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危机。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利用疫情关联炒作涉藏议题,试图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国际舆论斗争形势更趋复杂。研究疫情期间境外涉藏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的特点、中国外宣媒体涉藏报道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应对,分析国际涉藏舆论斗争的本质,有助于中国政府在公共危机背景下优化舆论引导策略、提升国际涉藏话语权。本文采取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对2020年1月20日至4月8日期间境内外网页、境内微博、微信,境外主流社交媒体网站推特和脸书上的涉藏疫情信息进行抓取,共收集到相关信息36540条。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特朗普政府高官不断炒作"中国病毒""中国责任"等负面论调的背景之下,美国涉华舆情呈现消极的发展态势。美方将疫情下的"叙事之争"视为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动向给中美关系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需要予以充分重视。一、疫情下美国涉华舆论的总体态势和主要特点(一)特朗普政府高层持续炒作追责索赔等话题,加大对华"叙事之争"攻势。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20,(11):60-62
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加强信息公开、抓好舆论引导,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已成为当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新闻舆论工作着力需要研究破解的重大课题。2020年9月14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通报了德宏州瑞丽市发生2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三级宣传部门高度重视、闻令而动,落实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投入疫情防控舆论引导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4.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暴发,短短数月便成为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幸免。这场灾难,将世界拖入抗击疫情和国际舆论两个战场。而这场灾难的发生,正值中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前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两个战场上均赢取最终胜利,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和展示外宣效果的一次重大检验。面对严峻复杂的中西方舆论攻防形势,我国舆论斗争和外宣工作难度明显加大。抗疫外宣已成为我国更有效参与全球抗疫事业的"第二条战线"。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关注的话题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俄罗斯媒体已经把注意力更多投放到有关中国崛起、中国发展道路、中国的国际地位、中俄关系等问题上。可以说,俄媒对中国的舆论关注,无论层次还是内涵,都有了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格局的显著变化,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以及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特朗普政府自上台以来对中国政策进行大幅调整,转向以战略竞争主导的打压和制衡。在中美战略博弈中,舆论的作用非常重要。舆论作为反映社会意见的"晴雨表",深刻影响着政治发展和社会关系,是推动和塑造新时期中美关系的重要力量。为增强对美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影响力,本文试图分析新时期对美舆论引导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变量,探索健全完善对美舆论引导机制的路径,为完善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对美舆论引导格局提供理论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在中国和欧洲暴发,欧洲涉华舆论也在角色和逻辑的转换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欧盟官方将疫情期间中欧之间的舆论互动定义为"叙事之争",这种政治化的解读不利于中欧双方建立和巩固理性、客观和积极的相互认知。欧洲涉华舆论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与中欧经历的不同防疫阶段密切相关。疫情期间欧洲涉华舆论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官方与民间舆论有差异有交集,欧洲涉华舆论存在国别与区域差异,传播方式及其效果具有多样性和交互性,中美舆论交锋影响欧洲涉华舆论。为克服欧洲涉华舆论变化的消极影响,首先,中欧双方应当共同确认疫情是人类公敌,反对政治化和污名化,携手遏制疫情和"舆论病毒"的传播。其次,中欧制定和实施抗疫措施都立足于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双方应当相互尊重并拒绝将防疫问题上升到"制度比较"层面。  相似文献   

8.
2021年4月28日,欧盟对外行动署发布《涉新冠肺炎疫情“虚假新闻”评估报告》,批评以中国和俄罗斯国际传播媒体为主的传播主体在疫情话题上释放“虚假信息”,“误导”国际舆论。然而,报告指出的所谓“虚假信息”并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欧盟对疫情下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舆论影响力与议题设置力分析增强的警惕与担忧。《评估报告》实际体现出中西在涉疫情重要话题上的信息竞争与话语争夺,其本身也可以视作西方对华舆论信息战的一部分。基于此,中国媒体应对国际疫情信息竞争时,应进一步聚焦热点,降低和弥补信息赤字;站稳立场设置议题,跳出西方叙事框架;提高舆情响应速度,增强舆论斗争技巧;刚柔并济共情传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联合各界更多力量,同频共振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新格局新任务,要认清和把握新时代国资央企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切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理论武装、文化品牌建设、新闻舆论工作,充分发挥各类舆论阵地作用,为打造品质卓越、信誉一流的综合性工程总承包集团提供强大舆论支撑、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黄静 《对外大传播》2010,(12):29-30
金融危机后,中欧关系有所恢复,欧洲民众对华观感也有所回升,但难以恢复前几年的“蜜月”状态。在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关于欧洲舆论的争论很多,中、欧的学者都容易情绪化。但是中国人对欧洲舆论有一定误解,因此需要厘清欧洲涉华舆论的形成机制,才能提出较好的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全文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要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这一重要文件对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回顾2015年,先后发生上海踩踏、湖北翻船、天津爆炸、深圳塌方等重特大突发事件,引发境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如何通过及时发布突发事件处置信息,有效平稳社会舆论,是突发事件舆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这是各国进行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观察和确定国际宣传舆论的基本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宣传舆论出现了几个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党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舆论工作对于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融媒体中心需要充分结合管理层和员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构建良好的舆论场,推动企业朝着健康、稳定、长远的方向发展。为了新一步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文章首先就融媒体在新闻舆论引导力提升方面的价值以及工作原则进行说明,然后分析了新闻舆论引导方面的不足,最后重点针对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这是各国进行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观察和确定国际宣传舆论的基本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宣传舆论出现了几个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微博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在当今社会的公民自由表达和社会监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微博舆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其形成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伦理问题,如诚信缺失、权利失衡、行为异化等等。从根源上看,这是由微博主体的原因、微博技术自身的原因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因此还需要在微博主体的伦理意识养成、微博技术的正面中介调节和社会引导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以近年来皮尤研究中心、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以及国际舆情调查机构“全球扫描”(Global Scan)联合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态度项目开展的国际民意调查报告为依据,归纳总结当前西方公众涉华舆论的关注焦点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08,(4):23-25
近来,世界各国舆论中冒出了不少描绘中国的新词,与过去形容中国那些冷漠黑白色调的词语形成鲜明对照。这些词如何解读?是认可,是"捧杀",还是另有深意?专家学者对此谈了一些看法。本刊从中搜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供读者"赏析",也许会给您了解外国如何看当今中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有利于相关部门重视事件,及时采取措施督促、预防、整改、治理,减少事件发生频率.文章概述了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作用,讨论了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美国涉华舆论既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晴雨表,它呈现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状态,也是双边关系的风向标,通常早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预示调整的趋势和方向。因此,如果要研判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走向,美国涉华舆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评析当前美国涉华舆论的现状与特征:评估美国涉华舆论的若干指标、对照这些指标评析当前美国涉华舆论的基本状态、根据涉华舆论的态势总结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三鹿事件和类三鹿事件一直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借助舆论引导的力量消除三鹿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