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化学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人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知识和经验。要注意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九年级人教版新教材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就是一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素材。利用本单元提供的教学内容,可以较为系统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2.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基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背景,从社会和化学发展的线索审视课程,联系社会、科技和未来职业的需要,重视课程整体设计,突出模块功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实验功能,转变了化学学习方式.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韦以堂 《中学理科》2007,(11):51-5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主体体现在课程理念的更新、老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理念,2007年上学期我校组织了学科教师学习《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化学课程标准研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我省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课程设置和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课程中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集中在《化学l》中学习。新教材重视学科知识与科技、生产和社会的联系,强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教材以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方面系统学习物质的方法,从以学生发展为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对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系统知识认识不足,基础缺漏较多,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困难较大。  相似文献   

5.
周向阳 《教育革新》2007,(11):66-66
我担任九年级新课程化学教学以后,从领会课改精神,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到接受课程改革新理念,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又反复琢磨新教材,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注重培植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化实验探究性,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要提高新课改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加强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改版及知识难点的分散,化学学习的难度在不断加深,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化学课堂也变得更加沉闷.为了激活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大胆尝试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与生活、生产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实效.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生活实例激活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下面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对创建初中化学有效性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更新化学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4)初中化学新教材已从注重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从注重知识走  相似文献   

9.
化学源自于生活。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是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化学中教与学的内容尽可能联系生活、生产、学生实际,并在实验探究中联系实践活动,使我们的课程教学与生活、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时代的源泉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海南教育》2013,(6):106-106
<正>下面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对创建初中化学有效性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更新化学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2)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4)初中化学新教材已从注重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从注重知识走  相似文献   

11.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定为生活所服务.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化学概念,会做化学考试题,但是忽视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只能沦落为考试机器.作为新课标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就要求化学教师无论是讲授的知识,还是讲授的方式,都要贴近实际生活,并且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要开展一系列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课堂化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化学课程越来越注重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在高中阶段,化学科的学习不应该只注意考试的成绩,而是要重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并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用化学知识来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高中生怎样才能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之中提高自己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与老师的教学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化学学习内容更多地考虑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身边的化学,能科学地看问题,用化学语言来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所以在选择化学学习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根据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特点,选择有关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势在必行。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发挥学科自身优势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的过程。”通过学习笔者以为新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长期以来的…  相似文献   

15.
张爽 《成才之路》2014,(4):65-65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新课程教学在教材内容方面加强了知识与现代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实际背景下乐于学习化学,使其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同时,设计了多个“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探究实验,参与讨论,合作学习,总结归纳的自主学习方式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田嘉庆 《职业技术》2006,(12):119-122
课程设计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改变是突出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等都是课程改革的中心内容和环节。为了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使教学更贴近于工农业生产、更贴近于生活,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化学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把本节课程采取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来进行,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化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化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渐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寓教于乐,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一、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能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例如,我  相似文献   

19.
魏巍 《化学教学》2006,(10):53-55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电池知识无疑是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化学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化学2模块的“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中就涉及了化学电池的知识,又在选修课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中再次出现,电池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分析现有的新教材,笔者发现教材在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上还是比较偏重于对电池化学原理的解释,而对生活中的一些与电池有关知识的关注相对较少,而且这方面的知识都无一例外地从原电池开始,这样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新变化表现在从传授式向自主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从文化知识传播者转变为知识体系建构者;从教学权威转变为学生的朋友;从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