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结合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国内高校交通专业办学特点及经验.提出了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分别从行业培养现状、专业建设目标、新模式的具体思路、创新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展望.为培养适应现代交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提出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技术带来了科学研究范式和产业模式的革新。本文从大数据环境下,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变革、交通数据分析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出发,提出了交通数据分析师的培养需求,分析了与传统交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系。结合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探索,讨论了交通工程专业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要素。  相似文献   

3.
交通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等专业知识为背景,结合数学、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旨在培养适应交通工程发展的人才。新时期交通强国建设对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外41所高等院校交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情况,包括总学分要求、课程模块、核心课程体系以及实践课程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内地高校毕业学分较高但差异性小,在“厚基础”和“大实践”上存在突出优势,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学分多,但综合性与统一性方面仍待加强。因此,研究将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交通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并深入探讨了交通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结合所在学校的特点与背景,分析了人才培养方向依据,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从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角度出发,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条件改进、实践条件创立以及创新人才奖励制度等角度阐明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要点。  相似文献   

5.
校企联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与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培养新型双师型导师、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环节,着力创建"理论学习+知识实践+技术应用"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区域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环保设备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招生的全国重点院校。本文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3个方面介绍了该校环保设备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规划,提出了基于"基础培养+专业培养"的两段式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三主线,三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了以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并指出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交通工程专业实践和实验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在交通工程人才培养中实践实验环节的缺失,在分析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和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文章对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现状;对实践和实验教学在交通工程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实践和实验教学提出的相应要求进行了辨析;就构建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实验教学四层次体系和交通工程实验室扩建提出了仿真规划与信息采集平台搭建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顺应交通大发展的难得机遇,以培养特色人才为目的,本文分析了"岩土与隧道工程"课程群建设与所在专业方向的定位与特色的关系,介绍了建设的内容与关键,提出了以修订培养计划、进行专业课程群综合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建设精品课程为主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9.
依据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和少数民族区人才培养现状,提出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兼具一般应用型人才素质基础上,提出以科技基础、实践能力和语言文化背景为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人才特色。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开展多层次实践教学、注重语言文化教育和团队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经历了起源与兴起、分野与独立、争议与超越三个阶段,呈现出体系建设上形成系统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特色上构建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标准上以专业认证牵引工程技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基本特征。其发展经验可为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船舶行业发展对轮机工程领域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轮机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以及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的培养模式,界定了不同类型人才对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培养标准,提出了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两类人才的分类培养机制。实施后该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就业供不应求。文中所提出的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可为具有行业特色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交通工程专业与土木工程系列的其它专业相比,发展历史比较短,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相对薄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遵循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要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必须建立交通工程专业理论体系,在学科建设的平台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提高效益,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教学内容和质量为保障,培养科学与工程并举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状况的探讨、各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及学科优势的总结,阐述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就业提出如何实现该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作为提升人才水平、增强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学科,其国际化视野的要求尤为迫切。研究从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与内涵分析为基础,提出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双语课程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平台搭建为依托的国际化培养体系,为该专业研究生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食品机械专业为前身。结合本校食品科学在轻工业领域内的学科优势,确定了食品特色的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重点讨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在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模式,为实现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有益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情况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滨海新区发展实际和我校办学条件,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强专业特色课程内涵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构建了具有工程教育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培养了一批满足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独立院校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特色专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和讨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媒介,结合课程自身特色与教学经验,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和方法,助力于培养学生对工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与专业发展间的匹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坦  金军  王英  刘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19-123
环境工程是综合性交叉学科,相应的专业建设既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工程人才基本需求,又要有特色。民族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也应以为民族地区解决环境问题、为民族地区输送高级环保工程人才为目标和特色。在建设特色环境工程专业的同时参加工程专业认证,既是融入本专业主流、提高专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又可以推动人才培养的规范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文章以国内某知名民族院校为例,从民族地区环保工程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民族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特色,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专业规范》为蓝本,结合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提出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建议,以培养专业基础更扎实、工程实践能力更好、解决问题指向性更强的环境保护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地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探讨适合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发展理念,提出了进行安全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基本思路。以建立行业特色为主的实验教学平台为突破口,依托学校矿业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社会管理4个行业领域,突出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特色,综合考虑基础、综合、设计和创新4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数字矿山安全实验平台、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实验平台、水陆交通安全实验平台和社会安全管理与应用实验平台,并提出了详细设计方案及实施策略,形成了具有典型行业特色安全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发展迅速,能为国家水利、交通、地矿等部门输送人才。如何合理制定并完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是培养与社会需要高度吻合的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针对目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教学方案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革措施,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