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成人教育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为成人教育提供个性化服务,对创新成人教育发展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互联网+"对成人教育学习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发现成人教育发展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从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入手,丰富课程内容设计、完善教学管理流程、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成人教育,创新构建成人教育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5G技术的发展,成人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移动学习将会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学习方式,并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注入新动力.探究基于5G技术的移动学习的内涵与形式,具有自主性、交互性、移动性、形式多样等多种特征,对成人教育的优势体现在扩大了成人教育的覆盖面、调动了成人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成人教育的实用性、保证了成人教育的公平性、实现了成人教育的最优化等方面.为发挥这种优势,提出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成人院校为主体、成人教师及成人自身积极参与的推进策略,抓住5G时代下移动学习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变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成人教育的本质就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成人教育的目的。文章以终身学习为理论基础,从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学习内容的生活性、学习资源的整合性以及学习时间的持续性等五个层面,探讨了终身学习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成人教育中实施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全日制教育,分析了在成人教育中实施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信息化教学目标与成人教育能力培养目标一致,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与成人教育的实用性和广泛性一致,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与成人学习的多样化和自主性一致,信息化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成人学习的主体意识一致,信息化教学最终评价与成人教育评价的社会认同一致等方面,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和创新性社会构建的需要,成人个体的特点决定了在成人教育中实施信息化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成人教育中更有条件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周清 《教师》2020,(8):86-87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之中应用广泛,教育工作也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创新了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理念,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也由此创建,为成人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基于此,文章先阐述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内涵、意义等概念,再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成人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继而分析其中的问题,最后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能充分发挥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成人自主学习模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微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泛在化、知识获取渠道更加多样化,成人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地位不断加强。"微型学习"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新兴模式,以其灵活易用和个性化特点在成人教育领域凸显优势。经分析,可从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开发与整合微学习资源、微课程建设以及构建微学习社区角度出发,提出"微型学习"教育模式与理念在成人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崛起,引发了成人教育的深刻变革,出现了各种新的形态。突破时空限制,学习方式趋向泛在与灵活;突破内容限制,学习资源趋向开放与共享;突破环境限制,学习环境趋向虚拟与智能;突破人数限制,学习规模趋向广泛与普及。由此,致使成人教育原先的师生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即因时空分离而产生了师生关系的"距离感";因虚拟学习取代现实学习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虚拟化";因互联网信息高度对称而削弱了教师角色的"权威感"。在"互联网+成人教育"的背景下,师生关系显然需要得以重构,其中尤其需要重视教学交互,消除师生关系的"距离感";重视学习环境创设,消融师生关系的"虚拟化";重视教师角色转变,应对教师"权威感"消解;同时,教师也要重视终身学习,以应对"互联网+"时代不容回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系列的核心与关键部分,为我国教育、科技及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终身学习制度的需要,成人教育又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应用,成人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加严峻的现实挑战。成人教育如果不进行教育模式改革,就难以适应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微时代成人教育应有的教育思想、技术应用及教学模式等发展规律,将成为成人教育研究的又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反思的觉醒前瞻的选择--论成人教育研究的纲领与行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思带来觉醒:成人教育研究在过去,旁落了成人教育的主体。前瞻生成选择:成人教育研究在未来,必定以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为其纲;必将以关怀学习群体及其一系列学习问题、建设坚强的理论、环境、运作与教学支持系统为其行。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使学习成为人们生存的方式与谋生的手段,新的学习理念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主体作用,自主的学习。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成人学员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回归,能进一步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对学习化社会的建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成人学员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回归。  相似文献   

11.
试析成人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教育并不只是一个职业训练和获取学历的过程,对受教育者个体来讲,它更是一个幸福、快乐和享受的过程。因为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功能、成人教育对象的特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大气候中都可看到这一点。当然,成人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也需要终身教育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的支撑和成人教育制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感动教育就是指对受教育者情感的感受力进行培养以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境界并升华其道德行为的过程。它在主客体张力关系中,寻求人本质的完善;它在事实和价值二个维度中,寻找人的价值的正当性;它在手段与目的二者关系中,探究生命的意义。感动教育的实施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素养,促进个体本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语》记载了孔子对受教育者发展规律的认识:人性非善非恶,是可以通过后天教化的,同时受教育者的资质是不一样的,因而施教过程必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使受教育者在不断的学习与调整中达到气质变化的目标——"仁"。文章通过逐步深入分析这三个层次的内涵和递进关系,阐明孔子的受教育者观,并指出孔子的教育学说对当今教育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游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类教学中。文章分析了数字化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教育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在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针对成人教育应如何有效运用数字化游戏教学法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本质上来说,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受教育者笼统的、抽象的个性,而是要塑造受教育者的优良品格,在实际中处理好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教育投入,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兼顾自考、民办教育等多种教育体系、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6.
对话是教育与被教育相结合并达到完美结合的途径.教育对话的开展依赖于教育主体的对话品格,即爱、谦逊、信念、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等思想素质和心理条件,这要求加强培养教育主体的以上对话品格.  相似文献   

17.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大的障碍就是路径依赖,路径依赖导致教育主体性缺失、理论创新和应变能力不足、运用的教育资源与手段单一,其本质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路径错位。要矫正由路径依赖引起的路径错位,有赖于路径整合。主要包括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语境的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从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优化,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生命化教育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它是针对我国的教育现实中生命教育的缺失而提出的。生命化教育强调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塑造,不仅仅是教会受教育者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着眼于受教育者灵魂的“润泽”。生命化教育倡导的许多内容与语文教育不谋而合,笔者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出了语文生命化教育,并对语文生命化课堂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将教育爱理解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条件的爱,似乎否定了教育爱之于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在经验的意义上“无条件”是不可能的。然而教育爱作为一种价值事务,本就不能通过经验论证来证明其可能性和规范性意涵,而需诉诸于先验论证。先验论证表明,自由体间的关系是使无条件的教育爱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其规范性的意涵是教育者对作为自由体的受教育者的绝对尊重和维护,它要求作为爱者的教育者在意识之中隐去受教育者的一切功能性角色并承认受教育者作为自由意志存在的无限性和不可被理解。这一无条件的教育爱对于教育具有构成性的意义:因为正是在无条件的教育爱中,受教育者才能生成位格,进而使其自身所承载的理念性价值得以浮现,并由此学会“自爱”。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加工或塑造的预成论,由于以机械论哲学为形而上学基础,预成论教育哲学必然地使受教育者“物”化。“物”化了的受教育者失去其可能性的未来,从而丧失其个人意志和自由。揭示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必须究问的方面。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的生存论分析关乎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及其“教育”方式或“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源于存在的可能性、此在对存在领会的可能性以及此在意志可能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