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课本剧主要是对课文中的一些叙事性的文章进行改编,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语文教学手段。课本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理解方法,被教师广泛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推动了语文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课本剧的使用,将学生从传统的文本接受者身份中解放出来,学生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被教师认可与使用,更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与支持。就针对课本剧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载体,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课堂中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兴趣驶向和其他因素创设"课本剧",同时强化"课本剧"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度,满足小学语文科目教学要求,凸显"课本剧"实际优势。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展开研究分析,首先介绍"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后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严防"课本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高效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近年来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比起理论的灌输,实践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课本剧的表演成为一种新的参与教学手段。小学语文高年段学生已经可以对课本中人物的语言和思想有独立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课本剧表演,将是一种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课本剧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运用学生的肢体语言,锻炼整体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5.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两条基本理念。教学实践证明,针对小语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身心特点,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主发展,是众多语文实践活动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一、在“自编”中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品质课本剧的题材来源于教材,但绝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把教材改编成课本剧的过程,实则是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飞跃的过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教者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进行表演,为鼓励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将营造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受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依然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轻松教学环境的营造,制约了教学效率的优化。而课本剧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快速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课本内容。本文就借助课本剧让小学语文教学轻松起来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语文学科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教学,我们提出了在高二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学时,放弃传统的“教”,选择学生主动“学”.改编排演课本剧的研究性课。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教材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倡导教学要“授之以渔场”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本剧脱胎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分角色朗读,是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将学生感兴趣的文章通过表演形式来展现出来的教学方式。这种课本剧的形式可以是相声、小品或者话剧,场地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更能将学生进一步地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通过文学、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创演课本剧的教育理念以及其实际的教育意义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创演课本剧,激活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京市中职语文课程教改精神,针对中职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现状,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论述了学生表演课本剧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意义。将课本剧表演引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力推"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中"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表演课本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这种形式既大大地活跃了气氛,又切实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学适时采用课本剧形式授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现学生良好人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通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双主体教学是针对重教轻学的“教师中心主义”和重学轻教的“学生中心主义”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旨在倡导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友爱、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2.
课本剧将学生的学习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以绘声绘色的表演状态来展现,从而使学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课本剧的编演在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延伸性,文章即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课本剧编演这一教学途径的教育意义为起点,探索关于课本剧编演的、科学合理又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的教学操作。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课本剧可以帮助学生将掌握的语文技能与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编排形象鲜明、引人入胜的课本剧,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剧的编排技巧,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现学生良好人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通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双主体教学是针对重教轻学的"教师中心主义"和重学轻教的"学生中心主义"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旨在倡导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友爱、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教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成为学校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点。对于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中职学校来说,基础科目的教学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基础类科目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中语文的学习就受到了学生的忽视。基于该现状,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逐渐发生改变,其中课本剧教学形式能有效激发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本文首先对课本剧教学进行简单叙述,其次分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教学的意义,最后具体研究中职语文课堂实施课本剧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对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课本剧是语文愉快教学的新尝试。把课本剧引入课堂,不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对于推动语文教学创新,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主旨,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课本剧"进行了探讨,在简要分析"课本剧"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更好地应用"课本剧"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小云 《职业技术》2007,4(2):86-87
为了使职业院校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语文,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并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编演课本剧的方式激活语文教学,并从编演课本剧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编演课本剧的尝试、编演课本剧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晓云 《教师》2019,(14):28-29
课本剧编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深度地开掘了小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心智,增进其对语文学习的感知与理解,深化其对语文之美的感受。随着美育逐渐受到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的编演也应当具有审美教化的实践意义。文章从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中发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总结当前课本剧组织中的问题,并为课本剧编演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提出可行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职业院校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语文,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并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编演课本剧的方式激活语文教学,并从编演课本剧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编演课本剧的尝试、编演课本剧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课本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对策为主要依据,从借助课本剧,将静态阅读变为动态阅读;在戏剧中增强乐趣,提供开放式教学课堂;以全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作效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