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oh为研究对象,借助Sperber与Wilson的关联理论对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解释,结合语料分析了oh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以期对英语为二语/外语的学习者更好地生成和理解话语的动态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综合言语行为和元语用理论分析"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发现:从言语行为实施看,可以调控言语行为类型,调节引向言语行为和语义内容;同时为了交际目的的需要可以强化和弱化言语行为施事语力。从元语用意识看,可以强调或突出所述命题,表明对命题的态度,使话语具有实据性,发起或结束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OK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它在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本文主要总结了OK在不同语境中的四种语用功能:缓和功能、提醒功能、回应功能以及信息修正功能。对OK的这种微观研究有助于二语学习者意识到诸如此类的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进一步揭示其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4.
会话应答结构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会话应答结构模式中,一个邻近对的第二部分可能是结构形态简单的期待应答,也可能是结构形态复杂的不期待应答。文章以话语标记语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会话应答结构模式中的语用表现。话语标记语可以有效减弱不期待应答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同时也指出了某些话语标记语在期待应答中具有增强言语行为施为用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二语学习者中介语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语OK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它在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借助语料,我们分析了OK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几种常见的语用功能:修补阻碍标记语、缓延标记语、衔接标记语、情感表达标记语等。对话语标记语OK的研究,旨在更好地认识二语学习者中介语会话特征,以进一步促进其中介语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语用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会影响语用迁移的发生,但两者的关系至今仍无定论。本文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两个不同语言水平组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语用迁移如何受到二语水平的影响。26名中国汉语本族语者、20名美国英语本族语者以及大一、大三各6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参加了本研究。研究参照Beebe等人的拒绝语义成分分析法,对用语篇补全测试收集的话语程式进行编码,并统计每组在各语义程式上的使用频率和排列顺序,以判断两组学习者中介语中表现出的拒绝语用策略与其母语语用策略的差异程度。研究发现,语用迁移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同,并受拒绝诱发因素的影响。而且,无论是在语义程式的使用频率还是排列顺序上,拒绝言语行为中表现出的二语水平与语用迁移的关系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即语用迁移的程度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存在大量以整体形式出现的语块。语块理论以语块为研究对象,对于语言的教与学具有重要作用,为二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正确认识语块及其作用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语用能力和言语地道性。本文拟从语块理论出发,探讨语块理论应用于英语为二语的教学方法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21部英文小说和18部中文小说中各选取117条直接抱怨语语料,籍以考察英汉抱怨语的相关特征。文章发现英汉语抱怨语具有较高的程式化特征,但两者在表达模式、表达方法以及句法词汇特征上存在诸多差异。该研究进一步拓宽了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内容,为中国英语教师语用教学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提供了参考,也从实践层面验证了话语信息过量假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wel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在不同语境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通过认知推理和语境关联进一步揭示其隐含信息的动态性、人际情感作用。对well的这种微观研究有助于二语学习者意识到此类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理解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话语标记语(談話標識)在言语交际中几乎无处不在,正确地使用这些标记语不但可以让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发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使学习者的表达更加连贯。本文从语用学理论(信息归属领域)的视角来探讨终助词「よ·ね」的语用功能和用法。  相似文献   

11.
言语非流利是指在速率、韵律、词语序列上有标记的部分,包括各种非流利停顿、重复、填充语和自我修正。在二语习得中,大多数非流利现象都反映了言语计划压力,是二语水平欠佳的表现。近期研究发现,非流利现象并不都是由于言语困难所致,它还有可能是一种互动策略,以达到引人注意或引起听众的回应为目的。语法学家运用现有句法理论,甚至增加新的句法规则将非流利纳入语法可以解释的范围。语音学家认为话语的声学特征和音韵信息在非流利的检测和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语言学家发现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在非流利出现的类别和频率上存在差异。语用学视角将非流利现象看成一种语用策略,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互动。对二语学习者来说,非流利的语用视角对其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恭维言语行为中使用的恭维语结构模式及恭维语应答策略,以探寻其英语恭维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及其英语水平与语用负迁移程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恭维言语行为实证研究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希望对英语语用教学及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教义与启发。  相似文献   

13.
以国内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于1988-2020年发表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方法,从发表概况、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等五个方面对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发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研究主题及内容欠丰富、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对象群体单一、自然语境语料缺乏等问题.今后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应全面系统地对二语学习者进行调查研究,除传统议题外还要关注热点议题,扩展日常语料以外的机构话语研究,注重语用能力的多维度、跨学科视角,增加大学生以外的其他研究对象,增加自发语料,构建国内二语学习者的语用研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语用迁移是语用习得过程中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现象,目前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展开研究.抱怨在人类交际中是一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受社会变量的影响不同,采用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对比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可了解中国学习者是如何受文化迁移影响而实施抱怨语的.深化对抱怨语行为中文化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恰当使用抱怨策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6):20-21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者用来实现成功交际的一种手段。在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们是口语或书面语中表达说话人特定的语用功能、传递特定的语用信息的词语或结构。本文从语篇连贯和元语言功能的角度进一步探讨、验证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理解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高婷婷 《海外英语》2012,(20):235-236
语用迁移是语用习得过程中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现象,目前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展开研究。抱怨在人类交际中是一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受社会变量的影响不同,采用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对比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可了解中国学习者是如何受文化迁移影响而实施抱怨语的。深化对抱怨语行为中文化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恰当使用抱怨策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交际过程中,请求言语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虽然大体上符合目标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特点,但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英语课堂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为此,针对中介语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手段可提高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适当性,并逐渐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工作场景下与认知障碍老人的互动话语为语料,从言语行为的视角出发,考察汉语中老年指向语的话语特征。研究发现,老年指向语主要出现在指令类言语行为中,其次是表达类言语行为,较少出现在承诺类和描述类言语行为中。其话语特征主要表现为称呼语,如示近称呼语和表敬称呼语,其次为附加问句、重复语和调节指令语。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指向语语言形式多样,交际中使用老年指向语可鼓励认知障碍老人主动加入会话,有助于实现与认知障碍老人的有效沟通,从而发挥代际交流在慰藉认知障碍老年人精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会话分析是研究互动中的言谈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符合社会互动主义的语用观,而且能够反映真实言谈交际的系统模式特征和某一言语社团的社会语用规则,对二语语用教学研究具有潜在价值。基于会话分析的明晰式语用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者会话层面的目标语序列表达的恰当性和二语的社会语用意识,为二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望推动国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二语习得、语用学和语用测评等领域对语用能力的研究,讨论语用能力、互动能力和互动语用能力的理论问题,指出二语语用能力研究正在经历从交际能力范式到互动能力范式的演变。基于"社会建构论"和"互动能力理论",笔者提出"二语互动语用能力"框架:在理论层面,二语互动语用能力包括交际目标和语境意义的协商能力、礼貌和身份的共建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元语用能力等次能力;在操作层面,这些次能力表现为言语互动和副言语互动两个方面,前者指话题掌控、话轮操控、语列组织、话语调整、补救策略等,后者包括韵律知识、非言语交际知识及附和方式。本框架是对陈新仁(2009,2014)语用能力模式的拓展,对二语语用教学与测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