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昕 《华章》2012,(25)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本文从作文教学评价内容综合化的角度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刘秋叶 《陕西教育》2007,(7):127-127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重视个人独特感受;会修改自己的写作。”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传统作文指导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在贯彻新课标精神中,经过自己的实践、琢磨,我认为作文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由于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讲评”的程序,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大都内容单一空洞,缺乏鲜明个性,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相去甚远。为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作文教学的方式,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突破口,给学生一片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力倡导个性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特别是在提倡“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时代,如何正确“重视引导学生相互修改”,充分发挥评讲的作用,提高作文评讲的实效,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孟存芳 《文教资料》2013,(34):48-49
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着学生无内容可写,想写却无法表达,教师在课堂上不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作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从引导学生多读书,自己写作勤“下水”,利用课本学写法,巧设题目有话说,改变评讲促兴趣这五个方面着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渐渐爱上作文了。  相似文献   

7.
刘国芬 《现代语文》2007,(3):117-1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版七九年级段在关于作文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第三点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事实上,七~九年级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中学师生的一个难题,由于初始阶段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上中学后多数同学还没有作文兴趣,作文时无事可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内容没有生活的反映和鲜活个性。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我根据学生和学校地域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意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徐杨静 《语文天地》2009,(12):41-4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学效果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少、慢、差、费”。作文教学的改革,应是使学生乐于写作文,轻松写作文。作文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改是指导作文的延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推卸的一项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作文评改认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1.
程翔 《湖北教育》2003,(5):44-45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  相似文献   

12.
王海珺 《陕西教育》2003,(11):41-4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无疑,这次课改是号到了作文教学的死脉,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也必须是学生情感和灵性的自然升华,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受和判断,因此,它也必须是“情动而辞发”,是“自鸣天籁”。  相似文献   

13.
李敏 《中学文科》2009,(16):77-77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学效果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少、慢、差、费”。作文教学的改革,应是使学生乐于写作文,轻松写作文。作文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和引导。写作应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现在学生作文过多的捏造事实,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新课标规定初中学生应该“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笔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议,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我们将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6.
潘金敏 《考试周刊》2011,(85):70-71
目前的初中生作文,有的无话可说,有的彰显出一些写作套路。无话可说的.固然内容、语言都贫瘠;彰显套路的,那是得到了老师的秘密武器——魔方式的“范例”与“变革”。学生一旦掌握,在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有时也能侥幸对付过去。然而.考试结束,学生终将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无能为力,与前者又有何异?并且,这种作文教学中容易滋生假思想、伪情感,形成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这已然严重违背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当作文指导紧紧围绕怎样才能得高分时.我们已经失去了教学最该尊重的东西:真情实感。使学生作文失去了一份真。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倡导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重视对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等,但我们仍然看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无奈:就学生而言,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疼,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写作往往出于应付,缺乏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罗惠兰 《广西教育》2013,(42):39-39,42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这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教师要根据这个目标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解放传统教学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自由表达的核心概念在于“自主创作”与“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作文能力的训练。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考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而现今的语文教学还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南教师讲要求、讲技巧、讲写作模式,学生去学习模仿,再由教师批改、打分,过多的要求无疑是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造成许多学生怕上写作课,怕写作文。对如何改变现状,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对写作的要求则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的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中年级强调“能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