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8年起,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了“山东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任务书编号:基[2008]01-20-02)工作,开展新一轮全省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编制新一代《山东省区域地质志》,同时更新相应的系列图件并建立数据库(项目编码:1212010811029),2009年纳入“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为山东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来明教授级高工.项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山东省地质、矿产、物化探及地质科学研究成果资料,开展了山东省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研编了新一代《山东省区域地质志》,应用地质制图新技术、新方法,编制了1∶50万的山东省地质系列图件及说明书,建立了相关地质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承担的“吉林区域地质调查片区总结与服务产品开发”项目是全国地质构造区划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子课题之一,其目的是系统总结第一代《吉林省区域地质志》以来吉林省区域地质研究的新成果,针对重大地质问题,开展地质调查与专题研究,编制吉林省系列地质图件,编写《吉林省区域地质志》。目前,已经完成1:50万吉林省区域地质编图、1:100万吉林省航磁异常(△T)图和布格重力异常(△g)图的编制;初步完成1:100万吉林省地质构造图、第四纪及地貌图、变质岩图和岩浆岩图;编写《吉林省区域地质志》文字报告100万字。补充采集大量微体古生物化石,重新厘定吉林省地层划分系统;获得了一大批新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合理划分了构造岩浆事件,建立了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分析讨论了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构造事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贵州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基[2009]01-12-10),是为了开展“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研究工作而前期启动的全国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修编项目.项目负责人为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戴传固研究员.项目完成了新一代《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编制及贵州省地质图(1∶50万)、地质构造图(1∶100万)、寒武纪第二世南皋晚期-都匀早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二叠纪乐平世吴家坪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三叠纪中三叠世关刀期岩相古地理图(1∶100万)及说明书编制,首次编制了贵州省大地构造相图(1∶100万)及说明书.重点补充了第一代地质志未编入的微体古生物、新发现重要生物群、变质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进行了系统清理,获得一批锆石U-Pb年龄数据.加强了在贵州十五个建阶地层剖面、事件地层、沉积盆地、构造运动及构造旋回、大地构造相、新构造活动、地质演化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陕西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项目,属“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计划项目,历时五载。由项目负责人张拴厚和韩芳林博士主持完成新编《陕西省区域地质志》,共11篇63章,约135.7万字,插图(含照片)536幅、插表368张,附陕西省1:50万地质图、岩浆岩地质图和陕西省1:100万地质构造图、变质地质图、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图、区域航磁异常图、区域重力异常图。2012年12月通过由中国地调局和中国地科院地质所组织、李廷栋院士主持的成果评审,并被评为优秀级(92.5分),2014年12月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地调局地调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是“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的子项目(项目编号:基[2009]01-12-14)。以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为主,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协作参与,于2009年开始,2014年初圆满完成。项目以新理论为指导,在重点调研和综合研究区内近三十年来地调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提高。地质志书内容共分9篇45章,系列图件有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50万地质图,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100万地质构造图、岩浆岩地质图、变质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航磁△T等值线平面图等,建立了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实现地质调查资源共享、提升基础地质调查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服务创建了重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福建省经济建设需要,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了“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项目中的“福建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修编新一代《福建省区域地质志》,编制福建省1∶50万地质系图列.项目组以活动论观点,开展变质地层和火山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岩石谱系单位的清理与统一、构造格架的建立等主要基础地质问题综合研究,着重研究并建立了福建省岩石地层划分表与各断代地层分区、侵入岩岩石单位划分与侵入岩区带划分、构造单元综合划分与构造旋回划分.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暨《辽宁省区域地质志》由辽宁省地质勘查院完成.项目负责人为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总工杨中柱教授级高工.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的子课题之一,通过集成总结三十年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科研成果,提高辽宁省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为适时全面更新和总结最新基础地质资料和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决定并分批、分层次开展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这就是计划项目“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系列图件编制与综合研究”是该计划项目的工作项目之一,该工作项目任务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9年2月17日下达到宁夏地质调查院的(任务书编号为基[2009]01-12-11,工作项目编码为1212010911031),工作年限3年(2009~2011年).  相似文献   

9.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陆地区域地质调查在海域部分的自然延伸,是海域地质工作和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项基础性、公益性和综合性的海洋国土资源调查项目."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十一五"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起止时间为2006-2011年,项目总经费6910万元,图幅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依据《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9)》开展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基础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或重或轻的影响与破坏,为了有效支撑国土资源部门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的新职能,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在全国部署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工作,2007年下达了编制我国首份《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1/400万)》的项目任务书。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开展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地质研究,探索多矿种多问题为一体的点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编图方法,编制《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为矿山地质环境防治规划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项目实施之前,我国没有区域性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及小比例尺的图件编制工作,因此项目是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编图方法创新、理论研究为一体的探索性工作,具有立典性和示范性。上述两个项目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施,主要完成人有徐友宁、何芳、张江华、刘瑞平、乔冈、陈华清。项目成果《区域性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及编图方法实践》获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为基本查清湖南省铁、铜、铝、铅锌、金、锑、钨、磷、锰、锡、钼、镍、银、硼、锂、煤、硫、萤石、重晶石、稀土等21矿种的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科学合理地部署全省矿产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制定国家资源战略与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煤炭地质勘察院和湖南省遥感中心承担了“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尽管该项目涉及专业广,技术难度大,但项目组攻坚克难,通过7年的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地质通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同时,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共培养博士2人、硕士10人;项目团队中有1人晋升为二级教授,1人被评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人成为湖南省地勘局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1:400万)编制”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的新一代1:400万中国环境地质图系中的图件之一,由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主持承担,项目于2007年启动,历经两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编制完成了“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书”,并于2013年7月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区域地质志(第二代)》《江西省矿产地质志》(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与《江西省环境地质志》,是根据李廷栋院士和陈毓川院士的倡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委托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试点,完成的我国省(区、市)域科研型地质专业系列志书。其中区域地质志、矿产地质志于2007年和2014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立项,分别由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赣西地质大队主编。《江西省环境地质志》由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自行立项,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主编。历时九年,上述三部地质志已先后通过评审验收。根据试点成果与经验,省级区域地质志、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已在全国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是国家1978年制定的重点科学技术项目第一项“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研究项目的一个课题,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达任务,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各省相继完成浙江、江苏、上海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以后,为进一步深化调查成果,组织实施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项目,进行长三角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提供基础图件和资料,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环境和卫生等领域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大调查重要岩心、标本筛选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内容包括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筛选收集、实物地质调查资料库藏管理与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三大方面。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此后的五年间,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项目团队按照任务书的总体要求,密切跟踪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深入地质调查工作一线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把从两千余个地质大调查项目中选择的67个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和110个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作为工作对象,通过现场考察采集了36个矿区、96个青藏高原1/25万图幅及其他项目的实物地质调查资料收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保管;开展了“金钉子”剖面标本和中国特色古生物化石专项采集工作,总结了采集技术方法和经验;对采集的实物地质调查资料,按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进行了接收、整理、入库、建档、著录等工作;开展了岩心表面图像扫描、标本照相和薄片显微图像提取等实物数字化技术研究;结合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管理的实践,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工作,制定了《岩矿心管理规程》、《实物地质调查资料管理办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细目》;组织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培训,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了实物地质调查资料催交工作。  相似文献   

17.
“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项目为“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子项目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年下达的基础科研项目。项目于2011年启动,历时3年,系统收集分析了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和第二代区域地质志资料以及涉及该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岩石地层、事件地层、年代地层、旋回与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新元古代早中期沉积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重新修订了该区域新元古代“南华系”区域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件,并利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探讨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综合分析了陆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总结了盆地演化与矿产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18.
《海洋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标准(1:50000-1000000)》项目是地质调查标准制修订项目“区调与海洋地质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内容之一。2011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编号为总[2011]01-75-02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规定了“区调和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项目的2011年至2012年工作任务,其中“制定《海洋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标准(1:50000-1000000)》”(以下简称《标准》)工作内容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并实施。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结合已开展的我国重点海域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信息,研制适合我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图可视化表达与社会化服务的数据组织、采集、存储、管理和再利用的规范化标准,完成了海洋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标准及编制说明初稿和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通过标准的测试,完成了送审稿和终审稿的编制。  相似文献   

19.
石竹筠 《资源科学》1987,9(1):21-26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国家自然资源的基本图件之一。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基本上属小比例尺专业图件。这种图件的特点是地图覆盖面积大,综合性强,能够反映制图区域内土地资源组合的最主要特征,它的面积统计与大比例尺典型调查比较,其精确度可达到90%左右。因此,《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不仅较真实地反映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概况,而  相似文献   

20.
“沿海经济带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国家专项“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下属预算项目“全国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一项工作内容,工作项目编号:1210820508,属于基础调查工作性质,主要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项目通过对我国沿海8个省(市、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处理,编制了我国沿海经济带近岸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和成果报告。通过相关数据与相关图件,总结了我国沿海经济带(包括环渤海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近岸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对我国近岸海域和四大经济带生态环境进行了宏观评价,初步建立了我国近海海域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