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矮星     
上个世纪初天文学家发现了白矮星。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们颜色偏白,说明表面温度很高,可是发出的光却很弱。一般恒星的光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恒星的温度;二是恒星的大小;温度越高,恒星越大(相当于发光面积越大),整颗星发出的光就越强。现在白矮星温度高,光度反而低,这只能说明它们个头非常小。  相似文献   

2.
白矮星     
白矮星,中等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在银河系中到处都能见到。估计它们目前占恒星总数的10%(即约100亿颗),而这个百分比只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加。这100亿颗白矮星中,只有几千颗已被记录在案。它们的光度非常低,只有那些最靠近我们的才能被探测到。白矮星的质量越大,半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8,(3):125-125
la-型超新星正在使被用来测定宇宙膨胀的恒星发生爆炸。它们之所以对我们很重要,是因为宇宙中大部分铁的产生是靠它们。到底是什么天体在爆炸以及为什么仍然不清楚,尽管处在一个双星体系中的一颗白矮星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天体,而用来识别前身天体的间接方法都失败了。现在,Rasmus Voss和Gijs Nelemans报告了对在2007年11月5日爆炸的一颗超新星的一个前身天体的直接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科苑鲜果     
100摄氏度的太阳恒星并不都是炽热无比的天体,也有一类恒星温度很低,发出的光亮也很微弱,它们就是褐矮星。褐矮星的温度可以低到什么程度呢?最近,美国一所大学的天文学家观察到了距离地球75光年远的一颗褐矮星,它的表面温度据估计竟然只有100摄氏度!这个温度只是地球上水沸腾的温度而已,它的质量也只有木星质量的6到15倍。它能算是一颗恒星吗?原来,褐矮星都是一些质量严重不足的恒星,它们在  相似文献   

5.
最小的星     
白矮星是很小的星,它们由“退化”物质构成,即由脱落了轨道电子的原子构成,因此,它们具有极大的密度和极高的温度,现在人们认为这是在衰变中的星。这种星现已知道的约有500颗,其中400多颗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天文系洛伊顿教授近二十年来发现的。洛伊顿教授最近发现了一颗新的白矮星,它位于金牛星座,这是目前能看得见的恒星中的最小一颗。它的半径约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们已经比较充分地了解了恒星和行星的秘密,但对于即不是恒星也不是行星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天体,他们觉得太陌生了,但理论上又必然存在,我们的太空中有这样的星吗?这类天体因为质量和体积都显得太小了,不能以恒星视之;但如果归为行星,那又显得太大了。这是些难以捉摸的天体,然而它们的存在——要是它们真的存在的话——对天文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了解得最清楚的恒星是我们的太阳,我们也知道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太阳的质量约为木星质量的1000倍,也就是说,一般在恒星和行星之间有一个1000倍左右跨度的质量差别。太阳拥有如此大的质…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2,(17):107-108
脉冲星酷似茫茫宇宙中的灯塔,是一个体积非常小、密度非常人的天体。它们是恒星燃烧后的余烬。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十年来,天体物理学家们不仅发现了越来越遥远的星系,观察到了星系剧烈活动的场景,而且还探测到了更多恒星之外的奇特天体,像白矮星、中子星、甚至包括黑洞等等,它们构成了奇异的新天体“动物园”,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所有这些发现不仅有赖于宇宙学理论的深层进展,还归功于X射线天文学的飞速发展。宇宙中的X射线 恒星(包括太阳)会辐射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从波长极短的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经可见光(青、蓝、绿、黄、橙、红)到长波的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辐射,X射线就是其中的一种。 X射…  相似文献   

9.
正这些由炙热恒星创造出来的"云朵",它们可不只是一团模糊的气体云,而是有特别形状的。1758年,一位法国天文爱好者发现金牛座的恒星之间,有一个云雾状斑块,形状很像彗星,但是它的位置似乎不会变化,这说明它不是彗星,那么它是什么呢?天文学家经过仔细辨认之后,将这个云雾状天体命名为星云。这是人们第一次正式发现星云。星云其实是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分子云。它们跟  相似文献   

10.
正听说夜空中有一座大花园,其中有的花朵能盛放十万年之久。是什么花朵这么神奇?一起来看看吧。鲜艳的红玫瑰玫瑰星云之所以这样红,是因为星云内部炽热的恒星发出强烈的紫外光辐射,轰击星云中的氢原子,最终发出的光能量主要集中在红色的H-α谱线上。含苞待放的粉红玫瑰相比热情的红玫瑰,含苞待放的粉红玫瑰"贝拉米"显得格外温柔。这是一个编号为NGC7129的星云,其中有130多颗年轻的恒星。每颗恒星周围都环绕着气体和尘埃,它们最终会形成像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各种各样天体, 几乎是“看得见而摸不着”的。1825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讲义》中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不能得到的知识”, 以此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然而, 时隔 30 年孔德的预言被天体光谱术打破了, 科学家将天体的光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光谱仪, 分解成光谱, 再将这光谱拍照下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计算天体的距离和周期时,特别是很远的恒星、星系、星团等都会发生很大的误差问题,光和射线粒子在穿越各种天体的势力范围时,它们的速度会改变吗?星球的能量、能级与粒子的运动规律有共同特点吗?它们的一些内在规律能够为我们解决难题吗?  相似文献   

13.
赵永恒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3):317-320,214,331
现代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即各种各样的天体,几乎都是“看得见而摸不着”的。于是,1825年法国哲学家也德在他的《实证哲学讲义》中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不能得到的知识。”以此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然而,孔德的预言被30年之后的天体光谱术打破了,方法就是将天体的光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光谱仪,分解成光谱,再把这光谱拍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09,(12):85-87
寻找外星人 你不太可能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嘴里听到“‘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设计用来寻找外星人的”这样的话。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这枚今年3月发射升空的探测器的目标是寻找遥远恒星星系中与地球相似的行星——也就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地球大小的天体,上面的温度要适合——说白了其实就是外星人——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很多人的观点都是恒星的最终去处是白矮星或中子星。但是仔细一想,再过几亿十几亿年后,我们的宇宙不就成了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舞台了吗?那时的宇宙就死一般的寂静了。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12,(11):54-55
哈勃观测到白矮星每秒千吨速度吞噬行星据国外媒体报道,在4颗白矮星周围,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与地球惊人相似的行星的碎片。科学家表示未来的地球可能也会像这些行星一样,遭受被撕裂的厄运。现在,这些体积较小的密集恒星正在吞噬行星的"尸体",其中至少有一颗正在吞噬行星的星核——富含铁、镍和硫——速度在每秒100万公斤所有。在行星碎片构成的尘云周围,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  相似文献   

17.
蝌蚪互问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假设有一颗恒星,它发出的光已到达几十光年之外,若这颗恒星突然毁灭或消失,那么这将会对远在几十光年之外由它发出的光产生什么影响?湖北省大冶市第六中学翁德盛生活中为什么有很多巧合?比如一天连续遇到同一个人。陕西省户县余下镇惠安中学杨嘉豪  相似文献   

18.
<正>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较度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颜色一般呈现为白色、拥有较小的体积。白矮星是低质量和中等质量(小于10个太阳质量)恒星演化的产物,存在于所有年龄阶段的星族当中,根据资料分析与观测研究得出中低质量的恒星度过主序星阶段,在结束氢聚变过后,便会在核心发生氦聚变,进而演化到红巨星,经过星风、氦闪等演化过程造成质量的大量损失最后变为白矮星。因为其表面大气成分等因素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分DA和DB等不同光谱类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子星是一些恒星演化到末期经过超新星爆炸之后遗留下的致密天体,一颗典型的中子星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1.35到2.1倍,半径则在10到20千米之间(质量越大半径收缩得越小)。中子星的密度非常高,其内部的物质形态极为特殊,在地球上是找不到这类物质的。这使得中子星成为我们在宇宙中发现的最为怪异的天体之一。尽管如此,中子星的内部其实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很相似。其中最奇特的是,在中子星的内部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无数挫折、近30年的发展、100亿美元的巨额花费以及150万公里的危险太空之旅,新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WST)终于打开了它的金色红外眼,以令人惊叹的、前所未有的细节瞥见了宇宙以及它深不可测的过去。然而,与其前身哈勃空间望远镜不同,JWST聚焦于红外波段,包括从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发出的光。在2022年6月下旬上天后很短的时间内,研究人员开始发现数千个比以前记录的任何星系都更遥远、更古老的新星系,其中一些可能比哈勃望远镜发现的最古老的星系早5千万到1亿多年。更重要的是,JWST能够从天体(从诞生的恒星到系外行星)收集足够的光线,以揭示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们如何形成演化的。这些数据已开始非常详细地揭示距离地球数百光年的行星的大气成分,为研究它们支持生命的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