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校联系本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它能让学生走近教师。让家长走近学生,让教师走近家长。家校联系本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各种教育形态的优势和长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把教育力量都作用于学生本人,解决当前学校教育所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周红 《教学与管理》2012,(20):28-29
说到家校联系本,很多班主任并不陌生。家校联系本,顾名思义是要联系家校双方,相互传达有关信息,并能沟通双方意见,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 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教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访”;又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到学校访问、开办家长学校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访”。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作业很少或没有作业的学科,而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及时消化、巩固、运用,也是教师检查学情、沟通家校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家长签字     
学校里一定都会有家校联系本。每天的作业要记载在上面,每天的作业完成要家长签字。有时候,还会沦落到“求签字”的下场。  相似文献   

6.
我园幼儿的家长多是双职工,工作和家务都很忙。他们上下班接送孩子时也是来去匆匆,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很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我给班里的每个幼儿都备了一本“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书面向家长汇报,并请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要求反映给幼儿园。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设立“教师家长联系本”是解决家园联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行之有效的一种好形式,我觉得它有以下几方面明显的好处: 一是使教师与家长都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或在家的表现。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毕竟不同于教师和  相似文献   

7.
张芳 《考试周刊》2013,(22):181-182
在日常教育中,建立一个家校联系簿作用很大。家校联系簿可以成为学生奋进的鞭策,成为学生美德的引领,成为家校合作教育的干道。一本小小的家校联系簿,架起了一座沟通彼此的桥梁,让老师、家长、学生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我很幸运,几乎每七到八年就能换一所学校去工作,换一批生源去研究,这让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坚持"的强大力量。一、17年坚持做家校联系单1999年我开始在寄宿制学校工作,学生一周回家一次。为了密切家校联系,给家长提供了解孩子的平台,我建立了"家校联系本",每天在每个学生的联系本上写下对学生的评价,周五让学生带回家,家长阅读后留言或者签字,周一返回给  相似文献   

9.
许燕 《教学随笔》2008,(5):24-26
“家校本”即家校联系册,用来记录孩子们每天的家庭作业及老师的通知或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以及家长对孩子在家完成作业情况的反馈、签字,或老师对学生在校情况及家庭情况的评价或反馈。它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本子。  相似文献   

10.
布置作业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上也越来越新潮,越来越赶时髦。据了解,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必须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面。说这是家校合作的最好方式,搭建了“家校网络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布置作业,到底是赶时髦,还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构建了家校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家校关系,有笼统的说法是“不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那么和谐了,那个时候家长、教师互相信任,家校纠纷很少,现在家长动不动就指责甚至投诉学校或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了焦虑感,对家校关系感到沮丧”。那么,“当下”的家校关系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12.
朱倩倩 《江苏教育》2023,(38):51-53
<正>班主任将学生糟糕的默写情况拍照发给家长,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看似是一次正常的家校沟通,却差点酿成悲剧?从模拟情景给出的信息看,有几点值得深思:一是班主任只是发了照片要求家长关心,却没有提供孩子在校的作业、课堂表现等相关信息,也缺少相应的指导建议,给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家长问卷调查发现,班主任个体化家校联系存在对象不均衡的问题,学科教师几乎没有开展个体化家校联系,学业成绩、学习品质、师生关系一般的个体化家校联系少,低学历、低期待、亲子关系一般、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个体化联系少,乡村学校和镇区学校开展个体化家校联系少。因此,建议区县研训部门要开展对教师“家校共育”能力的专项培训,学校要建立个体化家校联系常规管理制度,学科教师也要主动联系家长,联系弱势群体,提高家校联系能力,促进家校高效共育。  相似文献   

14.
家校联合是搞好学生教育的必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仅靠学校或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不能全面地观察到学生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全面地看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连贯性。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积极参与,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需要讲究一些艺术。  相似文献   

15.
说起作业.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作业。随手一翻学生的《家校联系本》,所看到的也是这几门学科的作业.几乎很难寻觅到品德课的作业。其实。品德课也需要有像语文、数学一样精心设计的作业。因为它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将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缘起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获得家长的支持,为学生成长创造更为  相似文献   

17.
给学生留家庭作业大概是各国学校教育的通行做法。中国学生作业之多,负担之重,也许是世界之最了。美国小学作业很少,每周周六和周日,没有作业是“法定”的,周五没有作业是肯定的,只有周一到周四这四天有作业,但也不是天天有。作业内容大体是背英语单词10几个。阅读课外读物20分钟,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湖北省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课外访万家”活动,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社会的好评。这一举措加强了家校问的沟通,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家校间这座“连心桥”,该如何搭建,又该如何才能更稳同、更长久呢?  相似文献   

19.
家校联系是学校与家长互相沟通交流,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的情况下,我镇扎实开展了“家校联系十个一构建家校立交桥”活动,有效地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拓宽了教育渠道,起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师,都想将自己的学生教好,但班上难免总会有3—5名学习后进生。为转化这些后进生,一是与其家长联系,让家长抓紧孩子的学习;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加“小灶”。可以说,抓得是很紧,但效果甚微,个别后进生还与老师有敌对情绪。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反思,我们感到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并没有错,但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