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顺序之外,还广泛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当然,不同的国家对于数字的意识与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数字“三”在日汉语言文化中的运用,发现中日两国数字文化的特征。又早在汉代,日本就开始引进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思想对日本产生深刻的影响。故通过分析两国带数字“三”的语言文化的异同,或许能从中了解两国数字中包含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传承和宗教中所体现的古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日本动漫凭借丰富多彩的情节、风格迥异的人物造型、还有先进的数字媒体风靡全球。其中不乏对本国典型文化的输出。本文以动漫《夏目友人帐》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中所饱含的日本美元素如"言灵"和"物哀"等的分析,揭示日本的文化输出战略意图,从而唤醒我们国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自日本引入中国的茶文化以后,与日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本文试从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日本茶室的发展、日本茶道的程式入手,进一步解析与阐述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借鉴日本的茶道精神,对于加强我们民族自身文化的发展,抵制现行的奢靡之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深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勾连,中国文化主导影响日本文化。日本文化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主要是对中国部分传播到日本优秀文化加以融合、吸收、变化而渐渐形成。对比两国的春节风俗文化之间差异,对于春节的定义,从时间上来说,日本春节是按照中国春节的时间来确定的,具体风俗来说,"门松"文化来源于中国唐朝,在日本平安时代引进到日本国内,日本佛教寺院新年敲钟祈福的风俗最早追溯到宋朝。在廉仓时代随佛教禅宗传入日本。在春节期间,中日两国都十分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聚,祈祷新的家人新年的健康幸福,这些正是都是中华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不仅能反映民族的特色,还能将文化特色融入社会教育活动中,以促进教育活动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本传统文化是在继承和吸收中形成的,其发展进程主要反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本文主要从融合东西方文化构筑属于日本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本传统文化下的社会教育活动、对日本传统文化思考三个方面,对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社会教育活动中的渗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文化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才逐渐形成的独有的民族文化。和服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接受着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就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和服进行分析,来研究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此来浅究日本文化的模仿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教学中,数字习语极为普遍,数字在习语中承载着许多特有的文化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本文拟从一些具体有代表性的英语数字习语入手,探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英语文化意蕴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武士道,作为大和民族的道德标准,成为国民全体的景仰,是日本文化的精神。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行为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两者之间有不可割断的联系,从某些方面来讲,茶道秉承了武士道中"礼"的精神。从茶道和武士道历史入手,分析武士道对茶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的,两国文化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对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文化风土进行深入考察,就会发现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思想形态具有极其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本文试图分析实用主义在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思维方式上的表现,并将此作为日本人精神文化的基本出发点来解释,为我们客观地认识日本人和研究日本文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看日本建筑感受日本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善于吸收和包容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思想在建筑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使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声誉。看日本建筑,感受日本建筑文化,值得我们中国建筑师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妖怪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且在一些电视剧、动画中都有所呈现。这种妖怪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与日本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日本的民族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首先对日本的妖怪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分类,并从其起源、发展等过程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妖怪文化对日本戏剧、影视、服装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积淀,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日本语言的传授者,有必要在日语的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使日语学习者能更深刻、更透彻地学习日本语言。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的语言中,外来语广泛存在。而日本作为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国家,其发展的历史,就是和多国文化接触、学习的历史。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之外,语言也受到了其他国家语言的影响,伴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从国外传来的语言词汇不断丰富、扩大着日语语言体系,这些外来语成为了日语中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伴随着日本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变化着,使得日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外来语的泛滥也成为当下日语普及和发展的障碍被广泛批评。本文总结日本外来语产生和发展过程,用大量数字阐述外来语在日语词汇中的比例和使用情况,分析外来语大量使用的原因,探讨外来语大量使用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终探索日语外来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日本属岛国,其文化必然存在海洋性特点,本文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面选取代表性事物,初步分析了日本文化中的海洋性特点,认为日本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文化是外来文化的选择性与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的集合体,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它对日本的文化及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大钊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成为了保护红色文化资源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以李大钊数字形象为例,详细阐述了李大钊数字人形象设计的方法与原则。同时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精准化、个性化传播,有利于促进全民红色文化教育,鼓励全民对于红色文化的参与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选择,新媒体技术+文化创意产业已然呈现出的深度融合发展态势。作为文化创意聚集地的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园需顺应数字时代要求,破除当前对新媒体重视程度不够、新媒体内容个性化不足、内容趋于雷同等问题,挖掘新媒体的活跃因子,助力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数字内容、数字技术、数字运营,实现三方互动互促的协同驱动,加之政策和人才保障,促使江西各文化创意产业园个性化发展、协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在维汉两民族中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其意义里不单纯是"数字"。两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数字文化。我们能够从数字发现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一些差异,通过这些差异能够更深地了解这两个民族。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动漫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了日本民族的个性和价值观,其多重视表现集体主义精神观念。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日本动漫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值得深思的背面。透过动漫这面镜子,可以看到日本民族精神与价值观的某些侧面。面对日本动漫的盛行,国人该如何正确解读日本动漫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当务之急的要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日本的地域性关系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在日语中仍被保留和使用,并且在日语中,片假名是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创造出来的,平假名则是根据汉字中的草书创造的,在日语中汉字的音读是吴音的保留与体现。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外,中国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