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12"形成的过程;会读、写分数;初步理解"12"的意义。2.在折绳子、折纸、涂色系列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大小的过程。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之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做好铺垫。此外,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设计理念】1.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分数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课前思考】《分一分(二)》是“数与运算”中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巩固练习等环节,学生初步理解了以“个体”为单位“1”的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及简单分数的读写,体会分数是“数”概念的拓展与延伸。本节课教学要以第一课时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对单位“1”的认知由“个体”拓展到“群体”,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为更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基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19个生字。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表演,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和说话中积累词语。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随文识字。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课前思考】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数的再认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重新理解0的意义,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建构相反意义的量  相似文献   

7.
卓杨晶 《新教师》2020,(3):75-7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下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3。【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每次喝的牛奶是整杯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8.
【教学指导思想】创设情景 ,补充资料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和思考 ,让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获得知识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 1)知道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 2 )知道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概况 ;( 3 )理解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后果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2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3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环境意义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难点】森林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的原理。【教学用具】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护坡林带保持…  相似文献   

9.
倒数的认识     
<正>【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页例1及练习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会求小数、分数的倒数。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可以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或调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等,培养学生举例、观察、比较、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2.通过操作学具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浙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2页。【教学目标】1.理解"乘减"运算的意义,掌握"乘减"计算的方法。2.沟通"乘减"与"乘加"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抽象性、概括性。3.让学生在经历用"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减"的意义;运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51页的“回顾与整理”,第51~53页的第1~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认识分数”单元有关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的含义,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一册第22页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2.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树立简算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整理的能力。【重、难点】知识的梳理既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设计理念】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等,调动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整理知识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有两只小猴在树林里玩耍。猴妈妈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桃(课件显示主题图中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浙教版新思维《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思考】许多教师试图从分数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假分数,发现学生对假分数的含义难以理解。即使知道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但还是心存疑虑:怎么可能分子比分母大?因为前期学习的分数的意义是这样表述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它强调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部分是不可能超过整体的,只能小于或等于整体。所以想从分数意义的角度突破这一教学难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运用定律进行初步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尝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  相似文献   

17.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3-54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与意图】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98耀100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收集整理,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区分"分数"和"百分数"异同,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是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作为整体的分数。本节课从创设分苹果的生活情境引出问题,从生活中"一半"的数学表示方法引入分数,从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认识1/2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他分数,通过直观的操作,形象的思维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学生自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的大小不变。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猜想性质⒈抢答20÷5=()(20×3)÷(5×3)=()(20÷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