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学习成果即毕业生学生能力的提升上。注重教育的产出及其实际成效是追求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产出即学生毕业时具备的能力(称为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为了保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其课程体系的一致性,本文针对这三项工程教育关键要素,提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可以作为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成果导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要求各专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和行业等外部需求,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应的毕业要求。并据此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群。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依据认证标准,以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在对"成果导向"内涵解读的基础上,解读了基于工程教育中"成果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和毕业要求的二级指标点分解的注意事项,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支撑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相应土木工程培养课程体系设计要点,对支撑毕业要求的各课程知识模块进行了优化,探讨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是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之一。文章系统介绍了新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工程教育认证,贯彻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核心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其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定期对毕业要求进行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使工程教育实践逐渐由"形似"向"神似"阶段迈进,探索和实践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及内蒙古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分析并讨论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制订优化及相互关系。本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学校定位,提出应精准确定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并且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以"跟踪-评价-反馈-改进"的思路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改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基于OBE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人才需求、毕业目标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实践内容及评价体系,理顺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3对关系,建立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交通运输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为什么要以毕业学生能力为中心、为什么要优化课程体系、如何优化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三个问题,并提出了采用反向设计方法构建课程体系结构、不断改进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和建立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达成度评价方式三种优化课程的方法,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按照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和《悉尼协议》对毕业生特质的要求,以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系统阐述了专业教学的设计流程和规范,具体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核心能力指标、课程体系、课程大纲的开发与实践,为高职院校推进成果导向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为主的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为专业建设提供了范式标准。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应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的基础上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际,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学校实际,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理念,围绕学生毕业3~5年后能"有什么"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确定毕业要求,按照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构建课程体系,开设课证融通课程促进书证融通,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的12条毕业要求为准则,对每条毕业要求进行分解,建立支撑课程体系,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定量评价。对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时所映射出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成果导向的角度进行解析,提出建议并用于持续改进,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的战略方针,这对交通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针对培养方案提出的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的毕业要求达成度,开展以毕业要求达成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实践课程体系,优化、调整实践课程内容,对于引导和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规划,提升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本着"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明确软件工程专业移动互联网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移动开发方向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多维数字化平台建设课程,并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科研反哺教学,构建工程型师资队伍;有效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创新社团俱乐部模式,开展多层次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活动。通过以上方式构建符合软件工程专业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移动互联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教育取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理念。传统培养体系以课程体系为主,忽略了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而"产出导向"培养体系要求强调用户需求,培养体系反向设计,正向实施,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基于"产出导向"的理念,分析建筑设计课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提出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CDIO教学模式,以毕业设计要求达成度为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规范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为建筑学专业认证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三大基本理念,与新工科的创新人才、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是一致的。文章从培养目标的制定和毕业要求的分解入手,阐述如何构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机制。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基于《悉尼协议》范式,采用成果导向逆向设计、正向实施完成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重点明确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四个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之一的"成果导向(OBE)"为主线,探索构建OBE课程体系构建路径设计思路,包括如何按照成果导向的理念进行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到能力指标点的分解,通过指标点-课程矩阵来重组、优化课程,如何设计整合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之一的"成果导向(OBE)"为主线,探索构建OBE课程体系构建路径设计思路,包括如何按照成果导向的理念进行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到能力指标点的分解,通过指标点-课程矩阵来重组、优化课程,如何设计整合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认证对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据此制定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学年递进式培养要求,并通过对工程实践课程和学科知识课程进行改革与重组,构建出一个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递进式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对培养要求的完全支撑。本文通过对其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进行详细阐述,以及从课程群建设、知行一体化建设、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一体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其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面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新格局、新要求,就如何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鲁东大学对创新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从培养模式到组织重建、从职前教师培养到职后教师培训,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逐步构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形似"转向"神似"的关键就是从"222"(2个产出、2个关系和2个机制)向"333"(3个产出、3个关系和3个机制)的转变,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是成果导向教育进课堂,这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后一公里"。3个产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3个关系(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关系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和3个机制(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评价与改进机制、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与改进机制和面向产出的课程教学评价与改进机制),解释了何已"形似"、何未"神似"和何以"神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