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粉碎“四人帮”后,文学研究事业空前繁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资料建设问题,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现代作家黎烈文,因三十年代初期在上海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从而与新文学运动主将鲁迅建立密切关系,成为当时文坛颇负声誉的新进作家。可是,在“四人帮”倒行逆施时期,不少有关鲁迅著作的“注释”中却这样写道:曾经是鲁迅友好的黎烈文后来堕落成  相似文献   

2.
首先,请容许我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祝贺范伯群先生的学术论著自选集的出版。 该书分为“现当代作家作品论”“鲁迅小说论”“通俗文学史论”和“多元共生论”四大部分,能大致代表范伯群先生四个研究领域的贡献。由于篇幅限制,范先生还有很多重要的很有影响的论作没有选进来。比如他早年和曾华鹏先生合作的《郁达夫评传》,影响就很大,我们这一代学生都曾经受惠于它。当然,范先生贡献最大的还是在通俗文学方面。他在这方面收罗的材料之丰、见识之广,在当代学者中首屈一指,无人可及。拿《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来说,近百万字,煌煌巨著,论及的作家作品、报刊社团上千家,相当一部分都是第一次进入文学史,甚至是头一次被当成研究对象。仅从史料价值上讲,就已经做了开山的工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3.
梁红伍 《老年教育》2008,(11):16-17
“文化大革命”结束三十多年了,而“文革”中的一些人和事却依然耐人寻味。“文革”后期,康生揭发江青、张春桥是叛徒一事,就是其中一例。对于康生此举的动机,有不同说法有的说这是他惯于投机的本性使熙有的说这是他“迫害狂”的本能反应;粉碎“四人帮”之初,有人甚至公开宣称,这是康生同“四人帮”有过斗争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十月四日星期四今天,我们来到玉溪一中,进行为期六周的教学实习。这所中学在“文革”前曾有“宝塔尖”之誉,为祖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材。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解决了教师的实际问题,上下一条心,教育质量提高很快。指导我们组的是高二六班的语文教师马培光。他是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5.
祝你长青     
祝你长青魏书生《人民教育》,你是我的朋友。你诞生在1950年5月,这一年的5月4日是我的生日,这样,我们便是同龄的朋友。我们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一起感受创业的艰辛,一起品尝成功的欢愉,一起经受“文革”的磨难,一起放声高歌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一起迎...  相似文献   

6.
地处景颇族、汉族杂居的高寒山区的陇川县王子树公社邦东小学,粉碎“四人帮”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山区实际出发,围绕教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改变了学校环境,改善了师生生活,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所小学为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师生中有过争论,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的过程。“文革”期间,他们也搞过一些勤工俭学活动,但极左思潮干扰,以干代学,根本不管教学需要;粉碎“四人帮”初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之后,觉醒的青年们,曾经痛心疾首地喊出“还我青春”的口号。这个口号既是对林彪、“四人帮”误人青春的一种强烈控诉,也是对已经虚度的青春的一种深切惋惜。青春时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也是最短暂的阶段,稍纵即逝。本来就宝贵而易逝的青春,偏偏又叫林彪、“四人帮”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大向我们发出了奔向二○○○年的动员令,说出了我们心里话,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前程似锦。我是一个回乡知青,“文化大革命”前走上教育战线,任中港公社刘家滩初级小学民办教师。从那时起,我决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材贡献力量。文革期间,广大教师被“四人帮”诬为  相似文献   

9.
我原是一名67届的初中生,文革夺走了我读书的机会。1968年我被分配到上海港务局下属的一个码头,干了六年装卸工。后来由于工伤,改行做了四年修理工。“四人帮”粉碎后才使我有机会重新学习,1981年毕业于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打下了理论基础,从此走上了创新之路。20多年来,我先后历经了工人、助理工程师、车间副主任、工艺科长、技术副经理、经理、副总裁等众多职位,虽然身份不同,但我却始终认为,岗位可以变,创新不能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说明去年一月,我们接受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交给的注释新编的鲁迅译文序跋的任务,五月间,又接受注释新编的鲁迅古籍序跋的任务,根据鲁编室的意见,这两部分合为一册,定名为《古籍译文序跋集》。一年多来,特别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和中文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坚决贯彻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鲁迅著作注释,出版、研究工作的重要批示,完成了《古籍译文序跋集》的注释稿,现正在继续修改中。  相似文献   

11.
在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和一切机会主义尖锐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在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一系列指示的问题上,我们党和一切反党阴谋集团,特别是“四人帮”进行了长期的、复杂的较量。为了深入揭批“四人帮”并彻底肃清其流毒,我们重温鲁迅有关这方面的光辉论述,是极其有益的。《拿来主义》就是鲁迅这些光辉论述的代表作品之  相似文献   

12.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青年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下面,我想同大家谈三个问题,和同志们交换意见。第一,正确地认识形势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内的形势究竟怎么样?这个问题,青年同志们都很关心。我认为,讲形势最好的办法是摆事实。不是有一句名言,叫做“实事胜于雄辩”吗?我们先来看看,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中央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带来了一些什么变化。这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思想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碎“四人帮”以后,高等学校面临着拨乱反正和恢复、发展教育的任务。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大批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经受过上山下乡艰苦生活锻炼的学生,进入了高等学府。他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自觉刻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在清华工作的时候,深切地体会到了那几届学生的努力。“十年动乱”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创伤是不可低估的。在拨乱反正的初期,学生的思想比较混乱。“文革”带来的灾难、党过去的部分错误,造成部分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究竟党能不能领导,社会主义有没有优越性,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产…  相似文献   

14.
从东吴大学算起,苏州大学文学院有一百一十余年的历史,这百余年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里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中文学科学者。如果循着这条线索,从黄摩西先生到范伯群先生这一代,大致有四代学人。钱仲联先生是第三代,范伯群先生是第四代。这一学术传统偏重于国学,当年苏雪林也曾在东吴大学执教,她也写过许多同时代的作家论,但主要成就是在创作上。近三十年来文学院的学科面貌,一方面是以钱仲联先生为代表的、以明清诗文研究为特色的古典文学研究,另一方面是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范伯群先生为代表的、以近现代通俗文学为特色的现代文学研究。这是我们的两大特色,或者说以此形成了我们的学术传统。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学术传统,学科是不能往前发展的。近几年来,我们开始重视整理出版一些老师的著作,先后给近十位退休老师出版了论文选,计划出版以中文学科为主的“东吴学术文库”。去年夏天我建议范先生编选一本自选集,是我们规划中的一部分,是集体的意志。当然,范先生这本自选集是规格最高的,因为范先生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我们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鲁迅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体系中是最为完备的部分。王瑶作为一个文学史家,坚持使用"史"的观点来研究鲁迅。本文以王瑶研究鲁迅的论文为出发点,概括了王瑶研究鲁迅的两个方面:鲁迅与中外文化的关系和学者鲁迅,并结合王瑶自身的人生经历充分挖掘了王瑶研究鲁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批林批孔中,“四人帮”精心炮制了一个所谓研究几千年儒法斗争史的政治大骗局。主子三通鼓响,奴才蜂涌而上。为了给这个反党的口号寻求理论依据,“四人帮”的文学侍从狂乱地篡改鲁迅的论述,“打着别人的旗帜,偷运自己的货色。”“四人帮”歪曲鲁迅,罪不容诛;践踏鲁迅,人怨天怒。他们的罪行必须彻底清算。一“四人帮”的“北门学士”说鲁迅研究过什么“儒法斗争史”,特别是研究过“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这是无知加谎言的捏造。“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鲁迅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范围內去考察当时的思想界的。他根本没有纯粹地论述所谓儒法斗争,而是客观地论析了当时思想领域多种学派并存和斗争的形势。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写道:“周室寖衰,风人辍采;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志士欲救世弊,则穷竭神虑,举其知闻。而诸侯又方并争,厚招游学之士;或将取合  相似文献   

17.
(二)“文革”十一年(1966—1976)从1966年到1976年,在十一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前后六年,停止招生。第二阶段:从1972年恢复招生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前后五年,主要围绕要不要坚持红与专统一、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我省中学教育基础较差,以高考成绩来说,五十年代初。一直居华东地区的末位。经过三年努力,到一九五七年才开始取得较好成绩,一九五九年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此后,一直到文革前,我省中学教学质量都是比较好的。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师生奋发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文革中,林彪、“四人帮”的大破坏,使我省中学教学质量一落千丈。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我们恢复和发扬了十七年中正确的办学经验,教学质量又较快地有了提高。回顾我省三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今天,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有以下六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 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研究课题于1978年提出,提出的缘由如下述: 1.刚粉碎“四人帮”之后,吕叔湘先生针对“文革”中语文教学的荒芜局面和建国以来语文课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人民日报》首先倡导语文课的改革。这一振聋发聩的声音使我们苦苦思索:如何改变语文课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吴双法 《师道》2009,(7):8-9
生于“文革”,长于“拨乱”,成于“改革”,这就是我的成长轨迹。从一个班级到另一个班级,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这就是我的教育人生。看似平淡,实为执著;看似一帆风顺,实为跌宕起伏。但只要有教与书相伴,育与人相随,我40岁的教育人生将依旧灿烂如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