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促使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使得大学急迫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大学制度,更好的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大学治理正是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的核心与关键。本文将通过对大学治理的外部影响因素——政府、社会、文化的研究与分析,理顺其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提高大学治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现代化大学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大学治理体系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我国大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型期的背景下,大学治理体系的建立面临着不同种类的阻力。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论述了社会转型与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系,分析出大一统思想、官本位文化、等级制度等几个文化阻力,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及其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改革必然指向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观念现代化为前提、制度现代化为核心和行动现代化为目的。制度现代化之所以是核心,因为它是观念的具体化,同时又是观念向行动转化的中介和保障。大学是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实体单位,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大学制度的现代化。因此,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首先需要突破认识上的误区,[1]其次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内涵,再次是根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规定性确定具体行动指向,并最终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的行动中。一、对现代大学制…  相似文献   

4.
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语境、诉求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有效的治理体系与一流大学生长相辅相成。治理体系现代化实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最新表达,即按照学术发展规律办好大学的事情,但并不否定相机抉择。在中国语境下,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是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并进而形成内生的学术可持续发展机制。从现实问题和逻辑皈依来看,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落脚点必须放在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活力上,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继续完善各级学术委员会功能并以此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及其规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教育改革必然指向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观念现代化为前提、制度现代化为核心和行动现代化为目的.制度现代化之所以是核心,因为它是观念的具体化,同时又是观念向行动转化的中介和保障.大学是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实体单位,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大学制度的现代化.因此,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首先需要突破认识上的误区,[1]其次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内涵,再次是根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规定性确定具体行动指向,并最终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6.
洪堡的大学思想及德国大学模式向现代化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洪堡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指导下 ,德国建立了被称为现代大学的柏林大学。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性文理大学和工科大学促进了德意志民族的振兴 ,同时也实现了德国大学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管理思想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大学的深刻变革需要实现管理思想的现代转变。大学作为社会的学术与文化组织 ,具有独特的内部组织结构 ,大学管理主要表现为学术管理。我国大学管理思想现代化 ,应确立发展性管理观、“以人为本”管理观、战略管理观、校本管理观等。张扬“人本论”价值目标 ,确立主体性管理思想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强化大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 ,是实现大学管理思想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冷余生、董云川在“当代高等教育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提出 ,中国高等教育的前沿应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问题包括 :( 1 )现代高等教育的性质、功能和目的。 ( 2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框架与发展战略。 ( 3)现代高等教育日标体系的构建与培养模式的变革。 ( 4 )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精神。要研究现代性与先进性的关系 ,学术性与功利性的关系 ,各类大学的正确定位 ,以及建立什么样的大学精神 ,如何堆扩这种精神等问题。( 5 )大学教授的人格及其在治校、治学中的作用。 ( 6)大学生独立性发展的状况及其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组织。"U-G-S"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在推动卓越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的同时,与政府建立"契约型"合作关系,与行业建立协同创新关系,与中小学校建立互惠共生关系,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创设了平权环境、共治载体和保障机制。对解决当前我国大学外部治理结构变革中面临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不高、平台缺乏和机制单一等问题,推进大学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和范本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管理理念的现代化是大学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大学管理理念现代化的历程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管理理念大致经历了科层化运作大学观、治理大学观、经营大学观与现代大学观等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大学管理传统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行开放式网络化立体实验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实验成绩考核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其结果对高等教育大学实验教学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取决于人的现代化程度,而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当前看似繁荣的文化景象却迷失了价值方向。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在对文化的选择与创造中应该以提升人的现代化程度为目标,只有坚守文化的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建立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管理理念的现代化是大学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大学管理理念现代化的历程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管理理念大致经历了科层化运作大学观、治理大学观、经营大学观与现代大学观等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及教师的重视,将其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教学体系的科学建立及大学现代化的实现均离不开师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此,本文主要针对其与大学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当前人的现代化面临提高生存能力、提升生活品质和拓展发展空间等三大挑战,需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这为开放大学融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指引。平台型大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开放大学服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范式与新定位,重点体现为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教育评价、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特征。建设平台型大学应采取整体性塑造、系统性建构、创新性实践的策略,从打造资源集聚的功能性平台、建立融合创新的推进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教育生态、强化数字智能的服务方式、创设学习成果的应用场景、形成内涵发展的有效支撑等方面具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去行政化改革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将更为有效地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促使高校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大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加速高校向现代化大学转变。  相似文献   

19.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实现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具有技术赋能与大学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旨归相耦合、制度变革相契合、效率提高相配合的内在机理,而且蕴含管理机制与技术赋能相互重构、治理效率与技术价值彼此对接、个体诉求与共同需要双向耦合的现实功能,为促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结构性耦合、功能性耦合与价值性耦合的逻辑立证。为应对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工具性风险、发展性挑战与运动式危机,建议进一步转变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治理理念、加强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顶层设计、强化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设备支撑、创新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组合应用、加强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系统整合、健全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保障机制,从而为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构建智能新生态。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就是通过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来促成"人"的现代化。大学和企业两大组织相互渗透与合作,从根本上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当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理念肤浅、合作层次不深以及文化差异等原因而导致发展受阻。企业大学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模式以及渗透共生共赢的企业文化,从而超越了校企合作模式。我国应从宏观法律、资金和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大学发展,并通过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企业大学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