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排行榜的研究能帮助和推进高等教育与市场对接,促动高校信息向公众敞开.分析和研究高校核心竞争力,指出大学排行榜存在排名指标相对单一,排名标准比较随意,排名方法不够规范等缺陷,提出基本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应以学术生产力、人才培养力、组织管理力和文化向心力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2014年评价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科研产出评价,完善大学分类评价机制,注重大学社会声誉影响。在对全国2 427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其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缩小地区差异需循序渐进;一流大学竞争激烈,重点大学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理工类高校优势明显,民族类、艺术类和体育类高校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3.
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比较全面地掌握被评价民办本科高校当前的科研发展状况,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2013年继续开展了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2013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的基本做法、评价结果及相关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大学职能。为了比较全面和持续地跟踪掌握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当前的科研发展状况,2016年研究团队继续开展了针对该群体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本文介绍2016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的基本做法、评价结果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评价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英国、美国、巴西、荷兰等教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问责制的特点,通过国际比较和充分借鉴,从评价机构独立化、评价指标差异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等级化和评价报告公开化5个方面对我国建立健全高校问责制,进行现代化大学制度背景下的高校评价模式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大学排行榜的研究、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基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与传统的大学排行榜相比具有排名内容的明确性、排名标准的统一性及排名意义的多重性等特点,初步提出要以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出发点来构建基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并建议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关键特征和学习力本质等角度来建立基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学排行榜。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评价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英国、美国、巴西、荷兰等教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问责制的特点,通过国际比较和充分借鉴,从评价机构独立化、评价指标差异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等级化和评价报告公开化5个方面对我国建立健全高校问责制,进行现代化大学制度背景下的高校评价模式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多种实证分析法对32所高校进行竞争力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科生态对大学竞争力有显著正影响,其影响机理主要是学科种群规模与结构、学科梯队规模与结构、资源条件集聚程度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研究还揭示了显著影响大学竞争力的具体因素,对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力量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认识大学文化力量对高校发展的作用,文章在简述文化力量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文化力量促进大学发展的机理,并就增强大学文化力量以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评价成为促进高校之间竞争与发展、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目前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广东分院、网大网站、中国校友会网、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指标体系为例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中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科门类均具有文理结合、学科齐全的显著特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概念理论等方面均有新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题也应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如何借助理工科优势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组织模式的维度和特征构建D-F模型,采用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的组织模式,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对理工科高校构建特色鲜明、文理交叉的学科体系并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思路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是综合性大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制定高校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大连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和学科特色,通过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展现大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特色领域,探测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目标以及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学科特色建设、队伍建设、重点项目培植、以及跨学科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高校教师专业化包涵着内在相关的四层涵义:教育专业化、态度专业、学科专业化、专业化的阶段性。理工科为主高校中的人文社科专业教师的专业化进程面临着独特困境:他们承担课程的种类太杂,影响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校的激励机制、评价体系对他们相对不公;校级人文社科学术氛围淡薄。为此,这类学校应该大力发展外聘教师制度,完善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并且在制订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人文社科专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semantic differential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consistency of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the institutional climate among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majors in two colleges of arts and scienc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tained on two of four factors. Humanities majors at one institution rated the institutional clim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an Aestheticism/Idealism factor than their peer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more significant finding was that social science majors at both universities rated the climate of their institution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a Bureaucracy factor than either humanities or natural science major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latter finding as the interaction of initial student dispositions and subsequent major field experiences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而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则是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以国内本科院校为评价对象,从“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出发,以分类评价为原则,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的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发布了“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两个报告,对我国科研竞争力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地方工科院校中的人文社科类教师科研绩效激励机制存在着重数量,轻能力与知识、重个人绩效激励,轻集体绩效激励、重单一物质奖励,轻多元化绩效评价,建议强化知识与能力的评价、重视人文社科类教师科研团队建设、建立多元化绩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大学的学科发展很不均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农业大学学科发展应朝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he competition in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 has resulted in a paradigm shift in academic governance in East Asia. Many governments have introduced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benchmarking their leading universities to facilitat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A major trend in the changing university governance is the emergence of a regulatory evaluation scheme for faculty research productivity, reflected by the striking features of the recent changing academic profile of publication norms and forms that go beyond the territories of nation-states in the East and Wes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Taiwan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maintenance of qua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a key concern for policy makers. Since 2005,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introduced a series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policies to enhance academic excellence in universities and established a formal university evaluation polic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of Taiwanese universities. In so doing, the government has legalized a clear link between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ublic funding allocation. Research performance is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journals indexed by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th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 and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nd in terms of citation rat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Therefore, evaluation has taken on a highly quantitative dimension. Despite the efforts of concerned parties to encourage academic excellence, the abovemention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have resulted in bitter complaints from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hose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are devalued and ignored by the current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recent petition for collective action initiated by university faculty to protest the privileging of SSCI and SCI publications as critical indicators for academic performance regardless of faculty discipline and specializa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its argument with a group petition calling for more diverse and reliable indicators in recognizing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natures and disciplines while creat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in the Taiwanese academe. The article not only sheds light on academic evaluation literature, especially on the uncertain paradox of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 economy, but also proposes alternatives 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在对人文社会科学、美国著名理工大学、著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的学科排名,对美国著名理工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概括出美国著名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先发展序列.根据学科结构理论,借鉴美国著名理工大学的经验,联系我国实际,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需要,提出了我国理工大学优先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