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甘肃农民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和国家财税政策调整等都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甘肃省农民增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甘肃省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一,与工业强省地位并列。甘肃省农民增加收入要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素质,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培养农民热爱土地的情感、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使农民成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持续动力.加强城镇化发展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帮助农民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进行创业,这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结构调整给目前处于低谷中的农民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能够启动农民教育的发展,同时,发展农民继续教育也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农民,因此,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前进的主体——农民,其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现代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但调查农民的思维方式现状发现,农民思维方式距离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相去甚远,只有从思想文化意识、科技意识等方面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崭新思维方式的新时代农民才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治本之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农业私营企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成长的动力和发展路径,论述农业企业家与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关系,并从思想创新、农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农民企业家队伍的培养等方面,阐述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温菊萍 《职教通讯》2016,(25):43-45
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依靠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江苏职业农民调研和实证分析表明,现阶段江苏职业农民呈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术需求单一等特征,而农业现代化需要生产型、服务型、经营型人才以及适应现代经济的农业新型人才。探寻职业农民供给与农业现代化对劳动力需求非均衡特征,进而提出相应的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职业农民的变革举措。  相似文献   

7.
潘超 《成人教育》2016,(4):20-22
农村空心化以人口的空心化最为突出,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中坚力量逐渐薄弱,农民荒问题严重,很多土地被摞荒或者粗放种植,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农村空心化为农村发展带来农民荒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机遇,破解农民荒问题、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需要走农民兼业化和职业化的双元路径.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对农民培育进行兼业化和职业化定位分析,将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邓倩 《安康学院学报》2018,(1):92-95,128
戈尔巴乔夫看到了苏联经济体制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极度不协调的弊病,在其随后的改革中亦涉及到了农业方面,但由于对苏联农民的现实需求及农业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其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直接影响了苏共在农民群体中的公信力,削弱了其执政根基,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通过分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可以透视农业发展、农民状况与共产党执政之间的现实联系,为党处理好农民问题、巩固执政基础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当前"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就业困难,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萧条。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转化小农经济,实现农民、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转型。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建立农业的发展与转型智库;从农村资源、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面建立农村的发展与转型智库;从农民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就业、农民工方面建立农民的发展与转型智库。  相似文献   

10.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农民教育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有利于广开门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对我国基本农业经营制度的补充和发展,是确保农民主体地位,有效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对于已经具备现代农业发展条件的青州来说,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今后,应该从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抓好农民合作社的多样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建设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六个方面继续努力构建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农业问题的法律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指导意义。现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反映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着较大问题,本文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状及原因。从法律角度提出一些关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法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保费支出、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占政府补贴比重、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6项指标,对广西农业保险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西农业保险保费支出越大,农业保险发展越好;政府补贴增加对农业保险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农业保险占财产保险比重越大,保费收入越高;广西农业保险发展不受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民素质低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人口素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三个不适应:农民认知水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适应、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适应、农民的行为习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适应。人口低素质通过制约科学技术发展、造就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破坏者、造成人口膨胀和结构失调从而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农业人口素质,抓好教育和农业科技普及, 增强生态意识和环保法律意识,促进农村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顾鸣  肖潇 《华章》2008,(15):9-10
"一村一品"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以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南京高淳县"一村一品"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品牌农产品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我国农村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业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始终是我国农民教育的宗旨和核心内涵。为此,发展农村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就要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入手,从提高农民效益和加入WTO后的农业竞争力着眼,研究其本质特征,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农业科技服务对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以及带领农民科技致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服务还存在着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人才缺乏、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落后和农业科技服务效果不佳等系列问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他们在提高基层干部服务水平、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够推动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是区域农业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河南省农业特色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农业企业发展层次较低,农民对特色农业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不强。促进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首先应深化对特色农业发展规律和原则的认知,理顺政府职能,加强观念引导和政策扶持;其次坚持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战略;另外,要通过完善农地制度、加大财政支持、鼓励和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积极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主要发达国家农民职业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近代以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从总体上来讲,其农民职业教育基本上是通过农民农业学历教育、农民培训和农业推广三种形式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约着不同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在美国等自然资源丰富国家,凭着广阔的土地面积、商业化的农业运作和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推行规模化生产模式;在日本等自然资源贫乏国家,通过政府强有力引导支持、土地集约化的农业技术、促进小农户组织化、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等,推行精耕细作模式;在英国等资源中间型国家,则通过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综合发展,保护农村农业发展的优先性,开发利用农业在食品安全保障、自然景观保护、生物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用,推行农业多功能模式。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启示:应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模式;注重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引导支持,并注重政策实效;组建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