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4,(2):96-100
针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水平低下这一现状,本研究以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为基础,采用体育自主性支持、运动基本心理需要、Godin的课外体育锻炼3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促进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自主性支持、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课外锻炼两两变量间存有正相关;(2)自主性支持、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均可正向预测课外锻炼,但三种基本需要的地位不一,自主需要对课外锻炼的预测能力最强。(3)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自主需要在自主性支持与课外锻炼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不起任何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技能教学的角度,结合目前主流体育教学思想,对运动技能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结论是:运动技能教学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革性建议,以期为体育教学和指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大学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教学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大学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锻炼项目、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上,在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它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生理卫生、保健知识都能得以提高和丰富,符合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影响上海市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中学生体质、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体育健康功能淡化、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足、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兴趣,是造成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中时期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的关键期,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是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之一。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部分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淄博市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更好地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节奏,构建科学合理的自主性体育锻炼活动模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现在,大中专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大学生自主性体育活动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他们走向社会后是终止体育锻炼还是继续参加体育锻炼.笔者详细了解了影响河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性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提升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校体育》2020,(2):50-51
<正>2012年上海市教委开始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体育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通过对虹口区高中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调查,了解到教师自主锻炼意识缺失、各级教师业务培训中缺乏技能类的指导、运动技能评价缺乏具体的考核内容和长效的监督机制是影响虹口区高中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虹  相似文献   

8.
通过动态观察跌倒预防运动过程中社区老年人的反应速度、平衡能力,位移速度,以期探讨长期的规律性运动干预对社区老年人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效果。采用先干预后跟踪的实验法与前瞻性调查法对60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运动能力的比较发现,运动干预即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三项运动能力指标均有显著性提高;但运动干预1年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运动能力变化值仅平衡能力下降明显。提示,跌倒预防运动干预对于非自主参与运动的社区老年人来说,并未起到提高体育锻炼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通过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对身体素质的关系研究,分析运动技能水平、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之间的规律。研究得出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呈正相关,且运动技能水平高对身体素质起到一定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合肥市公务员体育锻炼动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能力动机"因子方差贡献率最大(30.92%);而不同性别公务员在社交动机和健康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拥有强健的体魄、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良好的社会关系、增进与朋友的感情和友谊这五项子动机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关部门应宣传体育锻炼的多元化功能,根据不同性别的特点开展相应的锻炼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最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已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体育锻炼不需要昂贵的花费,不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但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发展,同时增强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在大学体育的理论教学中,最常应用的就是激励式教学与唤醒式教学,为了这一目的,笔者对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激励教学和唤醒教学进行分析,并解析其是如何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2.
张丽  邹军 《体育科研》2010,31(4):71-74
通过中医药促进运动疲劳的恢复、调理运动时机体的代谢、提高运动员免疫功能及运动技能等方面,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现状。探讨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优势特点及可能机理,为进一步开拓中医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方欣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50-552
如何做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是教练员(体育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发展专项技术水平较慢,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个人技术相对得不到较好的发挥,这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期间运动员技术水平还没有定位,只抓技、战术会导致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高考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目的:阐明体育高考目标体系的错位问题。意义:理清体育目标,有利于体育课程、课余体育活动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高考如果加入文化高考的范畴,从客观上的确可以提升体育的社会地位以及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但从体育高考实现的现实难度以及与体育本质关系的矛盾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考试目的、学校体育的目标、考试制度本身以及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的严重错位。结论:建立两头紧、中间松的"哑铃型"学校体育锻炼模式可能才是现阶段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锻炼,要想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是首当其冲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这项工作也就很难全面落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有助于中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术、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进而逐渐养成乐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现代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运动和免疫机能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免疫机能,不同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时间对免疫技能的影响,及运动后如何补充营养物质提高免疫机能等等。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运动与免疫引起人们的关注。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成为运动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大量文献比较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免疫功能,了解不同运动时间、不同运动强度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运动后如何补充营养来提高免疫力。对进一步了解运动免疫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科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观幸福感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研究旨在探析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以及社会交往、身体健康状况、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在其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果与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同时,观看体育比赛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研究揭示了体育参与、社会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学体育教育所获得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技巧,可直接为大家日后参加体育健身服务,个人和社会效益明显。勇于拼搏、竞争与合作等体育精神品质的获得,为大家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提供潜性的帮助,增强了大家的社会竞争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这个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一方面促进大家身心的健康,节约了社会医疗成本,同时也扩大了人们的体育消费开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最终形成全民健身运动的良好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