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55):137-138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秉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针对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路径与实施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力求以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生活这两种元素,是相互依存的.生活是教育的保障,教育是生活的体现.新课改还强调生活化教学,构建生活课堂,拉近生活与学生、学生与学科距离.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初中物理教学采取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指引学生建立起社会、生活、物理知识三方面联系.但由于模式还在实验中,其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出发,探究生活化情境对教学的重要性,分析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探讨生活化情境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及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可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引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情境,依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和原则,立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现初中物理课堂与生活的充分链接和整合,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教学理念,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接近生活实际,要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增加物理教学的趣睐性及实践性.教学回归生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这一必然趋势的背景下实施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成为了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如何将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生活,陶冶情操进行实践与探黎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课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其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是教育界热切关注的重点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及实践至关重要,要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要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中提升物理课堂学习效果,并引导初中生基于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学习物理、实践物理。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中主要存在专业型教师缺乏和教学资源不足,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关键在于生活化的情境构建。基于此,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引入、生活化情境的颠覆、生活化情境的深入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指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地将课堂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论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确保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初中课堂教学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物理课程中很多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育理念,深刻揭示了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本文以沪科版教材为例,阐述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中的应用,旨在提升物理学科知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便于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本文将就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文章基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毅 《甘肃教育》2023,(14):121-125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新内容的讲解应该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提高学生应用生活经验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作为新课改的一种趋势,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文章通过背景提出、理论依据、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分别从课前活动、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层面提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物理学科的教学也要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促进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生活。物理学科生活化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之势,对深化物理学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就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其次分析了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也提出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文章以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作为引入点,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生活性、主体性、体验性、渗透性原则进行了简要说明,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由于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而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因此,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先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深度三个方面阐述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再简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定义和优势,最后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生活化的物理素材等方面分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相似文献   

13.
生活化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期间常用的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出发学习物理知识,将物理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文章从物理学科的生活化教学出发,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且针对如何推进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授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双减”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教师从前置学习实验生活化、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问题设置生活化、实验教学内容生活化、作业布置实验生活化对其进行探究,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如此既可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又可培养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5.
罗钦 《江西教育》2024,(15):28-30
初中阶段是学生物理素养和自主学习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融入生活素材,引领学生以生活化的方式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本文以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实践为例,结合生活现象,切实分析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意义、原则与具体策略,旨在构建更为高效的生活化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16.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强化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才具有生机与活力。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因此,实现初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教学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实验设计生活化、实验过程生活化和实验应用生活化三方面出发,分析与探究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22年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倡导教师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降低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度.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学习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运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提出的教学手段,其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指引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下面就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进行全面探究。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是一门解释生活现象,并分析物理知识的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生活化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方法,它的应用拉近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间的距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充分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这种理实联系的教学模式,可以强化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及时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提升物理学习效率.对此,全面分析其相关应用,提出相应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到应用,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稳步提升.新课改实施后,初中物理逐渐走出了传统物理教学以考试为方向标,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走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在培养学生兴趣基础上通过教学的优化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跟风,要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