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重庆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政策,从量上基本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校对师资的要求。但是,农村优秀教师流失问题仍然严重。本文在总结和反思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政策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缺陷,亟需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补偿制度、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全员流动制度,从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调整是关乎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工作。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问题构成了农村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政策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契机。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政策必须进行适时调整:既要把农村地区教师教育作为新时期的重点战略任务进行定位,解决一段时间来政策执行“边缘化”的问题,又要着手实施完善、创新农村教师教育政策体系的政策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近年来关于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统计及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数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队伍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量少质弱等,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位、福利和待遇得不到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以及教育与培训经费投入的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从经济、福利、选才、业务、制度、政策六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对策。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障并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完善农村教师的培养和选用、完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改革农村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教育对象复杂、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形式单一、教育效果难以控制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落后的教师教育体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应改革职前教师教育,完善教师资格证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化,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以保障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要确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理念,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培训途径,创新教育评价模式,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机制等,切实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建平  顾建军 《中国教师》2012,(17):49-50,80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1]《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相对于城市教师而言,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地位不高,福利待遇低,居住条件差,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小学优秀教师向城镇学校流动的现象,不但给农村地区的教学造成被动局面,而且在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中小学开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观念滞后、师资力量匮乏、穿新鞋走老路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普及。因此,适应信息科学的发展要求,多渠道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中小学,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关键。本文从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入手,通过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改进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聂亮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154-155,16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活动中必须妥善处理代课教师问题、教师流动中的"寻租现象"以及优质教师的流失等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是短时间内不可回避的难题。目前农村代课教师数量不少,作用不可低估。但是,他们的专业素质普遍难以适应教育工作的要求,人事关系没有明确,待遇普遍很低,稳定性差,退出机制不健全,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面对现实,必须对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出台具体的代课教师管理政策对其聘任、待遇、人事关系、考核评价、档案管理退出等系列问题加以明确,在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编制管理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过程中对代课教师予以关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老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作环境极为艰苦,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文章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老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政策要向农村教师倾斜、要建立农村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优化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师德优良的农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对"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撤点并校"在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健康第一"等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提出"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在场地器材、师资队伍、课堂教学、领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对解决"撤点并校"政策实施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不尽如人意,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问卷,对1 228名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处于中上水平;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是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个体因素;职务、学校属性是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工作因素。因此,有必要重点培养和提升女教师、青年教师、高中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设置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乃至学校办学效率和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都是具有决定性作用和价值的。高师与高职的课程设置因为它们的共同点而有相同之处,又因为它们的不同点而呈现出差异。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对于认识和把握它们各自的本质性特征,并在其共同点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借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而且由于新的课程因素的引入,使得趋于僵化的课程体系产生活力,从而获得课程价值和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培训机构教师的素质不高,观念陈旧,培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严重脱离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培训的方式过于强调课堂灌输,不利于调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主动性。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就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大力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改进继续教育模式,促使继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是教育均衡化的发展之重,而农村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分析2010年基础教育阶段若干教师政策的文本,可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呈现多元走向的特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走向双向保障,国培计划走向价值引领式的教师培训,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政策走向适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任卓  张建新  彭化 《中学教育》2011,(6):110-114,102
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工作者,其教育信仰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还关系着目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湖南省六所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仰状况的调查表明,农村教师教育信仰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教育感召机制,加强农村教师教育信仰的树立,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尊崇、敬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顶岗实习在提高高师生教育教学技能、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压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制约着顶岗实习可持续发展。只有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通力合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顶岗实习才能进一步完善并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疏离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教育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疏离感更为严重。该研究以四个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为例,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该群体的职业疏离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疏离感,并非完全如已有研究所述,受城市化驱动或因入职初期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生活压力大、职业上升空间狭小以及教学任务繁重是导致他们职业疏离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社会学学科,不能忽视政策环境对乡村老师疏离感的影响,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向中心学校和县城学校高度倾斜,如农村学校生师比高,职称评聘困难,社会保障力度不够,使得乡村老师感受来自多方面的排斥,他们地位被边缘化了,这是乡村教师疏离感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