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反"、"五反"运动发生在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它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高度警惕并决不姑息腐化对党和国家政权的侵蚀;进行反侵蚀、反腐败斗争,要把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同始终以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引导人民群众相结合;在反侵蚀、反腐败斗争中,要高度重视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唯有泰国取得最大成功、范文澜认为新制度在秦国得以实施,“因为秦国的腐化势力比较薄弱”。范氏“腐化势力”说的内涵,应指“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具体表现为守旧的奴隶主阶层相对弱小,世卿世禄制薄弱,宗法关系淡薄,这是由于秦国的婚姻状况所致。  相似文献   

3.
治理"小金库",不仅要从法律、法规上起步,遏止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更要进一步认识腐化与反腐化问题的根本所在。同时,积极实施阳光财政,每笔收入和支出都接受监督,从源头来遏制的腐化。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是人们都十分关心的话题 ,随着社会上反腐败的深入 ,教育在社会风气的败坏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应当如何克服教育对“腐败”的宣扬甚至是助纣为虐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教育思想中义利观的淡化、知识分子批判意识薄弱、制度建设的不完备和教育自身腐化对学生的影响四方面说明了当前的教育在反腐斗争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净化人心的作用 ,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警醒的 !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过度的转型时期,各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利益格局处于不断调整之中,难免出现一些公私利益不分,以权谋私现象等,这给我国廉政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监督权力的运用,防范权力腐化的产生,本文就香港谦政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的监督权力的运用,防范权力腐化的产生,本文就香港廉政公署制度的建设给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建设带来的启示,阐述了作者对我国行政监察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腐化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作者主要探讨了腐化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我国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并对反腐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军阀陆荣廷统治广西期间,为增加财政收入,采取纵烟弛赌的措施,其结果利弊并存,既能稳定广西的政局.又腐化了广西社会风气,陆氏政权的存亡与烟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的光辉文献与讲话,深刻而精辟地论述了共产党员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使命,要保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纯洁性,防止腐化堕落,必须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修养的具体内容要求。特别强调学习马列主义的重要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竖决同一切错误思想,腐化行为作斗争,维护党的纯洁与尊严,永做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党员。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工》2010,(3):47-47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方工在《检察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社会各方面对领导干部作风霸道、破坏民主问题的关注.远不如对生活腐化的“情人问题”的关注程度高,而且常常表现出宽容。  相似文献   

10.
看护     
事情若要成功,必当充分授权给部属,让他能够有权力去处理事情,否则绑手绑脚的是不易完成事情的?但权力使人腐化,若沉迷于之中,又会造成弊端,该如何拿捏才是我们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解决党风和腐败问题,主要通过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来解决;反腐败要从党内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从具体事件抓起;党要接受监督,反腐败要依靠人民群众.今天,重温邓小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教诲,对于指导当前反对和防止腐败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预防、标本兼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党政干部素质,筑起拒腐防变长堤.  相似文献   

13.
反腐倡廉建设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同时增进党内和谐也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增进党内和谐,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惩处腐败力度。  相似文献   

14.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对反腐败斗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反腐败斗争理论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中,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体制的思想,既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思想是最重要的创新之处。这些理论创新解决了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工作方略、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重大问题,是十多年来反腐败斗争整体推进、健康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反腐败斗争规律的重要成果,对于我党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斗争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的一项紧迫、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新时期充分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必须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即加强教育,消除群众不良心理;提高认识,坚信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力量之源;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积极性;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是由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总结我党新时期反腐倡廉思想,其历史经验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严治党,加强教育;标本兼治,制度反腐;坚持群众路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整体规范与分阶段实施相结合;反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在苏区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在自己队伍内部进行了第一次反腐倡廉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不论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还是在党的反腐败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今天的反腐败提供了极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八十多年光辉战斗历程,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强有力的权力制衡机制,从体制上铲除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利益和谐。当前党内利益关系变化是社会利益分化及矛盾在党内的真实写照。它对增进党内和谐既带来了有利的影响,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从遵循正确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严防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处理好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等重大关系、提高党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党内利益机制、加大反腐力度等方面着手,妥善处理好党内利益关系,不断增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20.
论党内和谐     
强调党内和谐既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又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它是党在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期新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强党内和谐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发展时期,党内和谐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提高思想水平,注重政治方向,完善组织制度,坚持反腐倡廉,增强执政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确保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