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应文现任《焦作日报》农村部主任。1968年3月参军,在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干就是5年,1973年元月转业到河南省修武县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1983年《焦作日报》复刊后到报社当记者,最近,他被评为“第三届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获市级以上好新闻奖58次,连续两届被评为焦作市优秀新闻工作者,把他所在的农村部带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并成为《焦作日报》每年获新闻奖最多的部室,这就是退伍军人、《焦作日报》农业部主任王应文所走过的人生历程。(-)王应文是农民的儿子,1968年3月入伍,在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干就是5年。在部队期间,他同报道组的几位同志经常深入连队采访,写出了不少叫响的新闻,其中由他独立采写的济南军区空军战勤连坚持常备不懈的报道被《空军报》采用后,在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机关和连队产…  相似文献   

3.
“有机会路经沈阳,请到报社来作客。”这是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在给青年战士高传博的一封信中发出的邀请。这则新闻,引起小高所在部队——沈阳空军雷达某团干部战士的好奇,当大伙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总编辑和雷达战士交朋友的故事便在部队传开了。刘黑枷和高传博是怎样交上朋友的呢? 原来是去年6月,爱好新闻写作的高传博,从《新闻与成才》第五期上看到《他,的  相似文献   

4.
报人刘永国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记协的同志参观后惊叹:“随州日报有如此规模,没想到。” 从1997年开始,随州日报大主题、大视野、大气派的办报思路和实践得到新闻界的认同和推广。 随着随州日报的快速发展和她的影响的日益扩大,社长、总编辑刘永国在新闻同行中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而实际中的刘永国是怎样的,透过下面几点,似可看到他的一个侧面。 泥土香与“身”入实际 1999年10月16日,随州市直选村委会试点在新街镇干寨村举行。干寨的村民一大早就异…  相似文献   

5.
今日的陈文波,被誉为“汕头新闻界的领军人物”。1982年,这个农家之子大学毕业来到汕头日报社工作,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把人格美的追求具体化为对新闻美的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记者编辑到新闻部副主任、主任,到《汕头日报润叽总编辑、总编辑,再到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社长、党委书记,还兼任广东省报业协会副会长、汕头市记协主席等职务。  相似文献   

6.
与焦作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事业一起发展繁荣的焦作日报,从复刊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里程。4月28日上午,400多位各界来宾聚会焦作宾馆,出席该报召开的庆祝复刊十周年座谈会。焦作日报总编辑李介人同志在会上讲话。他在回顾十年辛勤耕耘历程的同时,总结了该报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7.
还在五十年代末期,上海市召开文教群英会的时候,我们就听说《新闻日报》有个编辑很有本事。1960年,《新闻日报》与《解放日报》合并,当时的市委领导就指定,合并后的《解放日报》第一版,由原《新闻日报》的第一版编辑来编,并且捎话给这个编辑:叫他放心大胆地干。这个编辑就是陆炳麟。他从1960年以来,一直是《解放日报》夜班编辑组组长、夜班编辑部主任,1982年开始担任副总编辑。他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连续做了30多年夜班,在《解  相似文献   

8.
每逢遇到新闻日报的老同事,总要回忆起同刘思慕一起工作的那些紧张忙碌的日日夜夜。 新闻日报在上海解放后的1949年6月创刊,恽逸群任临时管理委员会主任,金仲华任总主笔(后任社长),总编辑的职务空着,暂由金公代理。金公说,他将请一个最好的搭档来担任总编辑。他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邵宗汉,一个就是刘思慕。邵、刘二人当时仍在香港。 当年9月,金仲华去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临行时说,此去将向党中央要一个总编辑,不达目的就不回来。开国大典后的一天,恽逸群高兴地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中央已同意刘思慕任新闻日报总编辑,邵宗汉到光明日报去了。恽逸群那天谈锋甚健,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刘思慕,说刘是办报的一把好手,是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不但文章写得好,道德人品也是无可挑剔的。恽老说,我们都是从旧社会来,出污泥而不染的不多,而刘思慕从来洁身自好,守身如玉,连烟酒都不沾。恽老说,我自叹不如,我佩服他。  相似文献   

9.
高文举,1982年1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聊城地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长,1988年8月通过竞争上岗担任《聊城日报》党组书记、总编辑,一千就是17个年头。在22年的新闻实践中,他采写编发和策划组织一系列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战役性报道和典型报道及获全国、省新闻大奖的作品;以改革为龙头,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1990年11月8日发了一条电讯,报道《中国记者》杂志社首届新闻论文有奖征文评选揭晓。河北日报总编室值班编辑收到这条电讯后,喜出望外。因为消息里提到的10名获奖者中,有两人是河北日报的编辑人员。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叶榛,就是河北日报现任总编辑。此时,叶榛家里正是一派喜庆气氛,叶榛的儿女们正在为他庆祝  相似文献   

11.
时间:1990年6月22日地点:新疆日报总编辑办公室出席:王智生新疆日报代总编辑王文献编辑部副主任刘淑芳要闻组组长朱悦进要闻组副组长田琪摄影组长达·卓尔克太(蒙古族)摄影记者任怀义《新疆新闻界》副主编武纯展新疆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许必华《中国记者》副总编辑——我们跨进新疆日报总编辑办公室的时候,王智生同志正在从一大摞新疆日报里挑出他认为图、文编排得当的版面,以便和与会者交流自己对照片新闻地位问题的看法。他见到大家来了,立刻起身相迎,待之烟茶。随后,座谈开始。  相似文献   

12.
他喜欢新闻,热爱新闻,更痴迷新闻。他的新闻作品主题重大、生动感人,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他拥有一本本竭尽心智写下的新闻"大书"。他就是第十三届"新疆十佳新闻工作者"、《吐鲁番日报》总编辑胡中正。多年来,他全新的办报理念,让《吐鲁番日报》在权威性、思想性、新闻性、开放性、服务性、品位性等方面迈出一个又一个极具决定意义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孙向晖报道:烟台警备区针对过去报道骨干复转到驻地报社、电台等新闻单位多的特点,经常邀请他们来部队传授经验,研究报道线索。每逢部队有重大活动和举行报道会战,警备区都主动向老报道骨干汇报新闻线索,请他们参与工作。原警备区新闻摄影干事武前才转业到驻地《烟台日报》后,警备区新闻摄影报道陷入低谷。为改变这一局面,警备区主动与他加强联系,邀请他来部队帮助工作,仅去年一年,他给部队在中央级报刊见稿30多篇,从而使部队新闻报道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烟台警备区发挥地方新闻单位复转军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枷评报     
办报需要学问,读报亦需要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讲,办报与读报的学问相辅相承。尤其作为职业报人,每天能从自己的报上,“读”出纰漏、不足、经验、教训……,不啻是攀住了进步的阶梯。沈阳日报人,就有这个“福份”。因为,他们有一位热心评报的总编辑。全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笔耕半个世纪,办报40余载。从1982年始,为推动新闻改革,将自己几十年的办报经验奉献出来,带出一支有朝气、素质好的新闻队伍,他坚持天天评报。  相似文献   

15.
刘学洙 《新闻窗》2007,(5):25-27
《锦江公仆情-陈健吾同志在铜仁》一书是铜仁地区老同志撰写的纪念文章和健吾在铜仁工作期间部分文稿的合集。1956年,健吾同志从中共铜仁地委书记岗位转到新闻战线担任贵州日报总编辑后,我长期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一位政治上强、业务上精、富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党报总编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有机会路经沈阳,请到报社来作客。”这是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在给青年战士高传博的一封信中发出的邀请。这则新闻,引起小高所在部队——沈阳空军雷达某团干部战士的好奇,当大伙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总编辑和雷达战士交朋友的故事便在部队传开了。刘黑枷和高传博是怎样交上朋友的呢?  相似文献   

17.
地市县报要繁荣新闻评论,我认为关键的措施,就是总编辑要“扛大旗”。在笔者的案头,有两本地市报总编辑撰写出版的新闻评论集。一本书名《言路》,作者是鹤岗日报总编辑傅玺政(笔名于是乎);一本书名《梁溪杂谈》,作者是无锡日报副总编辑陈玉。拜读这数百篇的新闻评论,一种崇敬心情油然而生;他们不愧是地市报总编辑中勇“扛大旗”的佼佼者。不可否认,目前地市县报的新闻评论很不景气。在一些地市县报上,社论几乎绝迹,而本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8.
邓拓是人民的新闻家,是我们值得纪念和学习的榜样.他的新闻生涯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在这之前他的才华和能力已经开显露,作为一个年轻的史学家他已经写过多篇历史文章.1937年11月7日《抗敌报》(《晋察冀日报》的前身)创刊,在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后,邓拓就参加到报纸的编辑工作中来了,初来时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社主任,以后又担任社长、总编辑等职.1948年6月15日, 《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8月《人民日报》开始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版,邓拓受命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一直到1958年"反右"斗争时期被迫离开报社.离开《人民日报》后,他到北京市委的理论机关报《前线》担任主编,继续从事新闻活动.二十多年的新闻人生,邓拓为我们留下诸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02,(6)
在《陕西日报》社,有一个在夜班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的老报人,他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善思善学,以对待工作高度负责和极端投入的态度,为提高报纸质量做出了特殊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对方法,受到新闻同行的敬重。1996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十佳校对,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2002年荣获第五届韬奋新闻奖。他就是《陕西日报》校对科科长刘彦明。  相似文献   

20.
时光流逝,30年过去了。然而每当我走进编辑室或翻阅报刊时,总有一位令人敬佩的老新闻战士的影子在我脑海萦回。这位老新闻战士,就是已故开封日报总编辑傅伯龄同志。严于律己勤学好问1958年开封日报刚复刊时,编辑几乎全是没办过报的中青年,伯龄同志带领大家赴北京日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