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实的抽象。物理规律是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关系。所以,物理概念是组成物理学领域的最重要的基础。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和初步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由于概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而成为的一种理性认识,因此概念教学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抽象、概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才能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发表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数学中每一个概念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讲清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抽象、概括的方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提供的感性材料不够充分,以"填鸭式"的方法教学数学概念,就会影响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在准确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初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抽象和概括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经常引导学生对数学材料进行抽象概括,不但能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4.
数学实验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的思维活动,最后领悟概念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学具操作,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最终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它的形成过程提出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直观教具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例如:在讲“圆周角”和“弦切角”概...  相似文献   

6.
数学概念是人类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成的。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庞波  林强 《广西教育》2006,(1A):92-92
众所周知,数学是离不开图形的科学。许多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是在运用图形手段再现某种数量关系,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允分利用精心设计好的各种图形,为学生创设各种数学情境,使学生研究的抽象的对象形象化,然后在教师点拨启发、鼓励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体验了所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使得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都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要借助于生活化教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学好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能运用于生活。所学的数学有价值、有意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何让聋校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对于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与进行演示操作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的起点,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哲学上把概念理解为人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因此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对事物的认识、归纳、抽象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概念的获得过程来看,一般基本方法有两种,即概念的形成与概念的同化.本文主要讨论数学建模思想对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为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对于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与进行演示操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为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对于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与进行演示操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学习数学定理是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定理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定理的内容,更要关注定理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华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先猜想后论证是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探索活动的重要方法,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既要考虑到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即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弄清数学概念的含义,同时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如“圆周率”概念比较抽象,可有意识地让每个学生做一个圆,分组算出圆的周长及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第一组,黄色纸板制作,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小学生》2013,(10):18-18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尤其是一些概念性知识,最初源于直观感性认识,而后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真实形象的教具与学具,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巧用教具,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学习与探究欲望;借助学具,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形成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一、利用教具,巧设互动情境,引路示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若要唤起  相似文献   

16.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有些从教者以一种“点出给学生,让学生背熟”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致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模糊不清、容易遗忘,严重影响了概念教学的质量。为此,笔者结合实践体验略谈概念教学问题,以抛砖引玉。一、遵循“具体—抽象—再具体”的规律去认识概念数学概念本身的形成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也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一个数学概念,首先要认识其特…  相似文献   

17.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可见概念是人类思维的"细胞",不明概念,便无法学习数学。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的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形成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要使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就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概念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件的共同本质特征。因此,在概念引入时,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为形成概念奠定基础。其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专家这样说"数学是玩概念的",而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数学概念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的.下面结合本人在任意角的一节的不断的磨课过程和备课过程中的感悟,谈谈自己对概念教学尤其这种起始课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非常重要,而抽象思维的发展依赖于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教师就必须遵循具体和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然后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出抽象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还要通过应用使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