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范海彪 《精武》2003,(5):32-32
中国散打国家队与泰国泰拳国家队共交手三次,首次广州之战以散打5比2战胜泰拳而告终;第二次曼谷决战,泰拳以4比1大胜散打,还以颜色;第三次,双方又在广州交手,散打以6比1再胜泰拳,从而在三届中国散打VS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中以2比1获胜,打破了泰拳“五百年无敌手”的神话,散打在国际武坛亦名声大振,许多国家都纷纷开展散打运动,学者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2.
应用信息技术为主要方法,对"第5届国际武术搏击王争霸赛"中武术散打和泰拳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散打在腿法、拳法和组合动作中优势明显;泰拳在摔法上有了较大的进步,泰拳的优势膝/肘技术运用较好,同时,也是散打的弱点.研究指出,散打一要,请进泰拳教练进一步学习膝/肘等泰拳技术;二要,挖掘传统拳中的短打技术,传统短打均有拳、腿、摔、膝、肘等技法,进行整理融汇于散打之中,使中国功夫的代表-散打更加充实多样,体现与时俱进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散打与泰拳两种搏击项目的历史发展、技术体系特征以及文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研究,总结出散打与泰拳在拳法、文化底蕴、技巧和比赛规则上的不同之处:(1)散打运动和泰拳运动是两种不同文化底蕴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搏击风格,一种内敛一种张扬;(2)泰拳运动的技术训练体系的完备性要胜于散打运动,特别是体能和抗击打能力是散打运动的最大软肋,但泰拳运动技术动作单一化、动作的击打效果非常明显;散打的快摔技术可以明显控制泰拳运动员的贴身进攻;(3)在比赛规则上泰拳运动的开放性要远远优于中国散打,在其规则下更能使双方运动员积极主动、敢打敢拼,更能增强双方的对抗程度。根据这些不同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国当前散打运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泰拳与中国散打技术特点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维 《体育学刊》2002,9(3):52-54
通过对泰拳的有关资料的研究,对泰拳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中国散打进行比较,以推动中国现代散打运动的纵深发展,逐步使其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答:因为我从事泰拳研究已有多年,所以对泰拳的规则自然是烂熟于胸,至于中国的散打,虽然也在研究并且兴趣极强,但是研究之功力终究不如泰拳。所以我重点介绍一下泰拳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散打与泰拳两种搏击项目的起源与发展、散打与泰拳的发展现状与推广传播、散打与泰拳的技术体系特征以及散打与泰拳的比赛规则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研究,针对当前武术散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1)构建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体系内容;(2)加强学校散打的教育途径,加强武德的教育,完善德艺双修;(3)借用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和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途径对散打进行跟踪报道;(4)散打方向定性为职业散打、商业散打、大众散打三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2,(3):10-11
中国散打国家代表队及泰国泰拳高手两战于广州及曼谷后,将于本年4月移师澳门再次交手。据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透露,此次中国散打和泰拳的交手只是加赛,真正的第三场对决将于今年7月在广州进行。届时,泰方千呼万唤的2000年的中国散打王柳海龙将披挂上阵。但是中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及习练散打和泰拳的实践,指出泰拳的技术体系主要由拳法、肘法、膝法、腿法、摔法等构成,并将泰拳的各种技法与散打进行简单的比较,为科学认知泰拳运动及如何借鉴先进经验以促进武术散打运动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9.
范海彪 《精武》2007,(4):21-21
泰拳以凶狠凌厉而闻名于世,国内武术爱好者对泰拳的了解大多源于中国功夫与泰拳对抗赛。由于比赛规则的限制,泰拳许多经典的招式慢慢被淘汰,但是,在实战中,这些动作却非常厉害。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原汁原味的泰拳格斗,与散打作一比较,看看泰拳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观测法、数理统计法与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散打和泰拳的技法进行比较,研究实战对策,旨在更好地发展中国散打运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及分析法,对武术散打、跆拳道及泰拳在发展背景、技术特点、竞技规则、礼仪规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者在这几个主要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武术散打本身的特点,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散打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建议散打在保持自身优势特点的同时,要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吸收跆拳道及泰拳在技术、规则、礼仪规范等方面的长处,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青少年散打运动员与成年散打运动员的反应时进行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简单反应时与成年运动员没有显著差别,但选择反应时和错次反应,青少年组与成年组有显著性差异,因而散打运动员通过系统的长时间的散打运动能提高神经肌肉的反应性,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增强机体适应能力。文章通过对反应时的研究,希望对散打运动的选材和科学化训练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散打未能进入2008奥运会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武术散打未进入2008年奥运会已成为事实。冷静思考并分析散打还所存在着竞技水平发展不均衡;现代散打没有很好地与传统散打相融合, 未丰富散打技术体系; 礼节、服饰、赛场氛围没有充分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 散打比赛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竞赛体系; 改革比赛制度, 沿市场化方向发展; 建立国际体育阵线, 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加强散打理论研究, 科研与训练相结合等建议。从而促进现代散打运动向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虽然中国散打运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抗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是中国散打运动要想真正成为世界性的、有影响力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必须对散打运动进行改革和创新。笔者研究认为:第一,对散打运动繁琐的技术和规则进行简化和完善,使其轻装远行;第二,依托媒体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宣传,使散打运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无限放大;第三,集中优势兵力、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建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散打运动品牌赛事。  相似文献   

15.
从“暴力美学”视角对武术散打进行审视与分析,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中,武术徒手格斗形式运动项目中的散打与暴力美学的结合表达了当前社会人们对格斗竞技类项目的态度与观点。散打运动中体现着暴力美学,外在展现的暴力动作实际上是内心世界的写照,同时也是观众内心情感的寄托宣泄。如今的社会,散打运动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来认识它,攻防技击的本质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基石,也是对它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武术散打从开始试点至今已有30年,成为全运会正式项目,进入亚运会赛场,并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得以展示,表明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成就显著。但是,始终被中小学拒之门外,为散打30年的辉煌发展蒙上了阴影。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在中小学开设武术散打课的必要性,日本"武道课"给予的经验和启示探讨散打进入中小学的障碍及其对策,为武术散打在中小学开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观看2003年8月8日中国散打对泰国泰拳在泰国曼谷的对抗比赛,对本次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并针对两种不同的国术进行运动技术、比赛技战术及竞赛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试讨各自的技术特点、技战术运用及中国队失利的原因,以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两种体育项目,促进我国散打的更新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丰富散打的技战术体系,更快、更强的与世界搏击接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武术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制约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相关因素为:⑴现代竞赛需要决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⑵套路和散打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性质等方面的异同难以使一名运动员兼习两种项目;(3)武术国际化市场决定套路和散打项目均需要各自改进加强。并提出套路运动S在练习套路的基础上练习散打、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要有攻防含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体能训练是锻炼智力,增强体力和避免素质退化的一种手段。但是一些散手运动员总是躲避这项极为艰苦枯燥的训练,可能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身体素质在当代搏击中的重要性。散手运动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假如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那么在比赛中你就不能发挥平时训练的技术水平,很难打赢这场比赛。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运动力学实验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徐州市10名专业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进行了运动力学分析,找出侧踹腿技术的差异性和共同特征,总结出高质量完成这一动作的运动规律和技术特点,旨在为散打教学和训练提供定量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