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SBM和三阶段DEA模型评价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率;同时,对陕西省进行效率分解.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力度、信息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等产业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与DEA相对有效区域有较大差距,其中纯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阶段DEA分析,能够克服传统DEA分析忽视环境变量影响的局限性。剔除环境变量的影响,能够发现区域间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在扩大而非缩小;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领先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省市,山西等中部省份并未达到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前沿,仍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中西部地区既要争取更多地科技创新资源投入,更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IT投资转化为绩效的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制造企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建立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投资转化效率测评模型,利用价值链DEA模型对发生在制造企业内部的IT投资转化为IT资产应用能力和IT资产应用能力转化为IT影响的两个过程相对效率进行了测评.最后,本文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两个过程的企业内部因素,为企业信息技术投资转化效率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两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效率,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验证IT培训因素对IT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IT培训时间对IT投资效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并且随IT投资效率的提高,人均IT培训时间对IT投资效率的贡献逐渐增大;而人均IT培训费用对IT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DEA模型忽视了外部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项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效率估算值出现偏差。为此,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从非管理性因素影响的视角更准确地反映了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并通过Tobit模型分析了其内部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依据。结果发现:在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项后,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下降了28.44%。从不同所有制结构来看,在智能制造领域,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高于私营企业。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主要由规模效率决定,但并非简单依赖于规模经济模式,而是主要通过管理与技术要素来驱动发展。在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和政府补贴对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而企业研发投入对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模型的企业投资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企业价值的增加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率,对投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将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本文将DEA方法运用到企业的投资效率评价中,在此基础上引入两个虚拟决策单元,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方法的DEA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并以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C2R模型和改进后的DEA模型评价企业投资效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反映我国房地产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较严重,发展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工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军 《科研管理》2012,33(11):16-23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2009年工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阶段DEA模型对工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比传统DEA方法更为合理;资源利用水平、人均居民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民营资本所占份额和对外开放水平等环境变量对工业生产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各省市应该努力改善环境要素,创造工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良好环境;各省市应该根据自身所处工业生产效率类型采取提高技术效率和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等措施,增强工业生产效率发展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对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83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采用传统DEA和三阶段DEA得到的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传统DEA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未考虑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时,绝大部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纯技术效率过低,规模效率往往被高估,造成技术效率被低估;剥离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后,大部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纯技术效率有很大的增幅,规模效率降低,技术效率相应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市2009-2016年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干扰的各省市海洋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值较高,达到或接近于DEA效率有效;规模效率值较低且严重影响到综合效率,提升空间很大。邻接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嵌套矩阵上,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对本地海洋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相邻省市虽有影响但提升幅度不大,资金投入、海洋结构水平和海洋高等教育等环境变量对海洋经济发展也都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效率提升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我国6大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00—2016年电力行业的面板数据,使用3阶段DEA模型对我国6大区域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若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项的影响,会导致我国电力碳排放效率值被低估;在对原始投入进行调整后,6大区域电力行业碳排放效率的无效率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无效,效率值大小表现为"南方华东西北华中东北华北";经济水平、能源强度、环境规制、发用电比例、火力点占比、电力价格、产业结构7个环境变量对电力碳排放效率具有不变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公司治理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2-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资本市场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2)沪港通政策能通过优化标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主要通过降低公司治理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3)沪港通政策对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则和监管制度等,而企业也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大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12.
跟踪研究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企业创新产生的政策效果及影响机制.从逆向技术溢出的视角,将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政策冲击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7年"走出去"的中国上市制造公司样本,主要采用双重差分法、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企...  相似文献   

13.
陈媛媛  齐中英 《科研管理》2011,32(11):139-147
企业IT投资过程中,组织冗余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文章对此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并假设IT投资的不同时期,企业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的水平发生变化,并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相关关系。然后利用中国制造行业196家上市公司1994-2008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六个假设中五个得到证实:IT投资初期企业未吸收冗余水平较高,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已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负相关;IT磨合期企业已吸收冗余水平较高,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组织冗余作为IT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能够反映IT对企业内部运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信息化水平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竞争力提升并由此产生的投资效益提出质疑,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竞争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水平能正向地影响其竞争能力,规模越大的企业这种影响表现得越明显,并且这种影响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5.
探讨制造服务化的前因与结果,提出制造服务化这一中介变量来解释前因变量弹性IT基础建设与结果变量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提出产品多元化会正向调节制造服务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276家企业调查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支持理论预期,揭示制造服务化在弹性IT基础建设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n the growth of the Ind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dustry. The study reveals that before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reforms, that is, 1991, the government was pursuing a structuralist approach to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liberalization in 1991, the government embarked on pro-active economic policies for the diffusion and production of IT. Consequently, the IT industry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growth rate in domestic as well as export markets. Howeve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policies have not been successful in attracting the desired level of foreign investment,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high-tech sector such as IT hardware manufacturing.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immediate corrective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augment the I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运用2012-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时滞的情况下根据创新生成和创新转化的两阶段特点构建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两阶段中国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效率。结果显示:(1)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创新成果生成阶段及技术转化阶段综合效率在0.6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5.92%和100%;(2)在未达到DEA有效的企业中,其无效主要是由于纯技术创新效率不高造成的,而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支持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3)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创新转化阶段效率整体较好,而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偏低,这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4)两阶段都存在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中创新生成阶段主要瓶颈在于产出不足;创新转化阶段主要瓶颈在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冗余,而资本投入则相对较合理。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业华  李晓庆 《科研管理》2013,34(8):123-129
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是先进制造技术(AMT)项目投资优化的关键环节。文中针对AMT项目多投入和多产出的特点,分析了影响AMT项目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类因素,构建了AMT项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了AMT项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得出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状况,并得到可以调整资源投入量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佳状态的结果。同时,根据敏感度分析结果,给出了影响企业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给开发AMT的企业提供建设性建议。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基础观,通过对IT资源、IT能力与工艺创新关系的文献回顾,构建了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模型,并提出了制造企业IT资源-IT能力驱动工艺创新的三个假设,最后选择我国216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IT有形资源-IT能力、IT人力资源-IT能力和IT无形资源-IT能力均促进了工艺创新的产生,进而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信息化对工艺创新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IT已经成为企业创造增值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性平台。随着企业对信息、系统、通讯等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日益依赖和随之而来的大量IT投资的同时,企业又面临着IT投资和运用过程的威胁和商业风险的规避问题。研究以IT运用为中间变量,构建IT治理与IT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IT治理对IT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IT治理与IT绩效之间没有积极的直接关系,但通过IT运用中介作用,IT治理对IT绩效的各个维度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IT治理是通过促进IT运用水平的提升从而获得相应的IT投资效果。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IT治理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相关理论,并对信息化建设路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