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校建设校本德育文化,是指在实施素质教育、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既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又结合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自身的特点.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状态,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着力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着力创设一种“全息”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文化气息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道德情感。在建设校本特色德育文化的过程中,我校以自己的特色德育文化彰显技园文化特色,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陈绍花 《教师》2014,(14):12-14
基于闽南区域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重要指导思想的需要。区域文化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的德育,是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本文尝试结合学校所在的闽南区域的文化教育资源,探索闽南文化在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德育校本课程建设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开发流程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宣武教育》2008,(1):7-11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完整和全面的人。尽管近年来15中德育工作成绩突出。然而在成功经验之上学校德育工作还将有待进一步纵深发展。2003年3月学校以《建设校本德育文化,丰富学生道德体验》为题。申报北京市“十五”教科研课题.并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即校本德育文化。围绕着校本德育文化的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刘洁 《上海教育》2010,(17):79-80
校本德育是以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前提,以德育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创造性为基本内涵,以学校和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背景条件,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为构建主体,通过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管理、德育研究等工作的校本化来体现德育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其中,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特色通过课程予以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包含一所学校办学特色与育人理念所特有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环境。学校德育的目标,则直接指向学生的精神生长与实践成长。扬州市朱自清小学结合“朱自清”校名的地域特点与文化优势,在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从明确“自清文化”内涵、营造物化的育人环境、规划合理的实践路径、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开展校本德育中文化浸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征、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的创建活动,具有自觉性、超越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而言,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具有不同的课程开发目标。落实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需要从厘定核心价值、确定开发类型和开发主体及选择开发模式等侧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以来,给予教师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权利,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开辟德育的新途径,成为教育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从学校文化的确立、德育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实施以及学校文化景观的建设与营造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与重心,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就是指立足本校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并整合各种德育资源,贴近学生、学校、社会,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落在实处,提升德育工作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就如何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拓展德育文化的丰富资源,用合目的性的高职德育文化内容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德育文化行为识别(BI)构建的主要指向。重点从德育文化内容的角度,提出了高职德育文化行为识别体系的构建措施:夯实校本德育文化、挖掘区域德育文化、传承传统德育文化、对接职业德育文化、萃取异域德育文化、拓展网络德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德育校本课程是新时代下国家对德育工作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德育校本课程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研究。本文力图通过研究建立一种适应高中学校,具有地方特色,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生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使德育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呼吁特色化办学的教育大背景下,建设学校德育特色,是促进中小学德育发展的新取向,是德育管理实践与文化的体现,是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行动策略和有效途径。本文以我校“4+X小主人”校本德育特色建设为案例,共谋细节引领下校本德育特色创建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入口和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德育内容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德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德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使德育思路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了显性与隐性,他育与自育,学校、家庭与社会,知与行的结合;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德育课程建设也进入了加速期。一方面,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层面上,德育课程建设更好地突出了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呼应,课程建设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关照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另一方面,基于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从而丰富了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德育文化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德育理论和德育实际结合的指导思想,走出误区,从传统德育文化、中国现代德育文化和西方德育文化中不断挖掘、整理和创新德育文化资源,探索一条既能学习西方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德育的视角看优秀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天津教育》2006,(2):38-40
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中,师生员工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所积淀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德育是学校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动态的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的学校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德育活动则能够促进优秀学校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因此,从德育的视角建设学校文化,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有效、规范开展德育工作的保障。本文结合小学德育工作实际,对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学校特色的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