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第12届欧洲杯攻入前场35米区域进攻战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观察统计等方法,对第12届欧洲杯15场比赛进行统计,并从进攻类型、进攻方式、发动场区、传球次数、参与攻防人数、进攻时间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揭示了本届欧洲杯攻入前场35米区域进攻战术的一些特征,旨为我国的足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九场小组赛以及第二阶段的十一场淘汰赛进行了比赛录像分析,对19支球队的射门方式、攻入前场30米区域的次数、定位球(角球和前场任意球)以及失球原因等数据进行整体统计分析,发现青年队普遍存在这样的规律:定位球战术在比赛中运用不成熟、青年球队中强队和弱队的层次划分没有成年队明显、青年球队技战术发挥不稳定。球队之间对比分析表明,中国队的整体进攻存在一定问题:定位球战术效率低、远射能力与其他强队有差距、尽管边路突破次数较多,但是突破后的战术运用不合理等等。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总结出球队在此次大赛中的经验与教训,寻找中国队与同年龄段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使备战08年奥运会的足球训练的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亚洲区足球十强赛中国队快速进攻运用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视直播观察统计,对中国队4个主客场8场比赛中运用快速进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快速进攻是中国队占据较大优势的一个有效进攻战术手段;抢断技术在发动快速进攻的时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个人快速突破,中、前场抢断发动快速进攻的效果最佳 。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U19世界青年女篮锦标赛中国队8场比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在8场比赛中第二节发挥最好,与欧美强队比赛中第一节比分就存在较大差距;在进攻能力数据比较中,中国队与对手在总投篮次数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二分投篮出手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强队前场篮板球差距较明显,中国队较对手失误明显较多。在防守能力数据比较中,中国队后场篮板球略胜一筹,中国队与对手在犯规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抢断数明显少于均值。由此可见,中国队需要提高在强对抗下的中距离投篮能力,强化前场篮板球训练,重点加强有攻击性、压迫式防守能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录像观察和技术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中国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6名队员和国际排联世界排名榜前24位的12名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2013年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福州公开赛和上海公开赛)21场比赛视频的基础上,对中外队员比赛进攻方式从进攻位置、进攻性击球动作、球的落点和进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解比较研究,提出了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进攻方式分解的基本数据模式,可作为评价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进攻能力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外女子沙滩排球队员在不同进攻位置进攻次数的分布不均衡,中国队员的进攻更多集中在3号位,容易让对手形成针对性拦网。中国队员进攻过多采用“重扣球”,外国队员则多采用“轻拍落点”,双方进攻效果不同,反映了外国队员更注重进攻性击球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以2010年亚冠联赛为研究对象,对中日韩参赛俱乐部的进攻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日韩球队整体综合进攻能力较强,中国球队的进攻能力全面落后于日韩球队;中国球队在比赛的控制能力上逊于日韩球队,控球率与日韩球队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射门次数、射门质量和角球数量上中国球队与日韩球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前场任意球与日韩球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任意球得分能力有待提高。中国球队攻入对方前场30米的次数与日韩球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日韩球队亚冠联赛表现优异,当今亚洲足坛形成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称霸"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尹沛  王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436-1439
通过对中国队2004年奥运会8场比赛、2005年世界女排冠军杯赛2场比赛进攻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队在强攻、快攻、后排攻及二次攻方面与其他各队相比的优势与差距,旨在为中国队的训练和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0年女足亚洲杯足球赛中国队的五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将比赛中出现的射门行为划分为射门情况、射门区域、射门方式和射门部位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中国队与交战对手之间射门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队在射门区域和射门部位上与其他球队基本一致;在射门次数上,面对弱队尚可,但面对较强的对手,有效射门不多。如何提高施加给对手的进攻压力,是中国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26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日女篮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中日两队在进攻和防守方面存在的差距,旨在为中国女篮今后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结果表明:中国队在两分球投篮出手次数、两分球命中次数、两分球投篮命中率、三分球出手次数、罚球次数、前场篮板球指标上比日本队占有一定的优势,日本队在失误、抢断球指标上比中国队占有较大优势;在阵地进攻中,中国队过于依靠外线队员得分,外线队员进攻得分方式过于单一,内外线队员之间没有形成"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多点进攻"的战术打法,中国队与日本队在快攻进攻和防守快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队在场均抢断球指标上与日本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场均个人犯规指标上与日本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中国队以半场扩大人盯人为主,以区域联防和全场紧逼为辅,队员防守的脚步移动、轮转换位、补防、协防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日本队以半场缩小人盯人为主,以区域联防和区域紧逼为辅,队员防守主动、积极、凶悍,紧逼防守、协防、补防的意识强.中国女篮在快攻进攻和阵地进攻中技战术运用不够合理,并且在攻守转换、快攻防守、阵地防守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中国女篮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较差,不适应对手的压迫式防守,失误率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技战术打法特点、优势与不足,为中国女排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提供参考。利用Datavolley、排球位置坐标标记软件,统计并结合前七名球队相互之间20场比赛数据,深入分析接发球、一攻、接扣球防守以及反击4个方面的特点及优缺点。结果显示:1)中国队的一攻、反击、拦网以及调整进攻效果较好;2)中国队接发球效果一般,传球后形成对方单人拦网的比例较低;3)中国队在拦防2号位拉开进攻及快攻上效果较差,与我们拦防队员较慢的移动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2011年第六届女足世界杯决赛阶段32场比赛中86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女足世界杯决赛阶段总进球数和场均进球数较往届比赛有较大幅度减少;进球的时间特征基本与第五届相同,进球方式以直接脚射、接球调整脚射和头顶球三种方式为主,个人运球突破射门进球数逐步下降;罚球区内是射门进球的最佳区域;前锋进球所占总进球数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前卫进球比例逐步升高;中、前场抢断和前场任意球是本届女足世界杯赛进球前攻方获得球权的主要方式,后场抢断和前场守方失误则是进球前获得球权不可缺少的方式;进球前助攻以中、前场的流动进攻为主,前场定位球助攻是不可忽视的助攻方式;每10个进球中有9个进球是凭借6次或更少次数的传球获得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的进攻实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队伍的总体进攻实力上,中国女排的整体水平与对手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击力方面;在进攻得分方式上,前排强攻和快攻是中国队得分的主要手段;主攻运动员进攻实力与对手有较大差距,是中国队进攻中明显的薄弱点;副攻运动员的进攻与美国、巴西相比,成功率偏低;接应运动员总体进攻效果优于交手队,但进攻打法及得分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二传运动员主动进攻意识和进攻效果均好于各支交手队;中国队主攻、接应的进攻得分占全队进攻总得分的比例低于交手队。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18届世界杯足球赛快速进攻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重点对快速进攻进一步定义;利用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快速进攻战术运用时机以及表现形式,发动快速进攻的场区、完成时间、参与人数、运用手段、攻击线路以及影响因素等.以此揭示现代足球比赛快速进攻战术运用特征,了解和掌握世界高水平球队运用快速进攻战术的最新动态,以期为丰富足球快速进攻战术理论并对提高我国足球整体认识水平、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借鉴.本届世界杯16强快攻主要从中、后场发起;上、下半场快攻次数基本相同;在前场3 S内利用个人突破、3次以下传递,在中场5 S内利用个人突破、5次以下传递,在后场7 S内、5次以下传递完成快攻;以2~3人参与快攻为主;快攻方式主要有个人突破、2过1配合、连续短传、转移进攻方向、快速发出定位球,连续短传方式等;快攻线路多集中在边、肋路.  相似文献   

14.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第28届奥运会参赛各队的得失分情况和中国队参加的7场比赛的得分、失分、总投篮数、总投中数、总命中率、二分投篮、二分命中、三分投篮、三分命中、三分命中率、罚球次数、罚中次数、罚球命中率、进攻篮板、防守篮板、总篮板数、助攻、抢断、失误20项指标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队在防守能力上与世界强队差距不明显,但是在进攻方面与对手存在很大差距,尤其2分球命中率、抢断和失误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进攻方式与能力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中国男篮30、31届奥运会所有比赛,找出伦敦、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投篮方式与得分效率差异,为中国队下一届奥运会比赛做参考.采用录像观察法等,运用新奥特喜马拉雅非线性编辑软件和Adobe Premiere Pro CS3非线性编辑软件,将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所有比赛每一次进攻投篮切割出并做分类统计,计算出中国队每名球员进攻方式及技术数据,再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30届奥运会中国队提高了进攻速度,注重个人强攻,依靠突破寻找得分机会.31届里约奥运会,队员中距离得分较为稳定,个人突破进攻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把握快攻机会较好,但外线队员三分远投得分能力偏低,突破分球为同伴创造投篮机会不多,创造快攻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对第十五届女篮世锦赛竞赛对手的技术数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十五届世界锦标赛参赛各队的得失分情况和中国队参加的七场比赛的得分、失分、总投篮数、总投中数、总命中率、二分投篮、二分命中、三分投篮、三分命中、三分命中率、罚球次数罚中次数、罚球命中率、进攻篮板、防守篮板、总篮板数、助攻、抢断、失误技术统计等各项指标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队罚球较好、失误较多、3分球最少,大部分指标靠后,有全方位差距。中国队2、3分球得分能力都低,前锋线和控球后卫最差[1]。进攻方式和能力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一攻与防反得分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排与主要对手6场比赛的一攻与防反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男排在一攻中强攻不强,战术攻运用次数少,效果较差,难以发挥快速多变的特长;防反中反击得分能力较弱,拦防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后排进攻能力与外国强队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与前八名整体进攻和防守技术数据做对比,将前八名5个位置的主力球员得分指标、主动指标、被动指标、意识指标的均值与中国队5个位置主力球员做比较,找出中国队队员与世界强队队员之间的差距.得出结论:中国队只有5号位易建联一人可与国际强队抗衡,其它位置主力队员进攻和防守能力与国际强队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参加第14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对手8场比赛的进攻技术指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已具备世界优秀中锋球员;但中国队外围队员进攻能力与对手相比处于明显劣势,缺少场上组织核心;中国队战术缺乏理念,整体性差,打法单一,缺乏鲜明的特点;比赛中队员对抗能力差,破紧逼防守乏术,比赛作风不顽强等是中国队本届世锦赛失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从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两方面,对中、外球队后排进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队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与外国球队的总体水平存在差距,与其中某一个球队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队的扣球失误率高于欧美强队;综合扣球成功率、失误率,一般三项指标,中国与世界强队属同一类别。这表明我们的后攻潜力较大,技战术水平有待完善,后排进攻应纳入我国“以快制高”战术体系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