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栏目,通过《百家讲坛》而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作者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定位和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文化与文学的论争,同时也引起有关学者和媒体关系的争辩。《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而易中天也激活了《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以通俗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立体的传媒手段等并借助学术明星来传播经典的学术文化,赢得了广大观众,形成电视栏目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朱亚平 《考试周刊》2011,(18):40-41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演讲,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品《三国》"成为"百家讲坛"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本文试从意义和声音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的词语锤炼艺术。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在电视上看到王志主持的《面对面》节目,他采访的对象是在百家讲坛上以《品三国》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王志问了易中天这样一个问题:"在武汉大学工作了十年后,为什么选择去厦门大学工作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易老师这样回答:"为了养老!厦门的气候温和,而武汉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文化教育篇     
《高中生》2007,(23)
学术超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由一位学者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后来,《三联生活周刊》刊载了王小峰的《"学术超男"易中天》,由此,这一称呼得到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易中天效应     
近来,易中天先生已成为电视上的明星,他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系列访座,成为老少咸宜的名牌节目,尤以《易中天品三国》最受欢迎。也许,史学界的专家们对这位同行并不以为然,也指出了讲座中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但是,在人心浮躁的今天,一个普通的讲座,没有精美的镜头语言,更没有神奇的电脑制作,也能够如此吸引观众,必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国学热在2009年继续升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袁腾飞是2009年聚光灯下的主唱。易中天穿梭于全国各地,上节目,作讲座。一桩毒舌门事件将易中天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  相似文献   

8.
《百家讲坛》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备受冷落,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央视《百家讲坛》的火爆格外令人关注。在《百家讲坛》所造就的学术明星中,讲史的占了大多数,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阎崇年等更是红遍了神州大地。《百家讲坛》讲史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在电视上看到王志主持的《面对面》节目,他采访的对象是在百家讲坛上以《品三国》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王志问了易中天这样一个问题:“在武汉大学工作了十年后,为什么选择去厦门大学工作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易老师这样回答:“为了养老!厦门的气候温和,而武汉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夏天,屋子里比外面热;冬天,屋子里比外面冷。”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在电视上看到王志主持的《面对面》节目,他采访的对象是在百家讲坛上以《品三国》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王志问了易中天这样一个问题:“在武汉大学工作了十年后,为什么选择去厦门大学工作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易老师这样回答:“为了养老!厦门的气候温和,而武汉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夏天,屋子里比外面热;冬天,屋子里比外面冷。”  相似文献   

11.
每个电视品牌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无外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四个主要阶段,而延伸策略是延长电视品牌“寿命”的必修课。《百家讲坛》的热播及其相关书籍和音像制品的畅销,为中国电视品牌栏目的延伸提供了参考范式,本文尝试归纳分析《百家讲坛》品牌延伸的基本原则、因素及其策略,试图为其它电视品牌的延伸提供一些借鉴和实践观照。  相似文献   

12.
《百家讲坛》作为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介"联姻"的产物,在电视媒介传播特征和媒介市场化运作的双重作用下,传播的是发生了"变质"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百家讲坛》现象来对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每个电视品牌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无外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四个主要阶段,而延伸策略是延长电视品牌“寿命”的必修课。本文尝试归纳分析《百家讲坛》品牌延伸的基本原则、因素及策略,试图为其它电视品牌的延伸提供借鉴和实践观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主义文化已经深刻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助推器的同时也在被消费主义所改写。《百家讲坛》作为通过电视传媒传播的学术讲座栏目,它的大众化、娱乐化改造,实际上暗合了传媒的消费主义渐变过程,使其成为一种"文化商品"。但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文化含量减弱而陷入困境,如何在"文化"与"商品"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百家讲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历史实践教学与影视技术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化影像化工程"教学实践项目为背景,提出了将影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高校历史实践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以及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双重目的。分别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于高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影视片制作实践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及提升综合能力两方面阐述高校历史实践教学与影视技术的有效融合;同时将实践产品与当前热议的《百家讲坛》节目进行了简略的比较,从而更加凸显该实践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对该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简单的剖析,为今后该方法的成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百家讲坛》作为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融合的典型个案,"鸳鸯蝴蝶派"和"百家讲坛"作为两个时期大众文化的代表,都出现在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共同境遇都是知识分子边缘化;上个世纪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和当下《百家讲坛》的盛行,都以新型大众媒介的兴起为基础;不同的是,《百家讲坛》是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传媒发展后出现的,电视声像文化构成了文化消费的主流。《百家讲坛》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在文化普及、娱乐大众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构建多元文化空间的独特尝试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不妨吸取新文学家们以及百年来文史学家对待"鸳鸯蝴蝶派"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家讲坛》采取包容与理解的态度,更多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批评,共同提升大众文化审美底蕴和艺术水准,构建多元互动、和谐共生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如何铸就个人的讲课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课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要让台下几十个人都听得懂,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本文从百家讲坛讲课风格及分类、确定个人讲课风格、讲课风格注意事项、讲课风格理想要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提高广大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听课者更加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真正实现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讲坛》是一档将学术研究成果大众化的教育类电视节目。文章以曾仕强主讲的《易经的奥秘》为样本,将第一集《何为易经》进行"逆向工程"式的分解,从传播学、教学设计、多媒体集成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可有助于更好地制作电视教材和视频课件。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讲坛》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有很好的启示,讲坛的成功之道启示高校历史教育者找准历史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到治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