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骨骼肌MDA含量明显低于运动组相同时相,呈显著性差异(P<0.05);艾灸运动组血清、骨骼肌SOD活性和MDA含量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组运动后即刻、24 h和48 h血清SOD活性升高,骨骼肌SOD活性却降低,而血清、骨骼肌MDA含量增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预处理可减轻大鼠一次性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结构的损伤程度,提高大鼠运动的耐受能力,减轻运动时应激反应和自由基的产生,从而缩短了骨骼肌损伤的修复时程.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1)的实验对象为体育师范学院运动系篮球专业男学生10名。竞技体校少年篮球男运动员 8名。受试者采用递增负荷方式,在 JAEGER 跑台上跑至力竭。实验结果表明:短时间力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 30 min,两组运动员血清 GH浓度显著高于安静值;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血清 GH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呈恢复趋势。血清 GH浓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短时间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运动系学生血清 IGF-Ⅰ和 IGF-Ⅱ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竞技体校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血清 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安静值。短时间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运动系学生血清 IGFBP-3浓度显著低于运动前安静值。短时间力竭运动前、后各组间比较,IGF-Ⅰ/IGF-Ⅱ、IGF-Ⅰ/IGFBP-3 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 IGF-Ⅰ浓度与 IGF-Ⅰ/IGF-Ⅱ、IGF-Ⅰ/IGFBP-3 比值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间接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指标 的可行性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1)的实验对象为体育师范学院运动系篮球专业男学生10名。竞技体校少年篮球男运动员8名。受试者采用递增负荷方式,在JAEGER跑台上跑至力竭。实验结果表明短时间力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 min,两组运动员血清GH浓度显著高于安静值;运动后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血清GH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呈恢复趋势。血清GH浓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短时间力竭运动后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运动系学生血清IGF-Ⅰ和IGF-Ⅱ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竞技体校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力竭运动后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血清 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安静值。短时间力竭运动后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运动系学生血清IGFBP-3浓度显著低于运动前安静值。短时间力竭运动前、后各组间比较,IGF-Ⅰ/IGF-Ⅱ、IGF-Ⅰ/IGFBP-3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GF-Ⅰ浓度与IGF-Ⅰ/IGF-Ⅱ、IGF-Ⅰ/IGFBP-3比值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有氧耐力练习及其组合练习的次序对恢复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4次运动:600 m间歇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600 m间歇跑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加600 m间歇跑练习,分别在运动前(0~10 min)、整个运动期间和运动后恢复期(0~20 min)记录RR间期,并进行相应HRV分析以及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进行血乳酸测试。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中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但组合练习次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恢复期20 min内,HR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但同一恢复阶段不同运动方案之间无显著差异;RMSSD、SDNN、SDNN/HR、HF和LF变化相似,在整个恢复阶段均显著低于安静值,但HF和LF在恢复期(15~20 min)显著增加;而LF/HF随着恢复时间延长显著增加。结论: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持续有氧练习及其组合练习,在运动后早期恢复阶段(0~20 min)HRV变化趋于一致,提示耐力运动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可能不具有运动形式依赖性。此外,大强度无氧间歇和有氧耐力练习的组合练习次序不影响运动后恢复期心脏自主功能的调节,恢复期20 min内,交感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20m×5负重往返跑对下肢爆发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2次20m×5负重往返跑,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20min进行下肢爆发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负重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过氧消耗和运动冲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运动后即刻整体表现下肢爆发力纵跳高度显著降低(P<0.05),同样的,最小作用力、垂直蹬伸速度和腾空时间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下降(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动力学指标运动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20min内均除平均速度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到安静状态(P>0.05)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运动后即刻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摆动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运动后20min内均恢复到安静状态(P>0.05)。整体上,表明单侧负重,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爆发力能力的波动程度相同。结论:下肢优势侧不影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恢复期爆发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力竭运动对心血管调节激素血浆心钠素(ANP)、内皮素(ET-1)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名体育学院男生进行直立蹬自行车运动试验,分别进行常氧运动(N)和低氧运动(H),测定运动至力竭的时间以及运动前(静坐10min)、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运动后30min受试者心率、血压、血浆渗透压和血浆ANP、ET-1浓度的变化。结果 (1)运动后即刻,N组血浆ANP、ET-1浓度显著升高(P<0.05),H组血浆ANP、ET-1浓度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两组间血浆ANP和ET-1升高幅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后即刻,N组和H组血浆渗透压均显著升高(P<0.05);(3)与H组相比,N组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较长(P<0.05);(4)运动后30min,两组血浆渗透压仍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5)运动后即刻,两组心率较安静时均显著升高(P<0.001),至运动后30min,心率虽然都有一定恢复,但仍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结论低氧力竭运动可使心血管组织合成释放ANP、ET-1适度增加,对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长期高温预处理对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以探讨长期高温预处理能否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影响.实验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在一个月的高温预处理(环境温度46℃,相对湿度90%)前后采用Bruce方法进行力竭运动,并采集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 h、运动后24 h肘静脉血,测试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实验结果:经过长期高温预处理,安静时CD4+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3+、CD8+增高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运动后即刻CD3+、CD4+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CD8+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4+/CD8+值变化规律相同,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运动后24 h各指标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经过长期高温预处理安静时机体仍处于免疫稳态,没有发生免疫功能失常,提示长期高温预处理对机体免疫有预防保护作用;运动后即刻至运动后1 h,机体免疫抑制情况比高温预处理前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定30min持续跑后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平衡能力之间的差异。方法:18名男性健康青年(年龄:21.23±2.09岁;身高:176.18±3.53 cm;体重:69.91±5.21 kg)分别完成2次30min持续跑,记录全程运动负荷,在运动后即刻和20min后进行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两次运动之间心率、运动后过量氧耗和运动冲量无显著差异(P>0.05)。优势腿与非优势腿之间的平衡能力各指标的安静值和运动后即刻均无显著差异(P>0.05)。20min休息后,优势腿整体和前后方向的重心动摇距离和速度显著下降(P<0.05),非优势腿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重心动摇距离和速度显著降低(P<0.05),但优势腿与非优势腿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0min持续跑不影响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单腿站立时的平衡能力。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以及20min后的优势腿和非优势腿的平衡能力无显著差异,但运动20min后平衡能力的恢复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高温预处理室温下不同强度对肾脏HSP70表达的影响以及肾脏线粒体抗氧化系统SOD和脂质过氧化MDA等的变化。方法:3月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室温安静组、室温15m/min组、室温27m/min组、预处理安静组、顸处理15m/min组、预处理27m/min组。高温预处理组(高温应激直肠温度达到42℃,持续15min)预处理24h后进行实验。安静组在安静状态下、运动组在运动后即刻麻醉处死取材。结果:(1)肾脏HSPT0随运动强度增加表达增高,预处理组肾脏HSP70显著高于对应的室温组(P〈0.05);(2)高温预处理组肾脏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应的室温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应的室温组。结论:高温预处理可以促进运动中肾脏HSP70的表达;提高了肾脏对运动中自由基损伤的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55~65岁中老年人在最大脂代谢强度下(FATmax)运动时,不同时间点上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为中老年人制定有效、安全的减脂运动处方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招募55~65岁中老年人50名,通过递增运动负荷试验(GXT试验)测试出每位受试者FATmax时的心率。间隔3天以上,使每位受试者心率控制在FATmax对应的靶心率范围内持续运动30~60 min。每5 min测量一次血压,心率通过运动心电图实时监测。研究分析运动第15、30、45和60 min等不同时间点上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结果 (1)在FATmax强度下持续运动到30min时间点上的41名受试者,超重组的收缩压变异系数与正常体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运动15、30 min时间点上,女性SBP、脉压上升水平均低于男性,在30 min时间点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FATmax强度下持续运动60 min的21名受试者中,14名男性在运动45、60 min时间点上DBP基本保持不变,SBP、脉压、RPP均比安静状态显著升高(P<0.01),2个时间点之间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7名女性在运动45 min和60 min时间点上比较,SBP、脉压、RPP有显著性降低(P<0.05),收缩压标准差有显著性升高(P<0.05);运动45 min时女性与男性相比,舒张压有显著性下降(P<0.05)。(3)运动60 min时间点上,男、女性SBP反应异常率分别达到21.43%和71.43%。结论 55~65岁中老年人在FATmax下持续运动30 min是安全的,持续运动60 min时女性发生心血管风险的可能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民航飞行员进行非药物健康干预,观察其对民航飞行员安静心率和血压等心功能主要指标的影响。方法:对健康基本情况处于B级和C级的12名民航飞行员进行为期24周的以营养指导和运动干预为主的非药物健康干预,并测量实验前后的安静心率和血压值。结果:(1)干预前后,民航飞行员安静心率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P<0.05);(2)干预前后,民航飞行员收缩压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干预前后,民航飞行员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药物健康干预可有效改善民航飞行员的安静心率和血压,促进飞行员增强心功能和提升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健身操的运动强度,在比赛前一天的热身赛中,抽取11个参赛队的运动员共51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运动员安静、运动后即刻、运动后4、5、6分钟的脉搏来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强度和运动后的恢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成年人安静心率63.7±6.8次/分钟,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64.8±24.97次/分钟,强度达到中高强度,运动后6分钟心率为75.5±20.8次/分钟,基本恢复安静,心率比安静时高,可能与当时运动现场的环境有关。少年对主要是指山东队,其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为68.2±3.6次/分钟,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20±29.4次/分钟,强度属于中低强度,运动后6分钟心率为70.5±4.7次/分钟,心率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轻度原发性局血压患者进行3个月的低强度有氧运动,用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即含服硝酸甘油时血管舒张功能(NTG—D),记录并比较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及FMD、NTG—D,并与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比较。结果:运动前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肱动脉基础内径和NT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从(150.2±8.5)/(85.3±7.3)mmHg下降至(137.2±7.6)/(77.3±7.0)mmHg(P〈0.05),同时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后NTG—D无变化(P〉0.05)。结论:低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FMD,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50~59岁不同脉搏波传播速度人群在逐级递增负荷实验中血管指标的变化,为其有效运动、避免运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3名5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运动中该人群的心率、血压、脉搏波传播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等血管机能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1)ba-PWV1700cm/s人群比ba-PWV1400cm/s人群、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普遍肥胖;(2)ba-PWV17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ba-PWV1400cm/s人群,具有显著性差异;(3)在递增负荷运动中ba-PWV14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舒张压始终在正常范围内,ba-PWV1700cm/s人群在负荷大于100W后舒张压迅速上升,超过正常范围;(4)ba-PWV17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在递增负荷实验中均有超过40%的受试者因为血压过高而终止实验。结论:(1)ba-PWV1700cm/s人群多伴有肥胖症状;(2)ba-PWV1700cm/s人群可能会是运动中心血管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3)ba-PWV14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运动中心率、血压上升平稳,上升速率小于baPWV1700cm/s人群;(4)普通人的运动心血管危险可有效的用脉搏波传播速度进行预测,防止运动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同性别、不同锻炼情况的普通大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寻找适合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有效手段。实验选取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三项常用生理指标,并分析其与状态焦虑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对降低状态焦虑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并在影响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差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实验组,降低状态焦虑的适宜负荷为有氧运动中的75%VO2max和无氧运动,而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实验组、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女组,有氧运动的中低强度(30%VO2max)较为适宜。心率、血压伴随状态焦虑出现节律性变化,研究建议把收缩压作为评价状态焦虑水平的生理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跆拳道实战对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特点的影响,以8名参加与越南队实战的广东省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实战前、实战中、实战后对心率和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实战、实战后的心率和血乳酸均明显高于实战前(p<0.01),实战后3min的心率明显低于第3回合(p<0.01),实战后3min的血乳酸低于第3回合即刻,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战后3min、5min的心率和乳酸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跆拳道项目比赛强度大,无氧代谢能力对跆拳道项目起着重要作用;体能训练时,应该注重高强度的无氧训练以及高、低强度交替的间歇性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18.
在对60名大学生运动负荷递增实验中进行了安静心率、运动即刻心率及运动停止后3min心率的测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发现芬兰卡沃宁运动适宜心率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存在明显差异。在对卡沃宁公式提出质疑并进行相关应用的思考与分析之后认为:(1)根据体育理论和运动生理学原理推理出卡氏公式计算结果有误;(2)计算结果违背了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3)建议加大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适宜运动强度公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采用药物贴对受试者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敷贴,对照组采用安慰贴对受试者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运动心情评价(POMS)、情绪状态总估价(TMD);检测受试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记录受试者8 00 m全力跑成绩。结果:穴位敷贴可减轻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RPE值(P〈0.01);穴位敷贴可缓解运动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TMD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可升高运动后4 min机体血乳酸(P〈0.05)和血氨浓度(P〈0.05),降低运动后20 min机体血乳酸(P〈0.05)及血氨浓度(P〈0.05),显著提高受试者8 00 m跑成绩(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运动员机体内血乳酸和血氨的代谢,提高运动员耐缺氧能力,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实验后发现,中年人运动后的腰臀比指数、安静心率和血压与运动前相比明显下降,肺活量指数升高。血压异常的受试者实验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表明科学的健身运动对预防肥胖、减缓呼吸机能和心功能衰退,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