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云 《文教资料》2007,32(11):38-39
文章从大学生考试作弊方式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了作弊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诚信道德范畴教育、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重视作弊者的心理教育四个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舞弊的丑闻频频见诸各种媒体,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不但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话题。据了解,2003年底,教育部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专门发文,要求各高校加强考试管理,严惩考试作弊者。2005年9月1日,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开始实施,其中对于学生作弊处理提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舞弊的丑闻频频见诸各种媒体,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不但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话题。据了解,2003年底,教育部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专门发文,要求各高校加强考试管理,严惩考试作弊者。2005年9月1日,新的《普通高等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作弊被认为是高校“公害”之一,为此高校也采取一系列处罚措施,严厉惩处考试作弊者。但是,这种违反诚信道德的考试作弊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并且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作弊手段趋向现代化、专业化;作弊行为转为公开化、合伙化;作弊层面不断扩大化。考试作弊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缺乏诚信的代名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高校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可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它是人类诚信缺失的一种体现。根据有关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但不呵以勒令退学)。即使是对考试作弊者给予如此的严惩,每次期末考试作弊者从来没有消失过,反而近几年作弊现象更加猖獗,不但表现在作弊年龄低龄化、作弊手段呈多样化,而且作弊动机日益复杂。通过对46位考试作弊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50年代初期学生中考试作弊者尚不多见,而今却愈演愈烈: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升学考试到晋职晋级,考试作弊者无所不在。 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是人所共知的,它不但严重地影响到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国家机关、企业中庸才充斥,而且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次次的考试作弊得逞,将养成学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大问题,考试作弊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评估,又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因此,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作弊者与监考者的博弈模型,试图通过此模型,找到解决高校考试作弊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也谈考试作弊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考试作弊者的动机分析,提出了遏制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要遏制考试作弊,必须提高认识,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加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加大惩罚力度,确保无论从立法上还是执法上都使失信成本远远大于失信利益。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只要有考试,就会有考试作弊者.每年的高考,总会出现考试作弊的丑闻,如河南高考考试作弊事件,安徽集体替考事件等.无论是找人替考还是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其行为都违背了社会的公平竞争原则,这是任何时代和国家都不允许的.对此类不正当行为,任何时代都设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1.
国家级考试因其规模大、种类多、影响深,关乎应考人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而备受广泛关注。近年来各种考试作弊案件,尤其是利用现代科技的群体性作弊案件呈逐年增加趋势,成为国家级考试环挥之不去的阴影。追究作弊者的法律责任,提高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执法力度,通过司法手段保护国家级考试公平竞争原则不致受到进一步的颠覆和破坏,既是各级政府和考试机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维护国家级考试正常秩序和公信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某校是名符其实的县重点中学。宣传栏里常贴满了对考试作弊者的处分通告。可是有几位上“光荣榜”的学生竟大言不惭地说:“这有什么?只要有机会,我还会作弊。他们想处分就让他们处分吧!这次就算倒霉。”据一份调查表明,每次考试,该校作弊的学生比例高达67%。特别是地理、历史、政治、生物四科,作弊者更多。尽管学校三番五次地强调:如有考试作弊者,该科成绩以零分计,且要受到处分并通告全校,但“作弊风”不仅并未见减弱,而其迅猛之势,真是无可阻挡。我曾问过一位要好的同学:“你的成绩完全有把握进入前五名,可你为什么要作弊呢?要是被发现……  相似文献   

13.
考试作弊是学生中常见的违纪现象,如果让作弊者企图得逞,必定会助长部分人的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败坏学校的学习风气,腐蚀学生的思想。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考试作弊者并没有从别人那里拿走些什么,但是,在一个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知识水平主要依据的社会里,作  相似文献   

14.
<正>一提起考试,许多人的脑袋就会"嗡"地一下,感觉像是要面临"枪林弹雨"……但考试又是古今中外都采用的一种严格的知识鉴定方法和选拔手段,谁不想考个好成绩呢?于是,有人动起了歪脑筋——作弊。考试作弊历来被人不齿,作弊者会受到严厉惩处。但现在,居然有不法分子利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帮助心存不轨的人作弊,从中牟取暴利!高科技作弊与以往相比,目前的作弊手段更隐蔽,用上了豌豆大小的耳麦、无线眼镜、针孔摄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近日出台《本科考试工作条例》,规定学生如在考试时使用手机,该门课程零分:两次作弊开除学籍。 《条例》规定,请人代考者和代人考试者,双方均给予勒令退学处分;第二次作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又追加了一条作弊行为——考试后作弊行为,即以央求、送礼、请客、威胁等手段要求老师提分、  相似文献   

16.
诚信考试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而考试作弊则与这种思想背道而驰,不仅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而且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坚持诚信考试、杜绝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及作弊原因,探寻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贵虎 《教育与职业》2007,(14):174-176
考试作弊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及新趋向,分析了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而探讨了预防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弊不是一种偶发的或单次的行为,而是一种基于有限理性的上癌行为.影响作弊者上瘾的主要因素包括行为人个体、社会环境以及考试制度本身,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行为人的上瘾行为.在上瘾行为决策过程中,行为人会明显表现出重视即期收益而忽视远期成本的有限理性.上瘾行为的终止可以通过增大不作弊收益、降低作弊者的预期效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分析了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防止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潘雪 《鸡西大学学报》2014,(2):24-25,31
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存在着严重的考试作弊问题。考试作弊的手段不仅多种多样,还产生了许多危害和不良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可从五个方面来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善考场监督管理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社会上以帮助考试作弊来盈利的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止大学生作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