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都听过这个故事:同样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满心欢喜,还有半杯水喝呢;悲观的人看到不由得伤感,只剩半杯水了。一样的半杯水,以不同的心态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也就不同。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位女博士的事迹。  相似文献   

2.
从整体着眼在变中找不变——谈一道思考题的解题思路兰化中小学总校蔡建爱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教材第九册18页有这样一道题:“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13,再倒满水后喝了半杯,又加满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这...  相似文献   

3.
半边碗     
一条乡村的小路上,有一眼清澈的山泉。村人上街或者串亲戚,路过山泉,便停下蹲在泉眼边喝水解渴。半边碗就是用来让过路人舀水喝的。过去,泉边连半边碗也没有,人们就用手捧水喝,或用树叶折叠成碗状舀水喝。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一只漂亮的瓷碗不声不响地出现在泉边,代替了那个使用多年的半边碗。  相似文献   

4.
数学城     
1.有一杯牛奶,亮亮喝了半杯后,将它加满水,然后他又喝了半杯后,再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亮亮喝的牛奶多,还是喝的水多?  相似文献   

5.
夜行者梦语     
有一个著名的寓言:两个人喝水,都喝了半杯水,一位说:“我已经喝了半杯。”另一位说:“我还有半杯水没有喝。”他们好像说的是一回事,然而聪明人都可以听出,他们说的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6.
半桶土加上半桶水≠一桶泥,半袋玉米加上半袋小米≠一袋这样的混合物。只要一做实验就会明白,但有时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一事实。新编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138页有一思考题: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了水,最后把一...  相似文献   

7.
刚刚一岁半的侄子,每天吃饭时就要喝奶,大大影响了吃饭质量。为此,爸妈经常欺骗说没奶了,结果常常引来一阵哭闹,爸妈只好妥协。一天,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碰到这一场面。正当爸妈又要妥协的时候,她出面了:“弟弟听话,姐姐给你奶喝好吗?”侄子使劲点着头:“嗯”。全家愕然,吃饭时不让他喝奶,你怎么这么痛快就答应他呢?我们也没有制止,准备看看她有什么高明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反向思考:解题时回避正面冲突,变换思维角度思考。例1 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1/3,再倒满水后喝了半怀、又加满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  相似文献   

9.
乌鸦口渴极了,它发现了一只长颈小瓶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很小,乌鸦喝不到水。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把一颗颗小石子投到瓶里去,瓶里的水升高了,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这件事被伊索写进了寓言,传遍了全世界,乌鸦也因此出了名了。  相似文献   

10.
抽象就是把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或联系抽取出来,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或联系的思维过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题目的事理和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抽象,有利于正确把握题目实质,迅速觅出解题思路,开拓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去粗取精。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全面理解题意,排除不必要的和次要的内容,削技强干,突出重点,抓住实质。这就是“去粗取精”。例1: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古,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十,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了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的点拨要给学生指明思维方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感到困难的是对这个问题不知怎样去思考,这时教师的点拨就是要及时地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提出思考的方法,让他们沿着教师引导的方向通过自己的思考来领悟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使他们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如学生学了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后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13,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了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问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如果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姜白、一绺香菜煲汤喝。买不到药,您也不必惊慌。简简单单喝碗汤,一样可以起到防护作用。近日,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专家陆广莘  相似文献   

13.
橘子皮生姜煲汤喝“买不到药,您也不必惊慌。简简单单喝碗汤,一样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专家陆广莘教授推荐: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开关     
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小孩依次排行就有十八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远不够吃,更别说是喝汽水了。喝汽水的时机有三种,一种是喜庆宴会,一种是过年的年夜饭,一种是庙会节庆。即使有汽水,也总是不够喝,到要喝汽水时好像进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十八个杯子在桌上排成一列,依序各倒半杯,几乎喝一口就光了,然后大家舔舔嘴唇,觉得汽水的滋味真是鲜美。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呕气,呕———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  相似文献   

15.
谐趣网文     
十夜 《中学生博览》2012,(15):22-35
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 吃自助餐的准备工作排空肚子,因为身体是胡吃海喝的本钱。进了餐厅之后的要诀:只吃贵的,不吃对的:水少喝,不喝最好。要喝也得等吃到尾声再喝,而且不喝廉价饮料。要喝就喝咖啡,再苦再甜都没关系。我可以连喝三杯,我一朋友可以连喝六杯,这才叫实力!他当晚就没闭过眼。  相似文献   

16.
空手测水量     
小牛和小马相约到山里玩。为了解渴,他们抬来了一只盛满水的直圆桶,说好每人喝一半。山里鲜花开放,绿草茵茵,空气也清新。小牛和小马尽情地跑呀、跳呀、叫呀,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一会儿。他们都觉得渴了。可那盛水的桶儿口太小,小牛和小马只能一个一个轮流喝。小牛先喝,他咕噜咕噜三两下,桶里的水面迅速下降。还没等他抬起头,小马就大叫起来:“你不够朋友,说好一人喝一半,你却喝了半桶多……”  相似文献   

17.
陶杰 《学习之友》2013,(4):48-4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合作一项计划,研究了三年半——研究猫俯身伸舌头喝碟子上的牛奶时,为什么从来不会弄湿下巴的毛?  相似文献   

18.
为您服务     
问: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0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1/3,再加满水,又喝了半杯,又加满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鸣的牛奶多,还是水多?”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分析、解答? 答:要判定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必须知道李林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从题意可知  相似文献   

19.
慰群 《早期教育》2001,(16):29-29
盛夏的一个下午,刚满4岁的亮亮吃了两块冰西瓜,又喝了一杯冰镇果汁,真叫透心凉,惬意极了。但到了晚上,亮亮肚子突然疼起来,不到半小时就拉了三次。  相似文献   

20.
韩国人离不开咖啡,这一点是我去韩国以前怎么也想不到的。一个东方国家,我们的近邻,自古以来深受茶文化的浸润,人们应该更喜欢喝茶才对,但事实上,在韩国咖啡文化已经超过了茶文化是毋庸置疑的,看看韩国人对咖啡的狂热程度就知道了。他们饭后喝,开车半路休息时喝,工作小憩时喝,需要提神时喝,聚会喝,待客喝,无咖啡不欢,甚至无咖啡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