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十九",许多想象奇特、构思精巧的寓言故事在给后人以教益的同时,也让后人获得了许多精彩的典故词语和有趣的表达方法。例如《庄子·则阳》中触国与蛮国交战的寓言故事就很有趣:"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相似文献   

2.
小人,小人     
正"小人国在东方,其人小,身长九寸。海鸥鸟吞之,不敢独行。"(《山海经》)"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常群飞往日下自曝,身热乃归,饮丹露为浆。"(《别国洞冥记》)浆。"(《别国洞冥记》)  相似文献   

3.
天下大事.逐一看小,便无恩怨。这个世界上种种的争斗,看起来很残酷.但是在庄子笔下又很可笑。庄子在《则阳》篇曾经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国家.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为了争夺土地而战。打得旷日持久,伤亡惨重.血流漂橹.民不聊生。最后庄子告诉你.这两个国家争的是多大的土地呢?触氏跟蛮氏.一个住在蜗牛的左犄角里.一个住在蜗牛的右犄角里。这难道不可笑吗?  相似文献   

4.
"龙星左角"就是天田星。"龙星"现而农祥。龙星又称灵星,从西汉到三国,地方上一直保持着对"龙星左角"的崇拜。走马楼吴简中有关牛生长简牍的记载,均以"牛左角"为标准,而不见一条"牛右角"的记载。走马楼吴简中的"牛左角"的记载或与"龙星左角"有关,是对"龙星左角"的信仰和崇拜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扶着车前横木)而听之,使子贡(孔子弟子)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很像有深重的忧伤)者。”而曰:“然。昔者吾舅(公公)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这可能是孔子在出游途中所经历的真实一幕。这位住在泰山旁边的乡村妇女,公公、丈夫和儿子三代都死于虎口,但是她却不愿意离开这里,因为住在这里可以逃避苛暴之政。孔子听完这个故事,告诫弟子要记住“苛政猛于虎”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公孙仪嗜鱼     
公孙仪相鲁而嘈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惟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3-98题。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与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予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事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悦。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予,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93对下面各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  相似文献   

8.
今天课外活动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蜗牛爬井”:一只蜗牛住在井底,坐井观天,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后来,听说井上面还有很大的天地,它下定决心要爬到井上面去看看世界,开开眼界,且说蜗年每天先向上爬三米然后下退两米,要是井深八米,这样爬要多少天才能到达井口?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相似文献   

10.
古之善赏者     
程广耀 《当代学生》2011,(Z2):44-45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  相似文献   

11.
孙叔敖纳言① 贾谊 孙叔敖为楚令尹②,一国③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④衣粗衣⑤,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⑥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⑦,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⑧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⑨。”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⑩,官益大而心益小(11),禄  相似文献   

12.
小引 利恺氏(Lecky)之评法国革命曰:"国之大患,莫如其人民取往昔亲密之关系,一旦裁而断之".而其论英国人种之成功则曰:"英人种政治之天才,在善通旧制以适新需,故虽无赫赫之名,而善举幸福之实".呜呼!是乃盎格鲁人种与腊丁人种得失之林也,窃读此言,而反观吾国今日爱国志士之所以导其民者,则又不能不悚然惧!惧者何?何其不善以西方历史之  相似文献   

13.
[原文] 优旃者,秦倡①,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②皆沾寒.优旃见而哀③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④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⑤.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⑥,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⑦."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⑧,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各文言语段 ,按要求答题(一 )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 ,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1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C 投诸渤海之尾 诉诸法律D 聚室而谋曰 斯是陋…  相似文献   

15.
面对评委和专家的询问,他对答如流……蜗牛是害虫,种棉花的农民都恨透了它,不管你喷施什么样的农药,它全然不怕,仍然背着“房子”走四方。有没有一种专门与蜗牛为敌的虫子呢?江苏省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陆宏达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一天,小宏达看到棉叶上趴着一个大蜗牛,他想把它揪下来,甩得远远的。突然,他停住了手。原来,他看到在蜗牛的壳子里,有一条黑虫子。呀!那黑虫正在吞吃蜗牛肉,吃得还蛮香哩。小宏达屏着呼吸,蹲在地上,一直等到那黑虫把蜗牛肉吃了个干净。他赶紧跑到棉田里寻找,结果在好几个蜗牛壳里都发现了黑虫……第二天,他…  相似文献   

16.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①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②而反③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  相似文献   

17.
国都即一国之首都。先秦文献中,国都常简称为“国”。如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此句中的“国”即指楚国国都“郢”。  相似文献   

18.
老鹰和蜗牛     
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还有一种,就是蜗牛。老鹰和蜗牛,以往我从来没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如此的不同:老鹰矫健、敏捷、锐利;蜗  相似文献   

19.
书幽芳亭记     
赖黎明 《当代学生》2013,(Z2):38-39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②。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