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为了解海外明清档案存藏情况,开展明清档案征集工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等一行五人于2016年9月赴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实地考察。此次交流访问,深入了解了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历史、馆藏及藏品价值,并征集到一定数量的明清档案。一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基本馆藏汉学图书馆起源并不在美国,而在欧洲。早在16、17世纪的明代,从欧洲来到中国的传教士  相似文献   

2.
采用史料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在对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哈佛购书处的成立与发展历史,对燕京大学图书馆哈佛购书处的购书方针、购书经费、购书方式、历年购书概况,及其与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勾勒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哈佛购书处的历史概貌,分析和评价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哈佛购书处的历史作用,对探究东学西渐历史有重要的启示。表7。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哈佛燕京图书馆档案,从方志采购的背景、经费、时间、方式、来源与成效等方面对民国时期该馆方志收集历史开展研究与分析,揭示其对哈佛燕京图书馆早期馆藏建设以及哈佛大学乃至北美中国研究的影响,为方志流播海外的历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各类记载及保存的哈佛燕京学社档案,对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在中国购书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首次揭示了哈佛燕京图书馆在中国的采购情况及民国时期古旧书业的一些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8-121
根据实地文献调查,参考相关资料,介绍了哈佛燕京图书馆为胡适学术研究所提供的文献支持,以及胡适对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捐赠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作为哈佛燕京学社在中国唯一的计划制定、执行和监督机构,在其存在的23年间大力捐助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对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9年7月22日,南京大学谢欢博士对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先生就北美东亚图书馆发展相关问题进行访谈。东亚图书馆肇始于欧洲,起源于传教士对文史哲印刷文献的专题收集,与汉学发展紧密相关;美国东亚图书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今美国已成为西方世界东亚研究的中心。华人图书馆员是北美东亚图书馆从业人员中非常重要的群体,三代华人图书馆员各具专长,为北美东亚图书馆发展做出了贡献。郑炯文先生自担任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以来,主要致力于以下三方面工作:①整理裘开明、吴文津担任馆长期间收集的文献;②开放馆藏,将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资源面向全世界学者开放;③推动中美图书馆员交流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8.
论文阐述了哈佛燕京图书馆将特色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贯彻于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管理与服务特色,希望为我国图书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22年8月,哈佛燕京图书馆迎来第四任馆长杨继东先生,笔者在哈佛大学量化社会科学研究所(IQSS)做访问学者期间对他进行了访谈。首先,杨馆长回顾自己学科交融的研究经历,分享管理多所美国顶尖高校图书馆东亚分馆的经验,阐明接任哈佛燕京图书馆的3个机缘,揭示当前面临的空间与人手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其次,杨馆长介绍哈佛燕京图书馆珍善本等特藏资源的建设现状与数字化进程,阐明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展望后疫情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最后,杨馆长提出元宇宙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见解,指出现今图书馆业的两大热门趋势即特藏与数字人文,巡礼哈佛与斯坦福的数字人文项目,并给出针对国内数字人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情况,着重对其所属哈佛-燕京图书馆贮存的中文文献尤其是中文报纸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岭南大学档案缩微胶卷、广东省档案馆藏岭南大学档案等一手资料,对目前有关谭卓垣研究的资料加以辨析,考证其生卒年,在岭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求学的时间与经历,以及在岭南大学图书馆和夏威夷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的从业经历,澄清现有研究成果中有误或含糊不清的观点与结论。谭卓垣是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第二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是岭南大学图书馆历史上第一位华人馆长,也是任职最久的馆长。一生以馆长为业的谭卓垣,其图书馆学术思想和成就更多体现在对图书馆的实际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情况,着重对其所属哈佛-燕京图书馆贮存的中文文献尤其是中文报纸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13.
著名图书馆学家裘开明博士先后担任厦门大学和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为中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图书馆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郑炯文馆长荣休之际,哈佛燕京学社李若虹博士对他进行了访谈.郑炯文馆长回顾了自己管理美国顶尖大学东亚图书馆的历程,分享了自己从事图书馆事业数十载遵守的两条准则:保证藏书质量和全心全意为学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并介绍了燕京图书馆为了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在过去的20多年所经历的变革和创新,以及最终如何发展成为一家能在21世纪为哈佛大学以及世界各地的师生、学者提供一流服务的研究型图书馆.除了改进馆藏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以外,郑馆长还在任期内着手启动了两个大的项目:访问图书馆员项目和善本书数字化项目,此举不仅推动了图书馆的国际合作进程,而且弥补了哈佛燕京图书馆业务上的不足,使得馆内珍藏本以电子版的形式能为世界各地学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随我国图书馆界大型代表团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洛杉矾公立图书馆、皇后区图书馆等十家图书馆和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OCLC)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国家档案馆局外事工作安排,2019年6月初,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魏洪涛率团赴瑞典、荷兰开展档案征集工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编目处处长孙以东随团征集明清档案。明清档案征集小组行前反复查阅荷兰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官网上公布的档案文献目录,初步确定了此次征集的档案对象。同时,与莱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马日新教授多次直接联系,协商访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收录并考释原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先生收藏的聂崇岐致顾廷龙35通信函。信札的时间集中于1939年7月至1958年间,内容涉及燕京大学状况、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引得编纂进展、燕京大学图书馆与上海合众图书馆购书事宜、平沪两地旧书业情形,以及聂崇岐个人教学、研究工作等。从这批信札可以窥见1939年之后聂崇岐工作、生活、学术研究及与友朋交谊之情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典籍被誉为“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近百年来,流落于海外者不知凡几。许多热心于中华典籍的志士仁人,如黎庶昌、罗振玉、傅增湘、王重民诸先贤,都曾为介绍、传播沦于异域的中华文献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如今有幸拜读沈津先生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以下简称《书志》),不能不令人产生历史的感慨和现实的快慰。美国哈佛大学是一所创建于1636年的世界著名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自1928年始创哈佛燕京学社,正式有系统地收藏中文典籍,七十余年来经过数代华裔学者的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东洋学文献中心、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馆图书文献馆、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图书馆的中国家谱公藏.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月7日,中文数字资源研讨会暨复旦大学李兆基图书馆开馆仪式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隆重举行。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周原,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马泰来,香港大学图书馆馆长彭仁贤,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燕今伟,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