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余训练的现状 我国目前有58万所中、小学,2.3亿左右的中小学生。有2万余所被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生520万人左右。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和中学进行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以来,相继批准了59所试点大学和320所试点中学,有2万多人受训,占全国大中小学生人数的2.6%左右。每年向优秀运动队输送4000余人,向高等院校输送5800余人。  相似文献   

2.
1 前言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世界和洲际比赛中,有84%来自体校的运动员为祖国争了光。全国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27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30万左右;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0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近260万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1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57所。  相似文献   

3.
<正>课余训练的现状我国目前有58万所中、小学,2.3亿左右的中小学生。有2万余所被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生520万人左右。自1988年原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和中学进行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以来,相继批准了59所试点大学和320所试点中学,有2万多人受训,占全国大中小学生人数的2.6%左右。每年向优秀运动队输送4000余人,向高等院校输送5800余人。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随着整个教育与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中小学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经成为我国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 毋庸讳言,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在训练指导思想、组织  相似文献   

5.
1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经验(1)文化教育与课余训练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许多国家,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在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运动员顺利完成学业。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系统,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逐渐形成了"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参加校际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应是在校全日制大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12 个学分,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否则将失去参赛资格。前英国体育大臣罗伯特·阿特金斯在《每日电讯报》撰文指出:最高层次体育成功的基础扎根于我国的学校,中小学、大学  相似文献   

6.
<正> 学校课余训练的改革,从宏观上来讲我感到有三个层次的问题。首先要进行最高层次——即领导体制的改革.学校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一个促使学生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必须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因此,应当接受教育部门的领导.同时,学校课余训练又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横向与体育部门有密切联系,因此,在业务上要接受体育部门的管理和指导。由此可见学校课余训练是教育和体育的一个结合部,接受着教育和体育部门的双重领导.为此,改革中要考虑在这个结合部中如何发挥教育部门和体育  相似文献   

7.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目标及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要在竞技体育舞台上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其关键是抓好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产物,它在抓好课余运动训练,培养高层次的体育后备人才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的办学性质、培养目标、领导体制等问题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党中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实现我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的基础。目前全国已有50多所高校试办了高水平运动队;有20500多所中小学形成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受训的学生达200多万,为国家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新型的课余训练体制使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是培养能走出国门冲向世界,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使我国体育在本世纪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不可偏废的内容之一。如何使学校学生课余训练真正成为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群众性体育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础?如何发挥教育、体育两个部门的优势,搞好两个体系的结合,建立较为理想的学生课余训练体系?如何对学生运动员进行全面、科学管理,保证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学校体育和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动态     
北京普通学校培养 运动员的课余训练 体系初步形成 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北京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经验交流会”上获悉:自北京市开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工作以来,经过 13年的实践和探索,北京普通学校培养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体系初步形成。 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自 1986年起,北京市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联合在普通中学进行培养运动员的试验。 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通知》,极大地推动了北京市的试验工作,当年就成立了 16所涉及篮球、…  相似文献   

13.
基层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作为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的子系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肩负着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加强德育、智育教育,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是培养强大的体育后备军的启蒙训练基地;抓好中小学课余训练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战略措施之一。通过课余训练,有计划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对未来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世界体育发达国家,无一不把中小学体育的课余训练作为重点来抓。抓好中小学课余训练已成为当前国險体育发展的趋向。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课余训练仍未普遍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学校中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存在重智轻体的现象。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课余运动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课余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运动训练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训练体制的初级形式。如何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联系学校具体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浙江省杭州经济开发区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竞技体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竞技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竞技体育人才市场的建立,中小学业余训练成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正逐步退化,学校体育训练现状令人担忧。当前,学校课余训练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对小学铅球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研究,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所谓分层训练法就是把训练队中具有相似知识水平与技术特点的学生组合为一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现代体育运动竞争的实质,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几才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的较量,而中小学是培养强大体育后备人才的启蒙训练基地,通过课余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对未来实现和保持竞技体育强国起着长期的、全局性的作用,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纵观世界体育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运动训练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的重要性入手,论述了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训练与德育、智育、心理教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辩证关系。在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运动训练中,必须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刻苦训练、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内在思想动机并化为自觉行动;必须启发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智力运用,培养具有智力教育支持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不仅要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具有过硬的运动技能,更要培养其具有出色的心理能力;引入美育,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和力量;通过劳动教育,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学会发展等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课余训练,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运动人才,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于1993年11月26日下发文件,表彰了五十五所全国试点中学和十七所试点大学。全国课余训练试点工作先进学校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课余训练水平不高问题何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8年,我国分别在高校和中小学校进行了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其本意是想在我国单一由体育部门训练、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增加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改变原本一条腿走路的“瘸腿”现象。而这也与国际体制接轨,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国外这种做法已非常普及,可以说,国外运动员大部分都是经由学校培养后才脱颖而出的。   据统计,我国现有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3.2万所,在训学生 470万,开展项目达到 55个之多;全国成立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大学有 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