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一门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和具有代表性文学作品的基础课。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获得深入的理解,培养自学者阅读文言文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怎样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才能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结合近几年的考试情况主要围绕试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谈谈看法。一中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不仅名家辈出,而且文体繁多,各朝各代名篇佳作如林。学习应从何下手,许多自学者因分不清主次,往往感到困惑。其实,考试大纲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明确要求,即在系统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文学史上主要作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是各类院校中文系必开的专业课,这门课程所承载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玉杰  田猛 《教书育人》2007,(11):108-109
《中国古代文学》是各类院校中文系必开的专业课,这门课程所承载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的能力和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桦 《文学教育(上)》2009,(11):147-147
古代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最能反映中国民族精神、最让人引以为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门时间久、跨度大、涉及作家作品众多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于文学基本功偏弱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更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是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容量丰富,教学时数多,且贯串了该专业学生大学学业的整个过程(以三年制师专为例)。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如果讲授者比较得法,就能真正引导学生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殿堂,得到文学的滋润和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讲授者必须真心熟悉、掌握乃至精通本门课程,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预期效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也算有了十年的教授本门课程的经历,或者说是一点体会吧。现不揣浅陋,撷其二三,略述于后,请读者、同行教正。研读作品,多多益善中国古代文学作…  相似文献   

6.
赋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种重要文体,其作品的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不容忽视。但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赋和骈文的作品教学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批判缺认同的问题。充分认识赋和骈文作品的价值,探寻到合理的作品赏析方法,才能达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鉴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现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进行教学探讨。具体做到:一是立足古代文学作品重点篇目赏析,把握好第一课堂,筑牢文学基础;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实现文化产业嫁接。  相似文献   

8.
现在,八八级汉语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已经开课,这门课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内容既多,课程难度也较大,为了便于同学们牢固地掌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现把本学期《古代文学》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具体要求谈一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是先秦至近代的文学,按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为四段,即:先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这门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阶段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和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在本论文中,笔者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自己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通过自己的探究去体悟,从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12.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中了解当前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认知度、学生作品阅读数量、作品阅读与教学指导的关系、学习古代文学的收获及期待等实际情况,并对此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指导是走出古代文学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传承的知识非常深远。当前,我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正在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必须注意不同专业课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授课能力、协调处理史和作品之间的讲授关系,并加强应用情境教学法,只有注重这四个方面问题,才能推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对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调整,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必须坚持和突出知识的广博性、分析的深刻性和讲授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笔者依据课堂教学经验,认为高校中文系本科生要想学好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必须打好必要的基础,培养两种基本能力: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这样才能扫清学习障碍,从而初步具备学好这门课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是初等教育专业普通专科层次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学生职业素养的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高校课改的深入,该课程的教学陷入了困境.文章提出了破解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是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所跨越时空广阔,所蕴积的内容非常丰富。近几十年来,高校文科都以中国文学史和历代文学作品选(为便于称说,以下简称史和文)作为这一领域的两门骨干课程,但从修习的时间与包涵的内容相比,显得差距甚大,而师专由于学制缩短,将这两门课程合并为中国古代文学一门,更把差距拉大了。同时,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对外开放,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中国古代文学受到西方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是文化类专业必修课,属中国文化课课群。文章依据汉语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汉语言本科专业教育体系中寻求合适的课程定位。文章基于对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三点教学策略:"文学史发展脉络——作品赏析——作家作品地位"三位一体的讲授策略;"移情"策略;将吟诵贯穿于教学的策略。以上三种教学策略均依托教学实践,可以帮助留学生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领悟中国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19.
王双 《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23-12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必修课,由于本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后续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它涉及到与文学史及中学选文、文学史例文的诸多关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改革创新,我认为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强化的实践能力训练,多渠道的考评方式,是使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得以真正提高和上好这门课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在自学考试由是考生普遍认为较难的一门课程,它不但知识点多,知识面广,而且知识之间传承关系紧密。目前太多数考生仅限于对表层知识的记忆,忽视对作品深层知识的挖掘。甚至忽视对有传承关系知识的梳理,导致考生普遍存在着耗时多、学习质量差、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等问题。因此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这样的考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