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图书的出版与编辑,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一种创造审美的活动,所以在美学素养这一块对编辑会有一定的要求,美学素养就是编辑的核心素养。美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素养,编辑才能在图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能将自己的审美思维、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情感融合进去,这样一来,图书作品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障,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精品书籍。  相似文献   

2.
社会传播观念在社会文化事业中,为什么在著作家、艺术家、教师等文化人之外,还需要有编辑呢?就因为社会需要编辑利用书、刊等传播工具,去从事文化传播。而编辑要是不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失去其意义。对编辑自己来说,文化战略观念总是要通过文化传播来实现,而文化传播又依赖战略观念的指导和制约。  相似文献   

3.
浅谈编辑工作的外围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空前发展,出版社像雨后春笋,日益剧增,因而编辑队伍日趋扩大,出版战线的新兵不断增加.由于无一套可供效法的编辑学教科书,又无系统的编辑素质训练,故人们对编辑工作的看法亦深浅不一,甚至迥然有异.有人认为,编辑工作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改改错别字吗?也有人认为工作量完成就行,因而把编辑工作作为第二职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科研、著书立说上.实际上,编辑是一门特别的学问,编辑工作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创造性劳动,并不是凡是有文化的人都能做编辑工作.一个好的编辑,不仅要独具慧眼,去识别"佳作"和"赝品",而且要独具匠心,能为书稿去瑕增辉,使之成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的"佳作".可见,要成为一个称职的编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归纳起来,编辑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修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修养、娴熟的编辑出版业务技术,还需要熟悉编辑工作以外的许多知识,才有希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编辑.  相似文献   

4.
高霞 《出版广角》2011,(9):45-48
在谈一个人的编辑工作是否成功时,要关注编辑操作成功的必然性,关注长期操作成功的内在因素。因为如果大家看清楚了这些因素,看明白了内里的东西,然后按照规律去操作那么很多编辑也都可以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辑“学者化”的客观需要编辑是否需要“学者化”呢?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从读者方面来看:由于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各个读者层次的水平也相应提高,有些读者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变化,审美情趣有所转移,他们对科技期刊的文化价值和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这些要求始终在制约和支配着编辑。从编辑工作的性质来看: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对稿件加工整理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6.
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整个文化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编辑主体的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直接影响到作为精神产品的出版物质量的高低。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出品人和把关人,肩负着启迪民智、普及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换句话说.要造就高质量的出版物,编辑人员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一个好编辑的前提.是编辑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按理说,审美情趣本是人人都有的,不过有高有低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别罢了。编辑的审美情趣乃是编辑学识修养的外现。它又与编辑的个性直接相连。编辑的学识修养不同,各人的审美情趣自然也就不同。即使处于同一层次的审美情趣,也会因编辑个性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审美情趣如何也许只是个人爱好的问题,自应允许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可是,对于作者和编辑者来说,其个人的审美情趣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档次,以及刊物的社会信誉。所以,作为编辑,不仅应当有自己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江凌 《出版科学》2004,(5):24-27
编辑发现的美感包括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识等方面,具有直觉性、情感性、个体差异性.编辑发现的美感是编辑主体应该具备的审美素质,又是编辑发现的美学视角.  相似文献   

9.
陆颖 《记者摇篮》2006,(12):58-58,64
电视新闻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其实,在电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时,电视新闻编辑这一职业已担任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随着传媒业的发展,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与作用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一、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与变革,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有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和研究。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  相似文献   

10.
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当编辑。尤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成为好编辑。 好编辑所要具备的东西很多。 作为一个好编辑,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坐得住,要有对语言的敏感,要有对出版事业的专注与热爱,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1.
浅论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信息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资讯,如何在有限的播出时间选取最及时、最准确、观众最关注的新闻信息,是每个电视新闻记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每位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立足点。“一个成熟的记者需要严格锤炼3年,而一个高水平的编辑需要成熟的记者再锤炼5年。”一位资深媒体人士的话道出了在如今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电视新闻编辑要求的严格性。作为一个在电视新闻编辑岗位工作有一些年头的编辑,笔者认为,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选取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兴奋点的东西呈现给观众,其工作就好比一个厨师,烹制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给食客。在电视受众越来越细分的今天,电视新闻报道要吸引受众眼球,一定要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把色、香、味俱佳的电视新闻大餐奉献给受众。就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责而言,与厨师的工作有着某些相似点。  相似文献   

12.
新闻节目占据着广播电台的“黄金时段”被称为广播的“支柱”,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广播编辑,要有创新精神,注意研究运用编辑手段优化新闻节目,创出精品,新闻编辑创新,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编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编辑学”从无到有,现在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它的发展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相一致的。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者们,通过借鉴和吸收现代诸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努力寻求和探索适合编辑工作实际和编辑规律的研究途径。新世纪的编辑理论研究需要创新,学科的观念要开放,学科的内容要拓展,学科的方法要多样,这样,我们的编辑学研究才能更加深入。笔者提出用“文化学”的视角来看编辑工作,是因为编辑工作本身是文化工作,编辑事业是文化事业,编辑使命是文化使命,还因为这是编辑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探索的尝试。编辑文化编辑文化编辑的定义有很多种。从编辑的社会文化学地位来看,“自书籍产生以来,编辑工作都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阕道隆《书籍编辑学》)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编辑,还包括电视、杂志、报纸、电子出版物等所有出版物的编辑。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概括起来说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狭义的文化,如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即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狭义的文化强调的是精神文化。二是广义的文化,它不仅包括精神文...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它的整个流程,实际上是一个把关的过程。从选稿、编稿、校对、出版都要层层把关,为的是保证质量,减少差错。各种各样的差错,是编辑们时刻警惕的事,而在几个细微处要特别当心。一、不留悬念。一切把握不准的东西,有疑点的问题,在一时得不到资料佐证的情况下,割爱是最明智的。差错就出在这些疑点上,轻意地放过,就是隐患。作者写稿与编辑编稿不同,作者写稿时,对内容的准确可能不当回事,但作为一个编辑的职业要求,就要对这些严格把关,努力去核实。电话寻问,资料查对,这是编辑工作的要求。善问善查,不放过任何疑点。…  相似文献   

15.
新闻节目占据着广播电台的“黄金时段”,被称为广播的“支柱”。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广播编辑,要有创新精神,注意研究运用编辑手段优化新闻节目,创出精品。新闻编辑创新,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作好提要 广播不是报纸,它没有标题。但广播可做“提  相似文献   

16.
编辑苦乐     
正1946年,抗战胜利的第二年,我从大学毕业,有朋友介绍我先后到《文化月刊》和《文艺与生活》杂志去当助理编辑,这是我编辑生涯的开端。但为时较短,只干了半年,接触到一些有关编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很感乐趣。因为得到的是未曾有过的新鲜事物,学到许多不熟悉的文化技巧,一切不以为苦。20世纪50年代,有几位历史界的学人办了一份同仁刊物——《历史教学》,他们都年长于我,因为知道我当过编辑,邀我参加编委兼值班编辑,每三月一轮。那时还是铅排时代,值班编辑对组稿、编辑、排印、校对、发行等一系列工作都要熟悉,都要体验,一共干了10年,对铅排工作可说已经掌握。这十  相似文献   

17.
询问一些著名杂志的老编辑,他们提供的经验也是:但凡能不改的就不改,因为改动比写作更有难度。如果文章确实需要做某些大幅度的梳理与增删,那也最好是由编辑确定好目标,而由作者自己去做。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修养问题,是编辑学的重要内容。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编辑,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严格的、艰苦的磨练和培养过程。编辑修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治理论修养。我们的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我们党和国家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指导的。要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宣传党的主张,就必须首先搞清提出这些主张的理论依据,分析和判断稿件中的事实和论据能否体现党的主张,作者的意见能否代表人民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否则,就可能歪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人民的利益和意愿,把错误的东西当成正确的东西去宣传,给党和人民的事  相似文献   

19.
面对千变万化的文化市场以及读者需求,文学副刊应该怎样办得更具特色,更有魅力,以其崭新的面目呈现于读者的视野,这其中,副刊编辑的艺术审美的更新是一个关键问题。文学副刊的编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审美与美的再创造的过程。编辑是一座桥梁,沟通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与读者的审美感受.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编辑人员通过阅稿,完成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在改稿中体现审美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每天都要面对数以万计读者的报纸,办报人员应该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广阔的文化视野。为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邯郸晚报编委会将市内十余名文化名人请到报社,让他们为编辑记者讲书法绘画,谈散文杂文写作,说摄影歌词。编辑记者走近高雅艺术,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