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美,无处不存在着美的创造.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对于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当是有情感注入的一堂课;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容易从文学作品中察觉出一般人不易察觉的情感,从而能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在课堂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但是由于每篇文学作品的内容不同,学生接受的过程及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去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
美育对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心理,培养人的美感很有作用。语文教学应该用“美”来吸引学生、培育学生、丰富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净化学生的心灵。语文不像数理化那样抽象,而是各种美的因子都渗透其中。一篇篇精美的白话文、典雅的文言文、隽永的诗词赋,无不充满着优美的情感。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进去,与课文融为一体,那么学生不仅能学到字词句段,而且还能激起无限的遐思,陶冶高尚的情操。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饱含深情的记实散文,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耀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文本,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字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资源。它们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传递并丰富着人类所共有的美的精神与境界,无一不蕴涵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文本,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字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资源。它们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传递并丰富着人类所共有的美的精神与境界,无一不蕴涵着美的成分,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而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无处不散发出美,我们需要发现这些美的细节. 合理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渴求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是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人境动情"的开讲能迅速抓住学生,特别是抒情浓郁的作品,更宜创设与文章基调一致的情境,把学生带人作品情景,与作者情感交融碰撞,产生强烈而浓厚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6.
蕴涵着韵律美、人情美、哲理美的文质兼美的诗文,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这些美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和生命的律动,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那么教师如何使这些“美”体现出来呢?笔者认为,美读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所谓美读,就是揣测作者写作时的心理,设身处地地把作者的情感在读中传达出来,激昂处还它激昂,委婉处还它委婉……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可谓意境深远,散发着美的芬芳。如何使学生感知作品的美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行美的创造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数学美的教育是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来进行的,这里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进行数学美教育的重要意义,还要具备必需的数学美的知识,掌握数学美的特点,学会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传授数学美。无论是感受美、欣赏美,还是表达美、创造美都离不开人的情感。所以,进行数学美教育,往往伴随着教师强烈的情感活动。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倾注自己的情感,产生对…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者戈尔曼1995年在《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智力的论述,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作了许多的培养尝试。生物学因其学科特点,使她具有丰富的“情绪智力”教育素材。生物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创设教育氛围,开发学生的“情绪智力”。 一、感受信心、乐观 展示生物美,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心情愉快、乐学,是培养信心、乐观的基本途径。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无处不体现美的成分。花草树木、虫鸟鱼兽;学科理论、规律公式、图像图表;实验挂图、模型课件等,无处不蕴涵着自然的和人文的美。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或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动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很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美的情感因素,积极创造情感美的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情感艺术创造情感美,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作用,使彼此产生一种美的感受,使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和谐发展,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语言表达情感美1.讲析中领悟情感美。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享受,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知审美对象,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观念,参与审美鉴赏,引发审美创造,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追求美,熏陶和感染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创造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斌 《现代语文》2013,(11):59-61
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反复吟诵,涵咏咀嚼,仔细玩味,真正进入作品的内在境界,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进而引领学生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邀游在美的海洋中。语文课文意境美的表现:情景交融的诗意美,课文立意的含蓄美,思想情感的崇高美,意境整体的和谐美。语文课文读出意境美的实现:一是教师范读,配乐诵读,感受意境美:二是角色诵读,品味诵读,体悟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课文中情感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诗歌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形象,美在情感,但是一直以来古代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内容的理解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忽视了情感美的感悟。更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指导学生背诵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品味.这样做不仅抹掉了课堂应有的神采。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实践已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学生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学生的发展不能没有美。  相似文献   

17.
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才能发现美呢?作为一名教师,应将眼光投向教学活动中。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无处不存在美,无处不是美,而要发现这些美,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索质,提商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是由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要素,  相似文献   

18.
田灵芝 《新课程研究》2009,(11):57-57,78
语文课堂是充满美的课堂,它以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韵律吸引学生叩开美的大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文本,遵循学生思维认识发展规律,不忽视质疑的自然美、生成的灵动美、情感的共鸣美、朗读的个性美,让更多的美贯穿语文课堂,学生才会在长期的“语”和“文”的熏陶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展示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色彩的社会,它给人以精神的物质的美的享受。美即生活,生活中蕴存着丰富的美;而反映人类现实生活的小说、诗歌、散文就是创美鞭丑。小学语文教材也无处不贯串着美,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创美的精神素质,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极为重要,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美学情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所教学科的美的感受、美的理解、美的追求的情感过程.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与"乐"的良好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不仅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饱满、全身心投入教学,使教学潜能的发挥最大化,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形成感情融洽、气氛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