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周国平先生说:"在我的写作之国中,我是不容置疑的王!"写作——一件以自我为中心的事情。没有了自我,写出来的作品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一、追根溯源对小学生而言,写作文其实就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情感……可是,放眼望去,大量的儿童的作品中,我们却再也看不到那鲜活的"自我""不容置疑的王"。是什么导致了儿童习作中鲜少看到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压抑了孩子那可贵的童真?  相似文献   

2.
观察是儿童获得习作素材的重要路径,习作教学从"选择性观察""多维度观察""连续性观察""思辨性观察"四个维度,可以探索出"研究报告""表格式写话本""习作流程图或思维导图""阅读联想类习作模型"等多种提升儿童观察感悟力的策略,让习作素材丰富多元,习作体验鲜明真切。  相似文献   

3.
<正>写作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离开了自我,写作就会魂不附体。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在我的写作之国中,我是不容置疑的王!"一、缘由:众里寻"我"千百度对儿童而言,写作文就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发现。可是,从大量的儿童习作中,我们却找不到那鲜活的"自我"、"不容置疑的王"。自我意识的沉睡导致了儿童的习作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一)茫然无"我"雪后的校园真美呀!同学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动物们都冬眠了,刺猬、青蛙、小松鼠都不出来了。路上  相似文献   

4.
儿童习作的应然状态是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自由生长,诗意栖居,而实然状态是习作中"茫然无我、呆头呆我、虚情假我、似我非我"等问题普遍存在,儿童"自我"的缺失导致了习作与儿童生活和生命的隔离。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要唤醒儿童习作的"自我场",即: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情感的体验、自由的表达,归还儿童生活在场、阅读在场、习作在场的权利,让儿童的习作彰显教育原生态的活泼泼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习作教学中"我"的意识的缺失、读者意识的缺失、思维意识的缺失,对习作内容做梳理,发现以"我"为中心,把"我"想写的内容写给特定的读者,让他们对"我"的习作内容感兴趣尤为重要。提出培养"三个意识"的相关策略,解决"谁在写""写给谁""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降低学生写作启示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小学阶段降低门槛,放缓坡度,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夯实写话习作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有以下想法:首先,从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谈起;要想让写话、习作教学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真正有意义的一堂课,就要学会"发现儿童"。即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先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谈得上培养。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后,再把说写结合。让他们先说话。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玩木偶,那就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指出:5-6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从阶段要求可以看出:习作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要让学生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和畏惧心理,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使"要我写"的习作教学演变成"我要写"和"能写好"的其乐融融活动。要让学生乐写好写,离不开一些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本文从几方面浅淡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习作教学中的"微活动"应运而生。我们尝试着,力求让"微活动"成为儿童的习作"素材制造机",成为提高儿童习作水平的"小确幸"。本文从"微活动营造微环境""微活动触动微性情""微活动唤醒微表达"三个角度阐述"微活动"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让"微活动"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小确幸"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9.
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学生习作中的"无我"现象产生于习作教学和家庭教育割断了学生"发现"的触角,造成学生习作与生活的分离。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是解决"真我"习作的必然的生命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是:放归儿童,唤醒"真我"发现;群体学习,激励"真我"发现;师生互动,引导"真我"发现,最终实现学生"真我"与"真习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较之前两届,第三届福建省小学习作(写话)教学观摩研讨会有了长足进步。执教教师都在努力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课程标准精神——此乃"只有写,才会写""只有改,才写得好"之真意。但是,研讨课暴露的问题同样突出,一是教学程序落入"套板反应"(套板反应,即一件事物发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明了习作方向:"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学着课文写",不是愚昧地东施效颦,而是自我的、灵动的、创新的"学写"。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儿童的"学"需要游戏,教师的"教"就要具有游戏的精神。习作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儿童对游戏精神的需求,贴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那么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一、创设具有游戏功能的语境儿童学习写作是需要语境的。习作语境通常回答了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有语境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创设一定的习作语境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是学生主体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渠道,是源自内心认知下的"以我手写我心"。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习作表达的本质,无视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得习作成为一种硬性的任务。笔者以为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创设鲜活而真实的认知情境,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让写作真正发生。一、从关注写人到关注立人,在教学目标厘定中践行真实写作习作教学常年占据语文教学头等杂  相似文献   

15.
从创设情境、支架搭建、完成初稿、评价交流四个方面构建儿童视域下的功能性习作教学框架,让习作从"要我写"的应命状态变成"我要写"的自主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理应关注儿童的言语意识和言语能力。从言语生命潜质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天才。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促进儿童主体的言语觉醒,让他们获得自己的言语自觉和自信。1.自我言语的觉醒,让儿童的习作映射童年的自由。周一贯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童年谈童心。"教师要努力养护好儿童言说的兴趣和个性,让他们有话想说。我班有一本《每日小记》,让学生记录每天最值得珍藏的事情,我只要求学生写三五行,让他们觉得这不是一项作  相似文献   

17.
邹慧珍 《福建教育》2005,(8A):17-18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从学会的本领中,选一项感触最深的写下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同时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本次习作着重于写事,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选好材料,选择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来写,如实地记下学习的过程,才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技法,轻积累;重模式,轻创新;重范文,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愁作文、厌作文,学习多年仍不会写作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应当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自觉积累习作素材。日常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兴趣、广积素材、指导构思、由说到写、互动批改等措施,真正让学生放手写作,逐步由"怵写"变成"乐写",让写作天地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指导,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但在很多课堂上,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教师指导的束缚,不少学生的作文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有的甚至带着说假话、套话、空话的印痕。作文,是学生自己心灵的发现。特级教师管建刚主张"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习作充满情感且富有童真,洋溢思维而又观照生命,是儿童在觉醒状态下对体验或经历的觉察所形成的动态影像。构建、优化儿童习作的心理影像,能够帮助其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情感、思维等内在心理活动和思想认知,真正实现"以我手写我心",实现儿童习作的生命化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